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07|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浒十一年——盛世草民的悲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3 05: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天涯煮酒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5210.shtml

作者:老了1978 提交日期:2008-1-9

  第一章 1112年
  
  
  
  公元1112年,即赵宋王朝的政和二年。《水浒传》中,这一年的年初,高俅走马上任,正月里,王进母子从东京出走,去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路过华阴县史家庄,教会史进十八般武艺。
  
  
  
  (一)与水相关的一场瘟疫
  
  公元1112年,离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152年,据靖康之耻还有15年。这一年,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和母亲奔走在从东京逃亡的路上,正月的风很冷,王进牵缰绳的手冻得通红,年过六旬的母亲坐在马上面,回望此生再也回不去的家乡。那里的人们还沉浸在过春节的喜悦之中:
  
  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讶。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东京梦华录》
  
  那座城市最让这名深明大义的老人牵挂的,并不是长庆楼的百味羹和煎鱼饭,或酸枣门外岳庙的香火,也不是勾栏瓦肆里张金线的杂剧和封宜奴的小唱,而是老伴永远埋在东京的尸骨。
  原本,她觉得,儿子王进能做到八十万禁军教头,九泉下的丈夫应该和她一样欣慰。在从东京逃亡的路上,她甚至还回忆起丈夫初来东京时的情景,丈夫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男人,沦落到在街头卖拳为生,经恶霸欺压,受无赖挑衅,硬是混出了人样,当了都军教头。谁又能猜到,当年被丈夫揍过的一个小混混,如今成了儿子的顶头上司。当年这个小混混找丈夫麻烦,被丈夫一棒戳倒,如今这个小混混找儿子麻烦,纵然儿子有比丈夫更大的能耐,也只好忍气吞声,一走了之。不知道九泉下的丈夫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早知如此,倒不如在街头卖拳痛快。
  母子二人的目的地是延安。那时候的延安是军事要地,老种经略相公在那里镇守边疆。只要有一身好本领,便能安身立命。王进像八百多年后的那些爱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忧愤的热血,去同样的一个地方。不一样的只是:后来去延安的人多了一种更能让人热泪盈眶的理想。
  
  这是《水浒传》开头最动人的一幕。李卓吾评点这一幕,说:情景如画。王进母子二人离开东京一个多月后,在华阴县史家庄,遇到了史进。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从史进开始,用金圣叹的话说,虽稗史,然已进于史也。
  稗史也是史,《水浒传》既是一部小说,也能当作一部史书。经、史、子。集之中,“小说家”的著录属于史部。
  作为小说,《水浒传》是名著;作为史书,虽说其事件多为虚构,地点常有疏忽,年代也并不准确,但其内容也多有源头,和史料记载相映成趣。因此,金圣叹说《水浒传》胜似《史记》,并非没有道理。正史局限性大,多为主旋律,与真相存在偏差;稗史零散无序,同样难以考究;小说则可集其精华,反能从其中看出更多内容。
  历史上是有王进这个人的,前两年河北出土的北宋文献中有一则记载:北宋的禁军将领王进在京城得罪了高官,逃到延安,在故人那里守边,领兵和西夏的小股部队打过仗,皆获胜。后来,王进又在种师道和种师中门下任先锋,这两个姓种的就是《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还有一个历史上更可靠的说法:老种经略相公是种谔,小种经略相公是他的儿子种师道。但种谔在公元1082年就死了,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才出生,所以《水浒传》中的老种和小种应该指的是种师道和种师中。
  史料记载,王进在太原战役中,随同种师中力战而死,那是公元1126年,距小说中他和母亲离开东京已过十四个春秋。
  小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进战死沙场的时候,他在史家庄收的徒弟史进也早就死于非命。
  进历史的,叫王进,没进历史的,叫史进。
  
  史者是记载从政者的功名勋业、名言嘉行、治乱兴衰……皆大事也;而小说者,乃是相对其“大”而言,市井家庭、细事闲情、新闻异态……以至于个人性情、时代风尚……咸在其间,此二者相对而观之,则虽系一巨一细,却又一“死”一“活”——历史社会的一切情状,在“正史”中是来不及也不屑于写的。于是,“小说”承担了此一职责。
  周汝昌《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序
  
  历史就是高清照片,说是真实的,可同样的画面,角度不同内容就有差别,镜头不同效果又不一样,加上一代又一代人的PS处理,芙蓉姐姐都能变成蒙娜丽莎;小说就是画,只要是流传下来的原作,即便是有残缺,也能看出大致风貌。比如给张择端发台八百万像素专业数码相机,断他也拍不出《清明上河图》来。
  
  在《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楔子中,从“纷纷五代乱世间”一直到“嘉祐三年”,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几个王朝的变迁。紧接着写到嘉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58年,天下瘟疫盛行,朝廷派洪太尉去请天师祈禳人间,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殿放走了一百单八个镇锁着的妖魔,这些妖魔转世变成了梁山好汉。
  也就是说,没有瘟疫,朝廷就不会派洪太尉出差,洪太尉不出差,就没机会到龙虎山观光,每个有历史名声的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都是有限制的,很多古建筑一般游客根本不让进,所以,要不是洪太尉的官大,他也进不去伏魔殿,更不可能放倒石碣、掘出石龟,掀开石板,妖魔自然放不出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梁山好汉。
  
  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著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禀道:“太尉,此殿决下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
  太尉大怒,指著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土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锁。
  《水浒传》锲子
  
  浩浩荡荡的梁山好汉来自公元1058年的一场瘟疫。小说中就是这么写的。史料上的1058年,赵宋王朝同样面临着灾害的威胁,一场洪水几乎淹没了东京,这年年初,宋仁宗诏令征发官兵,抽调民夫,开凿永济河,让河水从开封府西边的葛家岗直抵开封城南的好草陂,再让水流向北注入惠民河,汇入鲁沟河。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九个月才完成,从1058年的正月直到入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可想而知,这一年,多少粮食筑成了河堤,多少汗水疏通了水流。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朝廷动用的人力物力在当时已足够形成一场新的灾害,这种灾害张天师无法祈禳成功,亲手把妖魔放到人间的不是洪太尉,而是一个国家的元首。永济河的水也没能通过鲁沟河流进大海,而是流进了“妖魔”未来集会地,汇成八百里水泊。
  历史应了《水浒传》中的碣文:遇洪而开。
  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和两件事有关:一是自然灾害,旱涝或者瘟疫;二是抓壮丁去搞大的工程。
  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存在时间最短的两个:一个张罗修长城;另一个操持挖运河。
  长城和运河都留下了,创意者的名字也留下了,都叫暴君。
  人干超负荷的体力活干绝望了,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要稳定,要和谐,农民工工资就不能拖欠。那时候又不发工资,硬生生把人赶到工地上,监工的人比“黑砖窑”都狠,每天都有大批累死的同伴,所以有人振臂一呼:反了吧!还不抢着响应,振臂一呼的成功率自然高。都在家好好种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你就是把胳膊振断了,也没人舍得豁出命去铤而走险。
  元亡也和治水有关,修黄河河堤时,发现了一只眼的石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揭竿而起。
  《水浒传》写于元末明初,天下是打着红巾军旗号的朱元璋的天下。
  
  1112年的天下是宋徽宗赵佶的天下。赵佶这个名字用搜狗输入法里面的拼音一敲,出现第一个词条便是召妓,当然,这纯属巧合,如果他没有那些召妓的传闻,梁山好汉就无法通过李师师吹枕边风,促成招安大计。
  赵佶可以说是历史上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1112年,他正坐着李逵刘唐们成天挂在嘴边的“鸟位”,画着炉火纯青的花鸟。
  宋徽宗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翠竹花雀图》、《柳鸦图》、《四禽图》等,每一幅都价值连城。他笔下的中国山水美不胜收,中国的山和水中,却已危机四伏。
  
  这一年的松花江畔,一个叫女真的民族开始崛起,辽国天祚帝前来渔猎,有位不愿意为他跳舞助兴女真部落首领,险些成了刀下鬼。
  当时的女真部落归辽国托管,按说在领导前跳个舞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少人想跳还没机会呢。可这个部落首领硬说自己不会,还用两只铜铃般的眼睛直勾勾瞪着天祚帝。
  天祚帝那天本来很高兴,吃了不少自己打来的新鲜野味,也喝了几杯酒,乘着酒劲,再三叫这个部落首领跳,他还是不跳,就是不跳,打死也不跳。
  天祚帝栽了面子,越想越恼火,就对大臣萧奉先说:“这个不愿跳舞的女真小子太嚣张,你得找个借口杀了他。”
  上班族都知道,小事上得罪领导,领导总会想办法给你穿小鞋。在那时候,一双小鞋就是一条命。
  幸好,那个萧奉先帮这人说了好话,他对天祚帝说:“这小子是个大老粗,没什么文化,不懂礼节,您犯不着跟这种人计较。况且他也没有什么大过错,把他杀了,怕引起其他酋长的不满。”天祚帝这才取消了杀人的念头。
  天祚帝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打死也不跳舞的女真小子在不久的将来灭了辽国,还灭掉北宋,擒住了著名山水画家兼著名词人兼著名足球爱好者宋徽宗和他的儿子。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说说容易,李逵这个变态杀人狂做不到,刘唐这个混迹江湖的小混混也做不到,真正做到此事的,唯完颜阿骨打和他的后人。
  完颜阿骨打跳了一段奇绝的舞,让伴舞的辽国跳到漠北,让领舞的赵宋跳到江南,让历史记住了这名在公元1112年拒绝为领导跳舞的非著名舞蹈演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5:34:03 | 只看该作者
  (二)流氓会武术,皇帝挡不住
  
  公元1112年,十月,七十四岁的苏辙去世。这名才子的一生历尽坎坷,数次被贬,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有一天,他乘船路过梁山泊,看到水中的荷花,不觉忆起自己在江南的那些时光,诗性大起:梁山泊里逢花发,忽忆吴兴万里行。
  那时候的梁山泊就像苏辙诗里写得那样: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苏辙《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据《四部丛刊》本《栾城集》)
  在小船里就着鲜鱼喝着白酒的苏辙多么快活,他写这些诗时,梁山泊不亚于江南鱼米之乡,相必当时阮小七还在旁边的石碣村打鱼,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说不定苏辙吃的哪条鱼还来自阮家哪个兄弟的渔网。苏辙也根本不用担心有谁会潜入水底凿沉他的船,偷喝他的酒;更不用害怕两岸迎客的那些“飞盖靓妆”会麻翻他的人,抢去他的财帛,把他的肉煎成油,化为朱贵酒店的灯火。
  苏辙死得早,那时候梁山泊还太平。
  梁山泊开始不太平,是在1112年以后,在苏辙死后。追究起来,和苏辙也有一点点关系,因为他哥哥苏轼的推荐,一个小混混在1112年当了大官。
  史书上对高俅的记载不详。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一个小秘书,或者说是书童。因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搁到现在就是打字速度很快,平常的工作就是帮苏轼打打稿子,发发邮件什么的。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的时候,将高俅送给同僚曾布,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也就是王晋卿,所以高俅又回到了东京。
  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后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写得曾家的事应该靠谱。
  小说里的这一段一笔带过,高俅投奔苏轼,苏轼只是让他在府里住了一夜,便打发到小王都太尉那里了。虽然简化成了一夜情,但去向也是对路的。
  
  引文:
  小苏学士出来见了高俅,看了来书。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这里如何安著得他?不如做个人情,他去驸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他便欢喜这样的人。”当时回了董将仕书札,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次日,写了一封书呈,使个干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处。
  《水浒传》第一回
  
  小王都太尉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是赵佶的大舅子,《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也是个花花公子,经常在外面泡妞,把公主都气死了。不过,花花公子总有些一技之长,小王都太尉的特长是书法,这一点和后来当了皇帝的赵佶颇为相投,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丹青,不知道赵佶名满天下的瘦金体,当初有没有受过其大舅子的启发。
  《挥麈后录》中说,有一天,小王都太尉王诜与端王赵佶在等候上朝时相遇,赵佶忘了带的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发现王诜的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就忍不住称赞了几句,王诜说:“我最近做了两个这样的篦子刀,还有一个在家里,从来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退了朝,王诜想起这件事,就派人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高俅。
  高俅其实很多才多艺,不光会打字发邮件,还会踢毬,能把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堪称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球星,这一点,《挥麈后录》和《水浒传》中的描写非常吻合,因为高俅去端王府送东西,碰到赵佶踢球,一时脚痒,耍了几下,把赵佶给震了,就留下了高俅。不久,宋哲宗驾崩,赵佶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高俅踢的毬就是中国古代的蹴踘,和现代足球差别很大。关于蹴踘,最早的记载在《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在这里,“蹋”就是“蹴”,踢的意思;“鞠”就是球球。
  从春秋战国开始,足球这项运动就开始在中国发展,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到了唐代,蹴鞠仍然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
  足球就像秋千那样,在中国的民俗中,一荡就是几千年。
  赵宋王朝的足球发展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踢球的人太多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踢:
  皇帝踢。著名的《宋太祖蹴鞠图》画的就是赵匡胤与其余五人蹴鞠游戏的情景;《宋史•太宗本纪》也有关于宋太宗踢球的记载:“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戊子,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因此,宋徽宗赵佶踢球一点也不稀奇,估计踢得也不错,有遗传基因。
  大臣踢。《宋史•李邦彦传》中说“邦彦俊爽,……能蹴鞠……自号李浪子”。就连当时足球的制作工艺也颇有政治意味。那时候的球用10张或12张牛皮缝成,中间是空心的,正所谓“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大臣们在踢球时,常这样感叹自己像足球一样在官场中受气的命运。
  有钱人踢,闲人也踢。“更有蹴鞠、打球、射水弩社,则非仕宦者为之,盖一等富室郎君,风流子弟,与闲人所习也。”见《梦粱录》。
  踢得不好,强身健体,自娱自乐。踢好了,还能当球星。《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中列出了一些球星名单:“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
  这几人的名字在当时的公众知名度,不亚于如今中国足球圈里的:黄健翔、范志毅、孙继海、张玉宁等人吧。
   那时候要搞世界杯,赵宋王朝代表队不是五星红旗,却是五星巴西。
  
  不过,古代蹴鞠的规则和现代足球的规则完全不同。竞技性不浓,表演性十足:
  
  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左军毬头苏述长脚朴头红锦袄,皆卷脚头,亦红锦袄十余人。右军毬头盂宣并十余人,皆青锦衣,乐部哨笛杖鼓断。左军先以毬团转众小筑数遭,有一对次数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毬与毬头,打大月兼过毬门,右军承得毬,复团转众小筑数遭。次毬头依前供毬与毬头,以大月兼打过,或有即便复过者胜。胜者赐以银蛊锦彩。拜舞谢恩,以赐锦共披而拜也,不胜者球头吃鞭,便加抹枪。
  《东京梦华录》
  
  所以,《水浒传》中的中国足球先生高俅要搁现在,要是真想当运动员,最适合的项目是杂技或艺术体操,绝非足球。
  因为,如周星驰电影台词所说:球,不是这么踢的。
  高俅当了部队上的大官,依然保留着踢毬的特点。比如他训练军队,喜欢玩花架子: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
  仗,肯定也不是这么打的。
  但是,不懂打仗的徽宗,十分满意。上哪儿说理去?这是郭德纲说相声时的一句名言: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包括皇帝。
  据一些稗史记载,高俅发迹偶对他原来的主人苏轼一家也颇为照顾。“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不过,既然能报恩,说明高俅记性好,记性好的人更能报怨,此时的高俅已经不再是那个在东京帮闲的高二,不再是那个成天给人伺候局的小混混。得罪过他的人,他要收拾;看不起他的人,他也要收拾;既看不起他又得罪过他的王进,他更是非收拾不可。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5:34:40 | 只看该作者
  (三)摇滚青年史进的叛逆生活
  
  公元1112年,东京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带着母亲逃往延安,一个多月的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令他们身心俱惫。东京已经很远了,延安就在前方,从东京发出的通缉令没能追上他们的马蹄和脚步。
  1112年,华阴县史家庄的史太公心事重重。他本是殷实人家,守着一份不小的家业,偏偏有一个不太争气的儿子,从小就对家里的土地不感兴趣,也不娶妻生子,只喜欢刀枪棍棒。看着这样一个儿子,史太公每每从家门前百十棵柳树下走过时都皱紧了眉头,他还不知道祖宗留下的荫凉即将在儿子的手里毁于一旦。
  王进在史太公家马槽边的空地上,见到史进,史进正在舞棒,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那时的史进已“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但在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看来,史进的武功实在太小儿科。
  每次读到《水浒传》这里,我都想:在王进之前,史进那“七八个有名的师父”究竟教了他什么?
  书中关于“七八个有名的师父”,只写过李忠,是一个在江湖上卖膏药的艺人,工作大概就是到一个地方就摆个摊子,一拱手说:“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然后使一套“风车儿似转”的棒法,再取出跌打损伤膏药来,推销给观众。这种行业进化到现在,就是做电视直销广告的药贩子,和正儿八经的医生性质完全不同。遇到一心想当“名医”的史进,无非是骗点学费罢了。史进是一个交了很多学费的人,多到他后来对拜师都充满警惕,要不是科班出身的王进一下就把他撂倒,他根本就不会“纳头便拜”。
  其实,像李忠那样的师父,也教给了史进一些东西,这些在史进身上也有体现:
  
  1、 包装宣传
  
  李忠绰号“打虎将”,但从未提什么时候打过老虎,这一点有虚假广告之嫌,因此,很有可能,他的绰号是自己策划的。真正打死过老虎的武松、李逵,加上解珍、解宝,没有人一个在绰号上拿打虎做名堂,他们也没有在这上面做名堂的必要,就像如果有谁真正能发明了彻底治疗乙肝的药,诺贝尔医学奖早就授予他了,用得着自个穿一不太干净的白大褂,去电视上接“病托”热线吗?
  史进身上的九条龙是“请高手匠人”刺的,估计花了不少银子。可这些银子也为他赚了一个“九纹龙”的绰号,相当于有效广告投入。其动机和“打虎将”如出一辙,书中虽没提具体是哪位师父教的,但十有八九是受李忠启发。
  那时候刺青的都是些什么人?据庄绰《鸡肋编》记载:“张俊一军,择卒之少壮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此宋时札青之俗也。”这段话能看出宋代有两种人多刺青:一、当兵的。鲁智深当兵出身,脊背上就有花绣。二、小混混。比如燕青燕小乙,也刺有一身花绣。《东京梦华录》上也提到,宋徽宗时期,东京大街上每有节庆游艺,少年狎客总是轻衫小帽,跨着马追逐在妓女队伍后边,另由“三五文身恶少年”为他们控御着马匹,由于这些恶少露出大腿上的刺青,世人戏称这一马队为“花腿马”。
  史进没当过兵,他纹身的原因多半是受师父指点,对大城市的“浮浪”青年生活的向往。行走江湖的师父告诉史进,他从来没有去过的东京“锦绣盈都,花光满日,御香拂路,广乐喧空,宝骑交驰,彩棚夹路,绮罗珠翠,户户神仙,画阁红楼,家家洞府。游人士庶,车马万数”,作为一个土财主的儿子,性格叛逆、本质纯朴的史进被人蛊惑则再正常不过。
  
  2、 讲哥们义气
  
  论义气,在《水浒传》中,能比得上史进的人寥寥无几。史进的义气无处不在,该讲义气的时候讲义气,比如上来就给素昧平生的金翠莲十两银子,其慷慨程度不逊于有及时雨称号的宋江。但他的这种义气很多时候成为被人利用的牺牲品,比如和少华山强盗集团的结识,本来是敌人,只因朱武的苦肉计,就被打动,最后连累的无家可归。把家产都留在了少华山,一个人去延安投师父,钱花完了,只得在赤松林抢劫。
  史进的义气带有很强的盲目性,这和他见识少有关系,和他那些师父的工作性质也有关系,为了让史进多交学费,那些师父们平日一定经常强调这一点,因为史进越讲义气,师父们的腰包就越鼓,史进义盖云天,师父们就财运滚滚,在史家庄为所欲为,想住多少天就住多少天,想吃啥就吃啥,讲义气的史进肯定不会说不合适。至于史进因讲义气而闯祸,那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3、嫖娼
  
  引文:
  只见九纹龙史进起身说道:“小弟旧在东平府时,与院子里一个娼妓有交,唤做李睡兰,往来情熟。我如今多将些金银,潜地入城,借他家里安歇。约时定日,哥哥可打城池。只待董平出来交战,我便爬去更鼓楼上放起火来。里应外合,可成大事。”
  
  这是后来宋江要打东平府的时候,九纹龙史进出的一个主意。从这段话中看出,史进虽无妻室,但屡屡嫖娼。按说,偏僻的华阴县史家村是不会有什么风月场所的,史进这一习惯的养成,定于他那几个“经手的师父”有关。因为史进讲义气,师父带史进去嫖时,自己那份嫖资必由史进出。估计顶多做个买单的样子,史进就冲上前去,一手扯住师父的袖子,另一手把自己的银子扔到柜台里,说:“不用找了。”这种情况在今天也很常见,不过买单的人未必是讲义气,而是因为想让对方讲义气罢了。
  史进的那些师父们可耻的是,光顾自己快活,嫖娼都没有给史进说明白“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道理,让涉世未深的史进深以为妓女也是讲义气的,都可以“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以至于在后来那次东平府的行动中失陷。
  
  公元1112年是史进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之前,史进是一名生活在小地方的摇滚青年,参加了各种吉他培训班,觉得自己能弹唱《两只蝴蝶》就很了不起了,至少可以在史家庄的卡拉OK比赛中扬名立万。公元1112年,史进和从首都过来的宋朝乐队的主音吉他王进碴琴,才发现自己在华阴县吉他行买的琴一直缺根弦。以后的半年多时间,王进耐心的教给他怎么按和弦、怎么玩布鲁斯,怎么组乐队,什么叫重金属什么叫死亡金属,什么才是真正的摇滚,史进才明白:以前教他弹琴的师父们都是弹棉花出身的。
  公元1112年,王进没有留在史家庄和史进一起组乐队,而是和母亲一起,去了最有摇滚气氛浓烈的延安。在王望如看来,王进辞别史进的原因是“避史进之祸也”。我认为很有道理。史进能在王教头那里学到好的武功,好的技法,但以前那些师父对史进思想上的不良影响,没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无法觉悟的。这一点,凭王进的能力,在教史进的时候能够看出个端倪来:“这个愤青早晚要出大事。”
  后来,史进失陷东平府,在大牢里受酷刑时,手拿大棍的狱卒没有因怕破坏他身上漂亮的人体彩绘而少用些力气。他被救出后,将李睡兰一家碎尸万段,发泄自己被欺骗的愤怒,恐怕他已明白,自己差点就要了结的一生中,欺骗他的并不仅仅是这一个女人,还有八九个有名无实的师父。
  史进的历史原型叫史斌,《宋史》卷一百十六记载,此人起义反叛被擒后,最终凌迟处斩。
  从《水浒传》史进碎尸的现场,我们是否能够听到历史的弦外之音?
  那时,据王进离开史进已经八年,史进从史家庄官方乐团的团长混成赤松林酒吧独自卖唱的艺人,又从少华山地下乐队的核心混到中国第一地下乐队之称的梁山乐队的节奏吉他手,经历了刻骨的成长之痛。在一次次激进危险的地下演出中,九纹龙走过了他漫长的愤青摇滚之路。
  
  
       

  第二章 1113年
  
  公元1113年,即赵宋王朝的政和二年。《水浒传》中,这一年二三月份,史进的父亲染病去世。六七月里,史进擒住了少华山的强盗头子陈达,陈达的同伙用苦肉计和这位史家庄的新庄主交成好友。八月十五,华阴县的官兵包围了史家庄,史进等人冲出重围,上了少华山。八月下旬,史进下山,准备去延安投奔恩师王进,九月中旬在渭州碰到鲁达。第二天,鲁达三拳打死了渭州卖肉的郑屠,慌忙出逃。十月上旬,鲁达在代州雁门县偶遇曾被郑屠欺压的金翠莲父女,此时金翠莲已成为当地财主赵员外偏房,为报恩情,赵员外将鲁达引荐至五台山出家,从此,鲁达的名字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响亮的称号——花和尚鲁智深。
  
  (一)鲁提辖背后的沙尘暴
  
  公元1113年深秋,在渭州和代州雁门县的路上,一名赵宋王朝的小军官急急忙忙走着。他庞大的身躯因疲劳而稍显笨拙,两条粗壮的腿几乎要不听使唤。还好,脚下那一大团影子一直紧跟着他,他往东,影子也往东,他向西,影子也向西,他走几步,影子就走几步,仿佛担心他随时会摔倒,把结满白霜的硬土地砸出深深一个大坑来。
  他骂了一句:“洒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你个鸟影子跟着洒家作甚?”于是夕阳没趣地落下,月亮也不好意思出来,黑暗的天空中只有一颗星星和他对望,那时他尚不知,自己就是这颗星星的转世,直到七年之后,在从梁山的石碣里发现的天书中,他才知道自己从生到死,身上的肝胆和热血,走过的山路以及趟过的水泊,都是天孤星的轨迹在大地上的投影。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以致于“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就在半个月之前,他还是小种经略府的提辖,更早的时候,他还在老种经略相公那里当过关西五路廉访使,虽说都不是什么大官,可喝酒喝茶的钱总是有的,时不时赊账也没关系。如果不是因为打抱不平,揍死了一个肉店的老板,他此时说不定就上了战场,和侵略中原的西夏人浴血奋战,成为赵宋王朝的战争英雄,被万人景仰。当然,对他来说,成不成英雄都无所谓,关键是人不能欺负人,渭州人欺负外地人不行,西夏人欺负汉人也不行,他最看不惯这个,眼里边不能揉沙子,哪怕把眼珠抠出来洗洗,也得让沙子远离自己的身体。
  可他当时所处的国家,已经有了沙尘暴的迹象。
  
  公元1113年,宋徽宗将罢相三年多的蔡京重新请回朝廷,五月,蔡京再执相权,宋徽宗下了特别指示,允许这名年届七旬的老宰相在家办公。据《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31《蔡京事迹》等一些史料记载,这老宰相干了一大堆缺德事:
  
  1、 胡乱提拔干部
  赵宋王朝的文官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事关员额和阙额。员额就是有干部身份的人,可以随时去当官,但关键是有没有那么多官让你当,实际需求的干部岗位就是阙额。《古今源流至论》记载,公元1113年,吏部所掌握的员额为43000余员,阙额仅14000余员。干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所以谁说了算,就给谁送礼。
  蔡京提拔干部几乎是一手遮天,除了皇帝谁来当他说了不算,其他的官职他几乎都说了算。
  有一个去他家送礼求官的人亲眼看到,一顿饭功夫,蔡京就把三个相当于今天的正处级干部,一下提到副部级,并且还是当着此人的面干的,就差公开做广告了: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就收纯黄金。
  蔡京的三个儿子全部官居大学士,差不多是副宰相级别,家中的小厮、仆役全都当了大官,姬妾也多被封为夫人。
  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一人弄权,鸡飞狗跳。
  可能人家蔡京也想:反正是给赵家打工,董事长是赵佶,我这个临时的总经理能捞多少就捞多少吧,何必下那么大功夫去管理经营,又不签合同,公司就算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也没我什么股份。
  蔡京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关键在于赵宋集团的董事长赵佶不是当董事长的材料,他本人对经营管理学没有任何兴趣,一门心思喜欢搞艺术。
  蔡京也搞艺术,有才,书法艺术搞得相当好,这大概也是他能深得赵佶信赖的原因之一。所以蔡京看谁顺眼,听他的话,就用他“字势豪健”的行书写个折子,这人便豪情万丈地当了大官;看谁和他不对路,也用他“痛快沉着”的行书写个折子,贬到荒蛮之地沉痛反思去吧。
  赵佶一定是爱看蔡京的奏折的,说不定还会找匠人将一些奏折装裱起来收藏,至于奏折上的内容究竟有何深意,便无关紧要,于是赵佶不耐烦地叹了口气,对蔡京说道:“你看着办就行,办完了抓紧来听我弹琴,新学了一个曲子,不知道着不着调。”
  在当皇帝上基本不着调的赵佶画过一幅相当着调的《听琴图》,图中蔡京在赵佶身旁恭听琴声。蔡京本人在此图题诗曰: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俞伯牙和钟子期要是一个当皇帝,另一个当宰相,“高山流水”的曼妙必将化为“国破山河在”的叹息。
  《听琴图》上的人,赵佶和蔡京等人所坐的石头也非同一般,从石头的造型来看,绝不是北方山野中常见的石灰岩,极有可能,来自从公元1113年开始蔓延成灾的花石纲。
  
  2、 花石纲总动员
  花石纲并不是从公元1113年开始的,但从1113年起,花石纲的力度加大了,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增多了。花石纲就是成批成批运输的名花奇石。中国古代好多文人都好这口,赵佶当然也是这方面的行家,文人好这口,不过是个人陶冶情操;皇帝好这个,就成了国家大事,想不兴师动众下面的人都不答应。
  理由总冠冕堂皇:不搞花石纲,难道是想让我们的伟大领袖坐马扎弹琴吗?
  《宋史》卷四七〇记载,当时具体负责花石纲的人叫朱勔,受蔡京、童贯指使,在苏州办了一个“应奉局”,专门为宋徽宗搜罗花石。朱勔手下养了一批差官,听说哪个老百姓家有块石块或者花木比较精巧别致,差官就带了兵士闯进那家,用黄封条一贴,算是进贡皇帝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如果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派个 “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款,重的抓进监牢。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高大,搬运起来不方便,兵士们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墙壁毁了。那些差官、兵士乘机敲诈勒索,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闹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
  朱勔把搜刮来的花石,用大批船只运送到东京。运送的船只不够,就截劫运粮的船和商船,把船上货物倒掉,装运花石。这大批船只自然还要征用大量民夫。于是船只在江河里穿梭似地来往,民夫们为运送花石日夜奔忙。
  因为花石纲,七年以后,方腊打着诛杀朱勔的旗号造反。因为花石纲,《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丢了官,从名门之后堕落成打着“替天行道”烧杀抢掠的响马。其实,在蔡京他们看来,花石纲才是替天行道,因为天子就喜欢走这个道。
  
  3、 大兴土木工程
  为了满足艺术家宋徽宗的需求,蔡京在北拱宸门外新建比宫城略小的新延福宫,让童贯、杨戬、贾详、何诉、蓝从熙五人分任工役,这几位一个比一个舍得下本钱,争着往奢华里修。
  前两年有一部贺岁电影叫做《大腕》,结尾时有段关于房地产的经典台词,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并被成各种版本广为流传。想当年蔡京和童贯修新延福宫时的对话,倘若套用这个版本,很可能是这般:
  童贯: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最好的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宫殿,假山直接入户,水池子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珍禽啊,异兽啊,名贵花木啊,能给他弄来的全给他弄来。院子前边有花园,后面有人工湖,站一群漂亮宫女,下巴特尖,特灵透的那种。皇帝佬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冲他说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口地道的东京腔,一点东京郊区的口音也不能有,让皇帝佬倍儿有面子。您说这样的宫殿,咱一平米得卖给皇帝佬多少钱?
  蔡京: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两白银吧。
  童贯:两千两白银?那是成本,四千两起价,皇帝佬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皇帝佬的消费心理,愿意掏两千的皇帝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皇帝你知道吗?皇帝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 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盖宫殿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 但求最贵。
  
  公元1113年,新延福宫的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工,同时,这一年的二月,玉清和阳宫修成;九月,保和殿修成。据宋人陈均编著的《皇朝编年纲目备要》所述:保和殿“总房屋七十五间,工致其巧,人致其力。始于四月癸已,至九月丙午成。上饰纯绿,下漆以朱”。殿内收藏极为丰富,左边是典、谟、训、诰、经、史等图书,右边是三代彝器,东边是古今书画,西边为琴阮笔砚。殿后都是太湖石,不用说,这些太湖石也都是花石纲的一部分。《宋史》卷四七〇记载,朱勔有次搞到了一块四丈高的太湖石,“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
  拆了桥梁,挖了城墙才运到东京的石头让姓赵的皇帝赏心悦目,各种宫殿的修建让他有了逍遥自在的艺术天堂,这一年,在离东京千里之遥的雁门县七宝村,有个姓赵的员外也备好了重修五台山文殊院的银两,因为他引荐过去的一个和尚在那里醉酒闹事。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5:36:21 | 只看该作者
  (二)九纹龙岳飞和五台山孤儿
  
  从公元1113年开始亡命天涯的,并不只鲁智深一人。
  史进比鲁智深早半个多月,他一把火就烧掉了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史家庄熊熊火光之中,百十棵大杨柳树疯狂地伸出手臂,试图拉住这个少年的衣角。
  史进开始醒悟,朱武劝他留在少华山,被他狠狠地拒绝。
  
  朱武道:“哥哥便在此间做个寨主,却不快活?只恐寨小不堪歇马。”
    史进道:“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
  《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做好了打算,想去投奔自己唯一一个靠谱的师父,去“那里讨个出身,求半世快乐”。不想在渭州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师父李忠。
  这时候的史进依然喜欢看热闹,还不能意识到热闹之中隐藏的危险,还没法觉悟他之所以沦落到今天,正因为什么事都图热闹。
  还好,这次看热闹遇到的是李忠,而不是缉拿他的官兵。
  
  两个挽了,出得茶坊来,上街行得三五十步,只见一簇众人围住白地上。史进道:“兄长,我们看一看。”
    分开人众看时,中间里一个人,仗着十来条杆棒,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却原来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
    史进见了,却认得他。
    原来是教史进开手的师父,叫做“打虎将”李忠。史进就人丛中叫道:“师父,多时不见。”
  李忠道:“贤弟如何到这里?”
    鲁提辖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也和俺去吃三杯。”
  《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和李忠在公元1113年的这次相见十分微妙。在《水浒传》中,接着,两人和鲁达一同去喝酒,连一句师徒二人的寒暄也没有提。只写“三人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所谓较量枪法,大概也是鲁达和史进之间较量枪法罢了,凭李忠的水准,怎么能插得上嘴?最后三个人从酒肆出来,到街上分手,“史进、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看来,经过王教头点拨的史进已经不再把李忠这样的师父当成回事,否则怎么着也要和李忠客气两句:您老身体还好吧?在渭州呆几天?卖了一天膏药腰酸不酸?腿疼不疼?要不去做个全身按摩啥的,您放心,还是我请客。
  史进没有这样做。《水浒传》中,史进唯一一句话就是“师父,多时不见。”
  不知道说话的语气里是否带着几分奚落,让人感觉紧接着问“贤弟如何到这里?”的李忠有些受宠若惊。对于一个常年行走江湖的人来说,史大郎鹊起的名声李忠一定有所耳闻,大概也在一些场合和人吹嘘过:那九纹龙就是我徒弟,少华山他一个人平趟!当年他在身上纹龙都是我出的主意!
  
  幸好,李忠在不久就上了桃花山,从此没有了误人子弟的机会。他在渭州遇到曾经的徒弟史进之时,在汤阴县永和乡,十一岁的岳飞拜刀枪手陈广为启蒙老师,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后来岳飞又跟闻名天下的周侗学武。周侗把一辈子掌握的精湛武艺,全教给了岳飞,还把自己最心爱的一支劲弓送给了岳飞。岳飞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射与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溯望设祭于其冢。”这是《宋史》四九六卷《岳飞传》中记载下来的一笔。
  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中,周侗说:“老妻去世已久,小儿跟了小徒卢俊义前去征辽,殁于军中。就是小徒林冲、卢俊义两个,也俱被奸臣所害。如今真个举目无亲了。”另外,扬州评话《武十回》里,周侗还曾经教过武松鸳鸯腿。
  周侗的名字在《水浒传》中一直没有出现,但其人一定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有人还曾在宋朝的野史中看到过这么一段话:“东邪——姓黄名固,浙江海宁人,其师父为周侗,所以此君与抗金名将为同门师兄。但其对官宦之世了无兴趣,甚至已到了不齿之境,所以愤而离开中土转至东海桃花岛,建立属於自己之世外桃源。其妻为苏杭美女冯香蝶(乳名阿衡),并育有一女,名为黄蓉。”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水浒传》中的卢俊义、林冲、武松,竟和岳飞出自同一老师,倘若此事当真,周侗可称史上最牛的武术老师。
  周侗之所以能对岳飞“尽其术”,和岳飞本人的优良品质是有关系的,岳飞从小天资聪悟,臂力超人,更关键的是,在公元1113年,岳飞的启蒙老师陈广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幸好此时,喜欢帮人“开手”的李忠正在渭州潘家酒楼为窝火,不可能一下子飞到汤阴县去,为岳飞“开手”,像当年在华阴县为史进“开手” 那样。否则,一代名将岳飞必将变成九纹龙岳飞。难以想象他日后怎么去精忠报国,就算是后来侥幸遇到名师,步入正轨,深明大义,奋勇杀敌,可最能代表他座右铭的那四个字也实在没有地方可刺。
  可以想想,岳飞的模范母亲,瞅着满身都是龙的儿子,气得把手里的针哆嗦掉到了地上。当然,岳母能活到为儿刺字这天就不错,史进的母亲可是早早就被儿子气死了。
  
  在史进亡命天涯半个多月后,鲁智深也开始亡命天涯,不同的是,史进有自己的目的地,但最终又回到了起点;鲁智深没有目的地,走一步是一步,每一步都走出了莲花。
  鲁智深叫鲁智深的时候,已是1113年的初冬,之前他一直鲁达,所以,已开始有人叫他智深的时候,他还有些不太习惯。
  “智深,要皈依佛性。”
  “智深,要归奉正法。”
  “智深,要归敬师友。”
  “智深,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饮酒本是出家人第五戒,在鲁智深刚刚叫鲁智深的时候,智真长老就把这一戒往前提了一位。鲁智深第一次喝酒闹事后,智真长老又按此顺序重新说了这段话,话的最后,忽然又加了一句“出家人第一不能贪酒”,金圣叹在此处评点道:饮酒本第五戒,前移在第四,此处又说是第一,颠倒错乱得好,只合如此也。
  凭智真长老的修为,即便是为了让鲁智深重视,也没必要把贪酒硬是提上一位,第四和第五区别本身就不大,当着众弟子的面说错五戒顺序毕竟有失长老的权威性,何况刚说了“四不要贪酒”,紧接着又来一句“第一不能贪酒”,如此语无伦次,背后或许是有奥妙的。智真长老和鲁智深之间,始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他们两个人之间是否有别的关系存在?
  (此处修改中,删去2000字)
  很多事情都是无法揣摩的。公元1113年,为躲避缉拿削发为僧的鲁智深就不可能揣摩出自己的父亲究竟是谁,更没法揣摩到,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听到钱塘潮信,以为是战鼓擂响,提着禅杖冲出门外,才对智真长老的偈子恍然大悟,自己到了圆寂的时候。
  《梦粱录》卷十二形容钱塘潮信:“银涛沃日,雪浪吞天,声若雷霆,势不可御。进退盈虚,终不失期。”
  失期的只有人。
  天孤星只有一人,但世间所有人都是这个美丽世界的孤儿。
  从公元68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的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当时还叫清凉山的五台山开始,到公元1113年,五台山的寺院已历经一千多年的香火,然而,从这一年开始,一个人改变了宋徽宗赵佶的信仰,佛教开始被主流遗弃,曾经的佛教圣地本身也面临着孤儿的命运。
  
       

         
  (三)皇帝看见了空中楼阁
  
  公元1113年,宋徽宗赵佶在富丽堂皇的宫殿接见了道士王老志,从此对道教顶礼膜拜。在这之前,佛教在赵宋王朝一直搞得轰轰烈烈。
  宋太宗的时候,印度僧人法天、天息灾、施护先后来到东京,朝廷专门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公元811年以来久已中断的翻译。太宗还亲自作了《新译三藏圣教序》。后来院里附带培养翻译人才,改名传法院。又为管理流通大藏经版而附设印经院。接班人宋真宗接着维护佛教,在京城和各路设立戒坛七十二所,寺院也相应增加近四万所。这些寺院都拥有相当数量的田园、山林,得到豁免赋税和徭役的权利。到了宋神宗时,因年荒、河决等灾害频仍,国家需用赈款,开始发度牒征费,公开卖度牒了。宋神宗死后,这个卖度牒的政策继续执行,由于当和尚不会被抓壮丁修河筑殿,也不用交个人所得税,所以和尚专业在一度在赵宋王朝的人才市场上十分抢手。度牒就是和尚专业的资格证,有了它就能找到一份安定清闲的工作,甚至还可以用度牒直接兑换粮食、银两,所以度牒的价格自然炒得越来越高,从最初的一两百贯涨到了一千多贯,一路牛市。眼光独到的赵员外就在这时候投资了一份五花度牒,一直存着,直到送给鲁智深。
  
  在公元1113年之前,寺院的经营都非常好,除了卖度牒外,自己搞了很多副业,由于有免税特权,甚至还有一些主动挂靠在寺院下面的下属单位。
  鲁智深出家在五台山文殊院,他第一次下山买酒,遇到的那个汉子告诉他:“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见关着本寺的本钱,见住着本寺的屋宇,如敢卖与你吃?”
  鲁智深第二次买酒时,山下小酒店的老板对他说:“师父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但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要追小人们的本钱,又赶出屋。因此,只得休怪。”
  可想而知,文殊院的副业规模有多大,鲁智深后来去的大相国寺,副业规模也不算小,拿鲁智深管的那个菜园来说,就好大一片,除了能够“每日教种地人纳十担菜蔬”给寺院用之外,还能养活在菜园所有的员工,以及二三十个把菜园当成自己“衣食饭碗”的泼皮。然而,真正具备佛性的鲁智深对寺院的多种经营是不屑一顾的,从他的话中就能看出:
  
  智深便道:“本师真长老着洒家投大刹讨个职事僧做,却不教僧做个都寺监寺,如何教洒家去管菜园?”
  《水浒传》第五回
  
  《东京梦华录》记载,大相国寺每月还有五次实行开放交易,每一次都能吸引很多人过来,场面热闹的很:
  
  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近佛殿,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寺三门阁上并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左右有两瓶琉璃塔,寺内有智海、惠林、宝梵、河沙东西塔院,乃出角院舍,各有住持僧官,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办。大殿两廊,皆国朝名公笔迹,左壁画炽盛光佛降九鬼百戏,右壁佛降鬼子母揭盂。殿庭供献乐部马队之类。大殿朵廊,皆壁隐楼殿人物,莫非精妙。
  《东京梦华录》
  
  在整个赵宋经济大盘指数狂跌的时候,只有寺院这只绩优股连年涨停时。赵宋王朝的最高领导人赵佶自然会看那些和尚不顺眼,越来越多的光头像元宝那样闪着银光,晃得他眼睛生疼,这些元宝都是从他口袋里刨出来的。既然能刨出来,就自然能放回去,或者,放到另外一只股票上。
  恰好,另外一只股票的操作人出现在赵佶面前。
  据史料记载,王老志原在京东转运司为书吏,他自称遇见钟离真人传授给他内丹要诀,然后媳妇也不管了,家也不要了,“结草庐田间”,给人治治疑难杂症啊,算算前途郓城啊,混出了一定名气。公元1113年,徽宗召王老志赴京,封他为“洞微先生”,还把他赐给蔡京的房子南园腾出来,让王老志常年居住。
  有一种叫王老吉的饮料,据说败火;这个叫王老志的道士,在赵佶心中放了一把火。多才多艺的赵佶用皇帝的大印当作麦克风,冲王老志唱道:“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照亮了我!”
  
  公元1113年冬天,赵佶经常梦见被太上老君召见,对他说:“汝以宿命,当兴汝教。” 于是,他怀着振兴道教的理想写了《天真降临示见记》,下诏求道教仙经于天下。郊祀时,他又和大臣们一起看见了空中楼阁,更感觉自己的是天神降临。于是访求道教经典,建“道学”,修建道教宫观,塑造老子圣像。据《周公解梦》所说:“梦见道士者,有(变)起。”,果不其然,公元1113年,艺术家赵佶一个梦后,就成了道士赵佶,变成了几年后的“教主道君皇帝”。赵佶一度命令佛教和道教合流,改寺院为道观,并使佛号、僧尼名称都道教化。这给予佛教很大的打击。
  赵佶在公元1113年看到的空中楼阁,用科学的解释可能是海市蜃楼。或者连海市蜃楼都没有看见,当然,大臣们也不可能看见,但他们异口同声称赞的空中楼阁只不过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改做了皇帝的道袍。
  
  这一年,并不仅仅只是中国的皇帝修道观,柬埔寨国王苏鲁亚巴尔曼二世也修神庙,并且修了世界上最大的神庙——吴哥窟。吴哥窟用高棉话来翻译就是“王者之庙”,看来那一拨王集体都好这个。也不能全怪道士王老志。
  
  王老志是濮州人,濮州是今天的山东鄄城,因此,他和宋江、晁盖等人可以算得上老乡。后来的一百单八将中,竟也有一个道士的祖籍在濮州,就是跑到徐州芒砀山打劫的混世魔王樊瑞。
  真正的混世魔王是王老志,尽管他在影响了赵佶之后的第二年就死了,但却成就了赵佶一辈子的信仰,起到了混世的作用。相比而言,樊瑞道士的绰号就虚了,还不如另一名道士公孙胜。不过,公孙胜道士也和樊瑞道士一样,没干过什么好事:先是见财起意,又是合伙抢劫,然后落草为寇,和别人一起打家劫舍。
  《水浒传》中公孙胜一出场,是来找晁盖商议劫生辰纲,对晁盖说:“此一套富贵,不可错过!古人云∶‘当取不取,过后莫悔。’保正心下如何?”
  这哪像一个出家人说的话?受人景仰的“入云龙”和流落江湖的“赤发鬼”在本质有什么区别?关于生辰纲,我一直有个怀疑:道士本应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当时也没有报纸和互联网,公孙胜的消息怎么会这么灵通?
  史料记载,公元1114年,“宋令各路选宫观道士十人送京讲习”,不知这些人被选拔到首都开会、做报告的道士中是否有公孙胜,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开“道代会”时知道的这块每年一度的肥肉,若当真如此,他在一年后和晁盖合伙抢劫生辰纲的那次就已经不是初犯,只不过因为第一次组织严密,官府没有破案罢了。
  公元1115年,杨志押送生辰纲前,梁中书还在踌躇:“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枉费了这一遭财物,至今严捕贼人不获,今年叫谁人去好?”
  上一年被劫,这一年也被劫,天下道士的老大赵佶是天下百姓最难逃的一劫。
  
  有一位在公元1113年的咸阳出生的道士,在今天的名气比王老志大得多。很多听说这个道士的名字都是因为一部武侠小说,这人在第一届华山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奖品是一本《九阴真经》,他还收了七个徒弟,设计了个不怎么管用的天罡北斗阵。
  他就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全真教也属于道教教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
  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有一个全真教道士特别招人待见,就是王重阳的师弟周伯通,虽疯疯癫癫,但境界比公孙胜、樊瑞这些道士不知高了多少。
  公元1113年,比王重阳年龄要小的老顽童周伯通尚未出生,小霸王周通桃花山老大的位置很快不保;少华山上的朱武不再担心他去华阴县抢粮食会受到史家庄人的阻碍;东京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正在和娘子过着一种平庸、幸福的生活,唯一的遗憾就是结婚两年了还没有孩子,他后来被迫落草的梁山已聚集了一群不成气候的强盗,为首的是一个想把那里当作世外桃源的读书人。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5:36: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1114年
  
  公元1114年,即赵宋王朝的政和三年。《水浒传》中,这一年三月上旬,鲁智深从山西五台山到达东京大相国寺,并于三月二十八日结识了林冲。五月初,林冲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的路上,被鲁智深相救。从月亮的形状来看,林冲棒打洪教头是在这年七月中旬发生的事,十一月中旬,林冲在山神庙杀了要致他死地的陆谦,经柴进推荐到梁山,已是暮冬。
  
  (一)在寒冷的冬天里
  
  很多人回想起公元1114年的冬天时,都认为冷得离奇。历时一年多才建好的东京延福宫,屋脊上的雪有三层被子那么厚。沧州大军草料场的房子被雪生生压塌,使新来的看守没有了睡觉的地方。那些藏在梁山泊芦苇荡里的小船,甲板冻得咯咯作响,船上的小喽啰轮流站岗,等待主人随时发出的号箭。
  喽啰甲:“M_D个逼,想不到当了土匪还得受这般罪。”
  瑟瑟发抖的喽啰乙安慰喽啰甲:“没,没办法,谁,谁让你当初强,强奸了地,地主家的丫环……”
  喽啰甲不服气,咳出一口痰来,本想吐到水里,没想到一阵北风卷来,这口痰在风中折了一个弧线,正落在喽啰丙的脚面上。
  “我操你娘!”喽啰丙大骂了一句,紧挨着他打盹的喽啰丁一个哆嗦醒了,以为喽啰丙骂的是他,一巴掌扇到喽啰丙的脸上。
  “你个偷鸡贼,也敢打我!”喽啰丙揪住喽啰丁的头发,一边用膝盖猛捣喽啰丁的脸一边喊:“老子可是杀过人的!”
  等喽啰丙打了半天,在一旁看热闹的喽啰甲和喽啰乙才说话,先是对喽啰丙说:“算了,你也别逞能了,不就是为抢一对金手镯子弄死个老太太吗。”又对喽啰丁说:“都五更了,你还睡哪门子觉啊。”恰在此时,一支响箭从他们头顶唿哨而过。
  在朱贵放了山寨的号箭不久,林冲就看到“对过芦苇泊里,三五个小喽罗摇着一支快船过来,径到水亭下。”
  
  朱贵当时引了林冲,取了刀仗行李下船。
  小喽罗把船摇开,望泊子里去,奔金沙滩来。到得岸边,朱贵同林冲上了岸。小喽罗背了包里,拿了刀仗,两个好汉上山寨来。那几个小喽罗自把船摇到小港里去了。
  《水浒传》第十回
  
  喽啰丙一边摇船,一边怒视鼻青脸肿的喽啰丁,心里却是得意的。喽啰丁低着头,眼睛的余光看到了喽啰丙脚面上有一块碧玉般的东西,喽啰甲吐出的那口痰已变为一快绿色的冰。
  
  公元1114年的冬天冷得离奇,很多人热乎乎的心都冻成了冰凉的秤砣。
  对宋徽宗赵佶来说,一个军官的叛逃并不会影响他赏雪的心情。林冲的事他大概知道一些,也没有心思去问,一个既不会踢毬又不懂书法的军官,就算落草为寇,对朝廷也没有多大影响。可是,另一个叛逃的军官却让他大伤脑筋。
  这一年十二月,环州定远大首领李讹(口移)投靠西夏,并且,他不是一个人,而是带了属下一万兵马。西夏专门修筑了一座臧底河城。
  李讹(口移)本来就是西夏人,这不假,但他那时候是在赵宋集团工作,吃得是赵宋集团拨的军粮,拿的是赵宋集团薪水,怎么会突然跳槽到赵宋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西夏有限责任公司去了呢?
  据《宋史》卷四八六《夏国传》(下)记载,李讹(口移)在叛逃前,给西夏有限责任责任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统军梁哆(口夌)写了封信,信的原文是:
  
  “我居汉二十年,每见春廪既虚,秋庾未积,粮草转输,例给空券,方春未秋,士有饥色。若卷甲而趋,径捣定远,唾手可取,定远既得,则旁十余城不攻而下矣。我储谷累岁,闕地而藏之,所在如是,大兵之来,斗粮无齑,可坐而饱也。”
  《宋史》卷四八六
  
  大宋的兵连温饱也没法解决,自然没什么战斗力。李讹(口移)说的都是事实,去年还当军官的鲁智深深有体会,三天两头为喝酒喝茶赊账,何况小兵。李讹(口移)的信相当于一份策划书,主要围绕着吃不饱的问题做文章,针对性很强,操作性也很强,引起了新公司领导的重视,高薪跳槽成功。在这份策划书的背后,则流露着他对赵宋集团部队管理重重弊端的失望。
  
  赵佶怒了,用正宗的河南话骂道:“李讹(口移)你个鳖孙!俺养了恁二十多年,恁拍拍腚就走嘞,没教违约金不说,还带走那么些人!俺要不给恁点颜色看看,恁还以为俺只会给画上颜色嘞!”
  于是,善于上色的童贯被命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发重兵反击西夏。由于带的兵多,刚开始还挺顺利,在第二年春天,一度攻占清水河北界和卓罗城。到了攻臧底河城的时候就不行了,“大败而还,丧师万余”,还让西夏乘胜反击,大掠萧关。
  《宋史》卷八十七《地理三》载:“保安军之北,两界上有洑流名臧底河,夏人近是筑城,为要害必争之地。”
  不过,这座地势险要的臧底河城后来还是被攻下了,攻下此城之人不是童贯,而是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
  童贯经略公公不行。在《水浒传》中,童贯后来带八十万大军攻打梁山,被杀得只身逃回。回头想来,如赵佶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把“攘外”的种师道调回来镇压宋江等人,恐怕很轻松就能“安内”。那时,已无奈落草的鲁智深和自己曾经的领导种师道对决于沙场,不知有何感慨?万人阵前,光着膀子骑一匹火炭赤马冲出的九纹龙竟要和自己的师父王进拼个你死我活,又将是何等惨烈?
  还好,他们遇上的只是童贯经略公公。
  
  童贯经略公公打仗水平并不怎么样,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监之一,并创了几项太监之最,可惜那时候没有吉尼斯世界纪录,不然他能领到好几个证书,上面分别写着:世界上掌握国家兵权时间最长的阉人;世界上获得爵位最高的阉人;世界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的阉人;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阉人等等。
  这阉人的经历够传奇的,若用据说比较流行的“知音体”写他的生平:中国式人妖曾是战争英雄,谁把他的脑袋挂上城头?
  童贯入宫时,拜同乡、前辈宦官李宪为师。李宪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颇有些战功。童贯读过四年私塾,有些经文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又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很有点能文能武的味道。
  艺术家赵佶当皇帝后,经过蔡京的推荐,童贯通过花石纲,得到了赵佶的重用。由于童贯在李宪门下时,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在对西夏的战争中,赵佶曾令童贯监军,也打过一些胜仗。加上童贯能说会道,有一定说评书的天赋,向赵佶汇报的时候知道哪里该渲染,哪里该省略,哪里该留个包袱,哪里该设个扣,愣是把赵佶忽悠得团团转。
  据《宋史》卷四六记载“贯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因为在赵佶眼里,童贯和韩信的差别只是一个鸡巴的事。
  直到宋钦宗当皇帝的时候,才认识到童贯的问题,下令处死了童贯,那是在公元1126年。
  
  据说,童贯被阉的时候,已经快二十岁了。《宋史》卷四六记载,童贯的身体很魁梧,“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有度量,能疏财。后宫自妃嫔以下皆献饷结内,左右妇寺誉言日闻。宠煽翕赫,庭户杂遝成市,岳牧、辅弼多出其门,厮养、仆圉官诸使者至数百辈。”
  从仗义疏财,结交天下朋友的角度,童贯并不比《水浒传》中的宋江、柴进、晁盖那些人逊色,估计他要是真走投无路了,在梁山上混把交椅肯定没问题。可惜他被宋钦宗处死的那年,梁山的山还在,人却散了,组织不起来劫大牢、劫法场的队伍,否则,凭他的威望,流落江湖,肯定有不少人见了“纳头便拜”,然后说: “久仰童贯哥哥大名,真想煞小弟了!”
  
  公元1114年,最早进入冬天的是中国北部的涞流河畔,才九月份,气温就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一个庄严的仪式在那里举行。为首的人慷慨陈辞:“世事辽国,恪修职贡,定乌春、窝谋罕之乱,破萧海里之众,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罪人阿疏,屡请不遣。今将问罪于辽,天地其鉴佑之。”
  仪式结束后,完颜阿骨打领着两千五百名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率军渡河,扑向辽国重镇宁江。辽国的天怍帝正在庆州射鹿呢,听说那个不跳舞的家伙造反了,没怎么当回事,派遣海州刺史高仙寿率渤海军援助宁江,结果与锐气正盛的女真人在今天的伯都纳古城东遭遇,完颜阿骨打见渤海军士气高昂,果断命令属下佯装撤退,诱其追击,女真人边退边战,完颜阿骨打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女真人突然反击,射杀其大将耶律谢十,渤海军猝不及防,仓皇溃逃,十死七八。女真人乘胜直逼宁江州城,守军出击,结果被异常骁勇的女真人全部斩杀殆尽。
  直到此时,这名像赵佶酷爱艺术那样酷爱打猎的辽国皇帝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暂时终止了自己打猎计划。
  但他已成为被完颜阿骨打盯准了的猎物。
  
  打猎真的一件很威风的事,公元1114年,林冲在离沧州不远的地方就曾见过一簇刚刚打猎归来的人马:
  
  人人俊丽,个个英雄。数十匹骏马嘶风,两三面绣旗弄日。粉青毡笠,似倒翻荷叶高擎;绛色红缨,如烂熳莲花乱插。飞鱼袋内,高插着装金雀画细轻弓;狮子壶中,整攒着点翠雕翎端正箭。牵几只赶獐细犬,擎数对拿兔苍鹰。穿云俊鹘顿绒绦,脱帽锦雕寻护指。风利,就鞍边微露寒光;画鼓团,马上时闻响震。鞍边拴系,无非天外飞禽;马上擎抬,尽是山中走兽。好似晋王临紫塞,浑如汉武到长杨。
  《水浒传》第八回
  
  就是把打猎说的跟打麻将自摸似的,这时的林冲也没有打猎的心情。重重的木枷铐住了他的无人知晓的心事,野猪林里险些死于非命的惊险还让他心神未定。最令他惦记的,是自己起程时在路边哭昏了的娘子,他看着邻居家的妇人搀扶着娘子一步一步往回挪,他没有说再见,心里想的是永别。
  
       
 
         
  (二)白虎堂大案花了多少银子
  
  公元1114年,著名的白虎堂案在开封府开庭。该案原告和被告都下了血本,但最终也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反而两败俱伤。不过,的确有人在此案中得到了好处,那就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执法人员。
  我们来算笔账,算算都有哪些和此案有关的执法人员从中得到了好处,各自得了多少:
  
  1、 开封府工作人员 三千两白银以上
  
  在《水浒传》中,林冲关进大牢后,并没说林冲家人使钱的具体数目,只写“自来送饭,一面使钱。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亦来买上告下,使用财帛。”究竟花了多少,比较难说,可以参考后来武松入狱后,施恩使银子的一些细节:
  
  节级:一二百两
  
  施恩将了一二百两银子,径投康节级,却在牢未回。施恩教他家着人去牢里说知。
  《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孔目:一百两
  
  施恩相别出门来,径回营里,又寻一个和叶孔目知契的人,送一百两银子与他,只求早早紧急决断。
  《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牢子:三四十两
  
  且说施恩于次日安排了许多酒馔,甚是齐备,来央康节级引领,直进大牢里看视武松,见面送饭。此时武松已自得康节级看觑,将这刑禁都放宽了。施恩又取三二十两银子,分与众小牢子……过了两日,施恩再备些酒食钱财,又央康节级引领入牢里,与武松说话。相见了,将酒食管待,又分了些零碎银子与众人做酒钱。
  《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总的算了一下,施恩在武松从案发到出结果期间,一共花了三百两银子左右。要知道,武松犯得是偷窃罪,原告张都监只不过相当于地方武装部的团级干部。而林冲犯的是窃听国家军事机密罪和刺杀国家军委最高领导人未遂罪,这两条罪加起来,都够枪毙十五分钟的。所以,林冲家花的银子绝不能少于三千两。
  
  2、刑警董超、薛霸 一百四十二两白银左右
  
  在此案中,原告高俅最大的失算就是不应该盲目相信自己的权势足以压倒一切。在该案开庭之前,他没有想到派人打点,所以案件的判决结果对他来说并不理想,他才“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为了致林冲以死地,他只好在押送犯人的J_C董超、薛霸下血本。原告林冲这边也在董超、薛霸身上使了不少银子,所以,这两个J_C一趟押送犯人的公务下来,每人得了七十多两白银:
  
  林冲老丈人给的二十两
  
  酒至数杯,只见张教头将出银两赍发他两个防送工人已了。
  《水浒传》第七回
  
  此处没说具体数目,参考武松发配时,施恩“取十来两银子,送与他两个公人。”估计林冲老丈人至少要出二十两。
  
  陆谦给的一百两
  
  酒至数杯,那人去袖子里取出十两金子,放在桌上,说道:“二位端公各收五两,有些小事烦及。”
  《水浒传》第七回
  
  这十两金子按照当时的兑价,应该在一百两银子左右,黑市还可能更贵。
  
  林冲一路请饭五两
  
  林冲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裹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籴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
  ……
  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草鞋穿上。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却是五更天气。
  《水浒传》第七回
  
  
  鲁智深给的二三两
  
  鲁智深又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把三二两与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本是路上砍了你两个头,兄弟面上,饶你两个鸟命。如今没多路了,休生歹心!”
  《水浒传》第八回
  
  柴进给的十五两
  
  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
  ……
  又将银五两赍两个公人,吃了一夜酒。
  《水浒传》第八回
  
  沧州监狱:差拨十二三两,管营五两
  本来,按照行价,这名狱警应该和监狱长一样,隔、各得五两。这是林冲的狱友告诉他的:“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林冲会做事,先是取了五两银子给差拨: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水浒传》第八回
  
  完事之后,差拨把管营那份扣了五两: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
  《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得了一个好差使,又给了差拨二三两:
  
  林冲道:“多谢看顾。”又取三二两银子与差拨,道:“烦望哥哥一发周全,开了项上枷更好。”
  《水浒传》第八回
  
  后来陆谦又给了管营和差拨共一帕金银,具体数目不详,可拿了那么多银子,差拨和管营啥事也没办成。
  
  一个白虎堂案件在公元1114年至少花了三千一百六十两白银,这还不包括案件的诉讼费、公人的差旅费、犯人的木枷费等正常开支,只是官吏的灰色收入。这三千一百两白银数目极其庞大,《宋史》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两千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以两千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当时的米价一石米需要三百到六百铜钱,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四到八石大米,再以宋代一石米相当于现在六十六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多元,三千一百六十两白银就是三百一十六万人民币,和现在某些被法办的干部的贪污的公开数字相当。
  
       
作者:老了1978 回复日期:2008-1-10 18:19:58 
         
  (三)假如林冲没有娘子
  
  公元1114年冬天,一直梁山负责引渡的喽啰乙接到了一个临时任务,他心里不太情愿。他本是曹州楚丘县一个卖烧牛肉的,只因二斤生牛肉才能煮成一斤熟牛肉,还卖不上价钱,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便偷了几只牛在家,谁料被牛的主人发现,官司上身,一念之下,跑到梁山落草。这次他一听要杀人,有点害怕:“我,我,我没杀过啊。”
  “不是让你杀,是让他杀,你带路,把船渡过去。”一个首领对他说。
  既然这样,不能不去。喽啰乙带着新来的这名看上去有三十四五年纪的男子,在山下一条僻静小路上等了一天,连个过往的人影也没看到。
  “你,你,你杀过人没有?”喽啰乙壮着胆子,问了一句。
  “你呢?”
  “杀,杀,杀过牛。”喽啰乙说:“没,没杀过人。”
  “你没有交过投名状吗?”
  “上,上山的时候,给四个老大送了四十斤烧牛肉。”喽啰乙说:“我们县的烧牛肉,有名。”
  第二天早晨,他们俩又下了山。
  “去南山路等吧,那,那里人多。”喽啰乙说。
  正午时分,一下子过来三百多人。“组团来的,不好宰。”喽啰乙只好和他继续等,等到天黑,再无人过来:“这,这地方一般人不敢来,怕挨宰。”
  
  林冲对小喽罗道:“我恁地晦气!等了两日,不见一个孤单客人过往,如何是好?”
  《水浒传》第十回
  
  喽啰乙暗自庆幸自己做烧牛肉的手艺,倘若不会这个,恐怕也要交什么投名状,刚听说这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那么大的官都要交,我岂不更要交,真是“三生万幸,万幸万幸万万幸。”
  第三天,他们俩到了东山路边的一片林子里,眼看又到了中午。
  
  时遇残雪初晴,日色明朗。林冲提着衮刀,对小喽罗道:“眼见得又不济事了!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别处去寻个所在!”
  小校用手指道:“好了!兀的不是一个人来?”
  林冲看时,叫声“惭愧!”
  《水浒传》第十回
  
  喽啰乙看到的那个人远远地从山坡下走来。林冲的眼睛越来越红,满脸都是杀气在穿插、游动,这种杀气在他脸上已经消失了很多年了,和在山神庙里见到陆谦等人时的杀气完全不同,他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和自己素昧平生的人,他自己都不知道,这种杀气究竟从何而来。
  世间能化解林冲这种杀气的,唯林娘子一人。
  
  都道那林冲性格懦弱,凡是忍让,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水浒传》中林冲出场,形容林冲的形象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
  “豹头环眼”是多么凶狠威严的一种表情啊。这个词最早出在元代无名氏所写的《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出场时,形容张飞的话就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和张飞的身材和模样基本相同的林冲,却“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手里边还拿着一把纸折扇子。可想而知,这个造型是有点滑稽的,就好比泰森穿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腋窝夹一小皮包那样。
  按照常理,林冲这身文绉绉的打扮,应该是林娘子操持的。不过,这也仅仅是表面的一种反映,事实上,林娘子不光为林冲操持了衣服,让一名习武出身的莽汉看上去文质彬彬,还用自己的温良贤淑感化了林冲,让林冲的性格从粗鲁到细致,从火爆到平和。
  也许就在三年前,林冲不但和张飞外型相似,脾气也和张飞一样。面对调戏自己老婆的高衙内,直接就“性发,便欲杀之”,怎么会“先自手软了”呢?
  刺配沧州前,林冲对岳父说:“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
  如果从相反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林冲在娶林娘子之前,大概是会三天两头鼓捣出点什么差池的。《水浒传》中的一些细节证明,林冲其实也是个危险人物,比如他被陆谦骗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陆谦不敢回来,林冲就在陆谦家门口“一连等了三日”。作为一名懂法度的军官,林冲却做出和流氓打架性质差不多的事,完全丧失了理性,多容易“出差池”啊。如果那时恰好撞上陆谦,林冲即便不杀人,至少也犯会故意伤人罪,高俅也用不着再搞别的把戏了,直接把林冲拿下,多省事。
  类似于这样违反乱纪的事,林冲以前一定也没少做过,只不过因为没做太出格,家里也有点门路,父亲是部队的提辖,多少有些势力,自己长大了也在部队工作。成长背景就像王朔小说中那些部队大院里的孩子一样:“我爸就是一绿军装,我妈就是一呢大衣,我是当兵卵长大的”。一个个都没少打了架,林冲武艺又好,怎么着也得是个孩子头,为朋友两肋插刀,什么事都混不吝。
  在沧州,林冲遇到的那个酒生儿李小二,就因为“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所以称林冲为恩人。
  当然,李小二后来是改过自新了,可当初偷店主人家钱财也属于盗窃罪啊,林冲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上明显有包庇之嫌,说明林冲确实并不属于特别循规蹈矩的人。
  林娘子是怎么改变林冲这种性格的呢,《水浒传》中尽管对林娘子着墨不多,但总能看出她是个不一般的女人,尤其是在相夫上。
  在林冲找陆谦报复前,林娘子劝他:“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并一再苦劝,不肯放林冲出门。金圣叹评点此处说:“只一‘劝’字,写娘子贞良如见,若是淫浪妇人,必然要哭要死,要丈夫为其报仇也。”
  多好的媳妇啊,处处为丈夫着想,自己受了性骚扰,宁可忍了,也不能让丈夫冒险。
  一向喝醉了酒天不怕地不怕的鲁智深对林娘子也十分敬重。林娘子第一次被高衙内调戏的时候,他冲林冲都大声吆喝:“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被劝回去时,却冲林娘子连声道歉:“阿嫂,休怪,莫要笑话。”野猪林和林冲一别,直到三山聚义时,再见林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洒家自与教头别后,无日不念阿嫂,近来有信息否?”
  林娘子身上得有多大魅力?三年的时间就能把张飞改变成林冲,要是给她三十年时间,能把林冲改变成林语堂。
  但是,上苍没有给她那么长时间,让她和心爱的林教头一起慢慢变老。
  公元1114年六月底,林冲刺配沧州前,给林娘子写了一封休书,读的人肝肠寸断: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更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并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水浒传》第七回
  
  公元1114年冬天,林冲在梁山落了草。第二年秋天,他杀了寨主王伦,派人回东京接娘子,方知娘子自缢的消息。在王伦下面的第四把交椅坐立不安的林冲,从上山开始就有杀了王伦的念头,可每每想起娘子那一再的苦口婆心,就按捺住满腔怒火,把雪亮的解腕尖刀按到自己的肋骨缝里。
  他虽然写了休书,但认定了娘子会等他,等他哪一天发达了,便去东京接她。
  林娘子也曾这样想,像《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那样,痴痴望着天空,喃喃道:“我的心上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她会驾着七色的云彩来接我……”
  她猜中了开始,没有猜中这结局。
  
  这一天早晨,残雪初晴,和父亲一起吃了半张炊饼,林娘子说:“我想去休息。”
  然后,她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把门关好。
  门闩是昨天新换的,过去的门闩前天被高衙内的人撞断了。上次高衙内过来,告诉她林冲在野猪林被野猪吃了,她不信;这次高衙内又告诉她,林冲在沧州草料场被烧死了,她还是不信。高衙内要剥她的衣服,她就喊,父亲被高衙内的人绑在了隔壁,没法救她,她就取出准备好的剪刀,对准自己的咽喉……
  林娘子站在凳子上,从枕下取出一条林冲的腰带,搭到房梁上,系了个死结。
  把凳子蹬翻之前,林娘子说了她这辈子的最后一句话,像唱戏的念白那样:“官人,我等不了你了。”
  
  公元1114年冬天特别冷,一个残雪初晴的早晨,林冲藏在梁山东山路边的一片林子里,等待投名状的到来,有那么一个瞬间,他忽然想:“如果春天来了就好了,娘子还在东京城外的路口默默等着我,每日折一枝杨柳。”
  林冲不太喜欢戏,林娘子喜欢,常让林冲陪她去勾栏,看一场又一场的连台戏。有一年七夕,他陪娘子去看《目连救母》,那出戏特别长,一直到七月十五才结束。林娘子每天都要林冲陪他一起去,林冲每次去时心里都叫苦不迭,却又不便薄娘子情面;每次去了都想提前退场,可当他侧目看到林娘子看戏时入神的表情,以及那双因专注而更加迷人的眼睛时,心里绷紧的弦猛然就松了,就变得气定神闲,像是刚刚泡了个热水澡那般舒服,就轻轻搂一下娘子的肩膀,或者握一握林娘子的小手,觉得自己无比幸福。
  林冲自己也不知道,在等待投名状的生死存亡关头,他为什么会忽然想起曾经和娘子一起看戏时的场景:舞台上的人吱吱呀呀地唱着,娘子一会微笑,一会热泪盈眶。想着想着,他按在刀把的手渐渐松了,竟模仿勾栏里唱戏的人,轻轻哼了两句,用带着点河南口音的官话含混地吐字,调也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世事看透,江湖上潮起潮落,什么恩怨过错,在多年以后还是让人难过,心伤透……娘子还在等我,泪不休,语沉默。娘子,娘子,娘子依旧每日折一支杨柳……”
  
  
6
发表于 2008-1-17 12:36:37 | 只看该作者
好长,先顶一下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47:5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1115年
  
  
  
  公元1115年,即赵宋王朝的政和五年。《水浒传》中,这一年的年初,杨志因杀了泼皮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大名府梁中书派杨志五月中旬押送生辰纲,被晁盖等人在六月初四劫走。紧接着,杨志和鲁智深上了二龙山,晁盖等人去了梁山,林冲火并王伦。直到八月中旬,晁盖派刘唐去郓城给宋江送信,被闫婆惜看到,宋江杀了闫婆惜,十月上旬跑到柴进家,遇到武松。十月下旬,武松回家,在阳谷县景阳冈打虎。十二月下旬,武松去了趟东京,他的嫂子潘金莲和西门庆私通。
  
  
  (一)王伦之谜
  
  公元1115年,一颗流星从东京上方的夜空划过。据《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载,这颗流星“急流至浊没,赤黄色,有尾,迹照地”。这颗没有名字的流星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像一把忽然出鞘的小刀,把整个东京的黑夜裁出了一道口子。
  “咦——咋回事这是?”宋徽宗赵佶慌忙从一名妃子的身上爬起来,大喊太监的名字:“快来人!快来人!弄鸡巴啥去了都?”
  新来的小太监跪在地上,一声不敢吭。
  “弄鸡巴啥去了?”赵佶又惊又怒。
  小太监不是东京本地人,对赵佶的河南脏话还不能完全理解,魂都吓出了窍:“启,启禀陛下,小,小人没鸡巴可弄。”
  “快叫人查查,咋回事这是?”
  
  第二天,占星相的道士告诉赵佶,昨夜的“流星出柳”是因为“天子宗庙有喜”,属于“国家建造宫室之象”。于是,“蔡京率百官来贺”。
  “皇上圣明,您那宫殿道观的都没白修,昨天那流星,是老天爷为表彰您的功德,给您放焰火庆祝呢。”
  “咦——老美!”赵佶一下子心花怒放,对占星相的道士说:“给老天爷带个话,再表彰俺最好能提前言语声,夜里差点没把俺吓阳痿了个鳖孙。”
  
  公元1115年的这颗流星,带来了东京的一片欢呼,又分成七颗,落到郓城县东溪村一名保正家的屋脊上。
  
  他来的意正应我一梦。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落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
  《水浒传》第十三回
  
  
  晁盖这个梦十分灵验,在一段时间里,他深以为这七颗星是他和吴用、三阮、刘唐、公孙胜七人,却忽略了一起参加抢劫生辰纲的白胜。后来的事实证明,七星没有晁盖,晁盖是他梦中那颗化作白光去了的小星。
  在晁盖这个梦做了一个多月后,他们便劫了梁中书孝敬老丈人蔡京的生辰纲。事发后,七个人一起上了梁山。
  在他们上梁山之前,梁山魁首还是白衣秀士王伦。
  
  宋代历史上,有两个王伦:
  
  第一个王伦和历史上的宋江一样,都是从山东揭竿而起的起义军领袖。宋人蔡绦在他的笔记《铁围山丛谈》(卷第一)里,提到此人:“当宝元、康定之时……会山东有王伦者起,转斗千余里,至淮南,郡县既多预备,故即得以杀捕矣。”
  公元1043年五月,本是一名军官的王伦率百余名士兵杀沂州了巡检使朱进,占据沂州起义。起义士兵南下攻打泗州,渡过淮水,转战楚州、真州、扬州、泰州、滁州,直抵和州。义军所到之处,宋官军望风而降。谏官欧阳修上疏说:“王伦所过楚、泰等州,连骑扬旗,如入无人之境。”各地巡检、县尉相继投降,衣甲器械均归义军。起义不断胜利发展,王伦着黄衣,立年号,置官职,声势大振。
  从王伦起义的规模上来看,比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的规模要大很多,在《宋史》,对宋江起义的记载主要就这么几句:“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人比人,气死人;起义比起义,不太成比例。
  宋江是被招降的,并且也没费多大功夫,王伦的死则比宋江更惨烈。公元
  1043年七月,赵宋王朝集合各路兵马镇压王伦起义,起义军在扬州山光寺南战败。王伦在和州历阳兵败,至采石矶,被杀牺牲。
  
  第二个王伦生平在《宋史》卷三七一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王伦,字正道,莘县人,文正公旦弟勖玄孙也。家贫无行,为任侠,往来京、洛间,数犯法,幸免。”
  这个王伦出生于1084年,和《水浒传》中的王伦年龄比较相似,其行侠仗义,不拘小节以至于“数犯法,幸免”的性格也挺适合在梁山集团工作的。不过他后来干的买卖比宋江大多了。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都城内一片慌乱。这时候,王伦到宋钦宗那里,自荐维持城内秩序。到了,建炎元年,徽宗、钦宗爷俩都被金兵给抓走后,王伦又以朝奉郎代刑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被扣留。
  后来,金国大将完颜宗翰派乌陵思谋见王伦,王伦从宋、金两国先主订立的万世不变的联合攻辽盟约谈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金主从长远考虑,把徽、钦二帝和后妃放回,归还宋朝疆土,使南北百姓都不受战争之苦:
  
  “海上之盟,两国约为兄弟,万世无变。云中之役,我实馈师,赞成厥功。上国之臣,尝欲称兵南来,先大圣惠顾盟好,不许。厥后举兵以祸吾国,果先大圣意乎?况亘古自分南北,主上恭勤,英俊并用,期必复古。盍思久远之谋,归我二帝、太母,复我土疆,使南北赤子无致涂炭,亦足以慰先大圣之灵,幸执事者赞之。”
  《宋史》卷三七一
  
  本来是厚着脸皮求人的事,能把道理上升到这个高度,这个王伦的口才可不一般。完颜宗翰都被他说的无言以对,虽然没放皇帝回来,却把他给放了。
  王伦回到南宋,受到宋高宗嘉奖,封为右文殿修撰,主管万寿观。绍兴七年,徽宗和宁德后在金国死了,王伦再次再次出使金国,这次很顺利,金国领导人让他回来,向南宋领导人说:“议和可以,你们得割点地。”
  虽然金国明显有点欺负人的意思,可话音里还是能透出宋真宗急切需要的和平气息。王伦再次受到嘉奖,又在绍兴八年第三次出使金国,不久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名金国使臣。
  宋真宗更高兴了:“十二世纪什么最缺?人才!”
  第二年,宋真宗赐王伦同进士出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接着,王伦又去东京,和金国右副元帅兀术交割了地界。
  五月,王伦又去金国议事,谁知道金国发生内讧,把王伦给扣留了,这一扣就是六年。
  这六年,让王伦从一名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变成了一名花甲老人。金国想让王伦为其效力,要给他个“滦三路都转运使”的官当,王伦拒绝得斩钉截铁:“奉命而来,非降也。”
  金人说话东北腔,估计跟范德彪差不多,一竖大拇指头:“钢钢的!知道不?只要不投降,就等于死亡。”
  在金国君主勒死王伦前,王伦面南而拜,痛哭道:“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知。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伪职,臣敢爱一死以辱命!”
  《宋史》卷三七一记载,王伦死后,“河间地震,雨雹三日不止,人皆哀之”。
  
  两个王伦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比一个了不起。怎么到了《水浒传》里,王伦就成了那么心胸狭窄、无法容人的人呢?
  因为这个王伦是书生。
  人们历来对书生都是有看法的。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世间真正读书的能有几人?自然就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当时还好,读书能当官,当官的也多是科举出来的,读读书、写写诗也没多少人说闲话。书读得好,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如今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反而变了,变得简单而有直接,就一个字 ——钱。其实那时也这样,读书人当官了,就变成有钱人,否则照样被人看不起。宋江之所以在江湖上受人尊重,跟他“仗义疏财”有很大关系。
  从来就没有能视金钱为粪土,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金钱下面的粪土。
  于是,一窝蜂炒股没人笑话,有一个读书写诗的就成了不务正业。
  就在写这本书的同时,我都经常会想,这个年代还有谁在静下心来读书?即使那些买书的人,也多把书当成了一种装饰品或化妆品来用,甚至,当成一种麻醉品或毒品,注射到自己发育不全的心灵上。
  公元1115年的王伦算是一个读书人。他幸运地生活在了一个读书人的天下,不幸的是自己“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却不及第”。他的绰号白衣秀士也是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元曲名家马致远的《岳阳楼》第二折:“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白衣秀士再不济事,也算个读书人吧。但在“颇识几字”的普通人看来,只要不及第,就是“村野穷儒”,但凡有些私心,就是“嫉贤妒能”:
  
  
  林冲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给盘缠,与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水浒传》第十八回
  
  看来,无论哪个年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用读书去博取功名,再用功名去谋得私利,单纯读书只有死路一条。世人眼中,读书人只要不是苏东坡,就必定是孔乙己。
  王伦肯定不是孔乙己。他能有眼光选梁山这块风水宝地,说明了他视野的宽广,具备相当高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意识。他不愿意收留林冲,以及晁盖等人,也有他的苦衷,这些人都是国家A级通缉犯,一个个又荷枪实弹,凶神恶煞一般,说翻脸就翻脸,岂能留在身边?
  王伦作为一名读书人,他更愿意守着这片风景如画的辽阔水泊,过一种舒闲安逸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不愿和朝廷大军兵戈相见,血雨腥风,这又有何不可?
  可惜,对本以躲了世俗的名利纷争,能够超然于世的王伦来说,梁山终没有成为他的世外桃源,却成为了他的葬身之地。
  事实上,最不能容忍白衣秀士的人,本身也是白衣秀士。
  并非简单的“文人相轻”,而是像王小波的随笔里所说:“除非我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才能堵住他们的嘴。”
  王伦什么奖也没得过,不读书的人不服,读书人也不服,同样读书不及第的人也不服,王伦再怎么着,也没有想到杀人灭口,而是好酒好肉的款待,还发路费,谁知被款待的吴用却非要致他以死地:
  
  吴学究笑道:“兄长放心。此一会倒有分做山寨之主。今日林教头必然有火并王伦之意。他若有些心懒,小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由他不火并。兄长身边各藏了暗器,只看小生把手捻须为号,兄长便可协力。”晁盖等众人暗喜。
  《水浒传》第十八回
  
  早知如此,王伦派人在酒里放点**药,晁盖吴用这伙人一定全栽。倒也没什么不道德的,这伙人不也是靠**药起家吗?把人家杨志害惨了。王伦“数年前到东京应举时”,就知道杨志的大名,林冲落草时,王伦还专门请过杨志上山喝酒,要论亲疏,怎么着也比晁盖这伙人交情深吧,你们害杨志,我害你们,就以为杨志报仇的理由也完全说得过去。
  王伦没有这么去做,以致于自己被人给做了。
  “就血泊里过一把交椅来”的人是吴用。
  吴用,做人要厚道。
  同样是一名不及第的秀才,你的水平还不如王伦。王伦在梁山风风火火创业时,你还在郓城县东西村当一名民办教师,成天拿一铜链子四处看热闹。至少,凭你那两下子,能独立开创梁山革命根据地吗?你被林冲推举坐第二把交椅时,还假惺惺地谦虚,说自己“虽曾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告诉你,你读的那些 “孙吴兵法”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读,盗版书摊上多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是为了军事指挥,保家卫国才买回家看,而只是为了勾心斗角,玩弄权术,把一起竞争部门经理的同事干下去,自己好每个月多挣五百块钱。
  吴用就是北京人说的那种鸡贼,傻精傻精的,小聪明不少,看上去似乎什么事都知道,眼珠子一转就是一鬼主意,其实什么大事干不成。比如后来他让戴宗传假信,差点害了两条命,导致梁山倾巢而出,冒巨大风险到江州法场救人,真是废物一个。搁现在,应该去拜郑州那些造假鸡蛋的人为师,好好学两年再到社会上混。
  只可惜,公元1115年,一个不及第的读书人在另一个不及第并且不靠谱的读书人的暗箱操作下,白白丢失了性命。这个故事被另一个读书人写到书中,成为后人的笑谈。
  
  如果公元1115年,王伦没有在梁山当强盗,而是进士及第,当了大官,那日后晁盖、吴用们就会另眼相看了,想来梁山隐居?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全体小喽啰出动,每人发一花环,腮帮子都抹得跟猴腚似的,站成两排跳着舞欢迎。
  公元1115年,功名无望的王伦的人头被割了下来。这一年东京殿试的时候,宋徽宗赵佶发现了一篇“词学兼茂,才华卓绝”的文章,钦点此人为当年的状元。
  这名状元的名气太大了,前面说的三个王伦加起来也比不了。在当时,没有人敢小觑他,曾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直到现在,他的铜像还保留在西湖之畔。由于铜像独特的姿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们每当走到铜像前,都忍不住狠狠吐一口唾沫,然后用不同的方言开骂:广东人用广东话,Expensive City人用Expensive City话,上海人用上海话,湖南人用湖南话,山西人用山西话,新疆人用新疆话……
  即使你一点不懂方言,这些南腔北调的话语中,有两个被不断重复的字,你也准能明白:第一个字是秦,第二个字是桧。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48:36 | 只看该作者
 (二)五侯杨令公之命
  
  公元1115年,《水浒传》中的晁盖等人劫了杨志押送的十一担金银宝贝。把这些宝贝放到自己的七辆推车上时,亮灿灿的金光晃得他们睁不开眼睛。
  金子真是好东西。完颜阿骨打也这么认为,在这一年的正月,他当上了皇帝,,雄心勃勃地说:
  
  “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金史》卷二
  
  这一年八月,晁盖在梁山坐了第一把交椅。完颜阿骨打则亲征黄龙府,一个月的时间,就攻下了后来的岳飞一辈子都想攻克的地方。
  “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岳飞的理想最终落空,在黄龙府痛饮过的只有公元1115年的金兵。
  黄龙府确实是块风水宝地,根据《辽史》记载:“龙州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
  辽国太祖就是在这块风水宝地化作一条黄龙归天了,完颜阿骨打占了此地,无疑于挖了耶律家的祖坟。
  天祚皇帝听说此事,“大惧,自将七十万至驼门。”亲自杀了过来。面对这么多正牌军,完颜阿骨打没有像晁盖等人那样,拔腿就往梁山泊跑,而是深挖壕沟,高筑堡垒,准备和辽国决一死战。
  谁知道杀到半路,辽国自己老窝里有人造反,天诈皇帝一想:“攘外必先安内,撤!”
  “敌退我追。”完颜阿骨打在追击之前,做了一番很精彩的战略部署:“彼众我寡,兵不可分。视其中军最坚,辽主必在焉。败其中军,可以得志。”
  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将敌人击溃,阿骨打用兵真呀么真如神。
  
  自负的契丹人在战场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这么大亏了,“死者相属百余里”,当年,能够让他们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的,只有赵宋王朝的杨家将。而在公元1115年,“五侯杨令公之孙”已上二龙山当了土匪。
  《水浒传》中,杨志出场,便报出了自己的家世:
  
  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水浒传》第十一回
  
  五侯杨令公就是曾驻守雁门关八年,让辽军闻风丧胆的杨业。关于杨业的故事,在各种小说、评书、戏曲、影视中已经成为传奇。
  《宋史》卷二七二记载,杨业本是北汉政权一名大将,“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在宋太祖赵匡胤全国统一大局已定的时,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实际上,潘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部压在代州前线杨业的身上。
  然而,虚衔最害人,这一点,公元1115年的杨志有刻骨铭心的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虚衔老都管的指手划脚,生辰纲也不会丢。他的祖上五侯杨令公也是让自己身边的虚衔潘美给害的。
  
  那是在公元 986年,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侁和主帅潘美却坚决反对。王侁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王侁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天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
  杨业无奈率军出发时,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
  经过两场恶战,杨业寡不敌众,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侁、潘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
  
  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卷二七二
  
  也许,祖上五侯杨令公身不由己的失败给了杨志血的教训,梁中书要派老都管和两个虞侯和杨志一起押送生辰纲时,杨志就直言禀道:“此十担礼物都在小人身上,和他众人都由杨志,要早行便早行,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亦依杨志提调;如今又叫老都管并虞候和小人去,他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公,倘或路上与小人别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若误了大事时,杨志那其间如何分说?”
  尽管梁中书交代了让老都管和虞侯都统一听杨志指挥,但在黄泥冈最关键的时刻,两个人还是发生了冲突:
  
  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
  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
  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
  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水浒传》第十五回
  
  此时的老都管,和非逼杨业迎战的王侁、潘美有何两样?事情失败后,他们选择的都是溜之大吉。不过,同是为赵宋王朝效命的杨家人,杨业和杨志却有不一样的选择。杨业是绝食自杀,杨志本来也想学他的祖上,以死谢罪来着,可转念一想:“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这时候,杨志已经不像当初王伦留他在梁山“怕辱没祖宗”了,如祖宗五侯杨令公九泉有知,看到自己这个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后代在公元1115年上山当了土匪,非得气得再死一回。
  历史上杨家人满门忠烈,和土匪根本没什么牵扯。唯一沾点边的,是民间传说中的穆桂英,早年间在穆柯寨从事“山贼这一很有前途的职业”,后来嫁给杨业之孙杨宗保,成了杨门女将,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皆无据可考,都是戏里唱的。
  豫剧《穆桂英挂帅》有一处经典唱段:“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又披上了身……”
  要论起来,民间传说中的穆桂英是杨业的孙媳妇,其实,最渴望在人生中唱这段戏的,是“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五侯杨令公之孙杨志。
  
  关于杨志,正史上罕见记载。《三朝北盟汇编》中提到了杨志的名字,没有提家世的问题,只说他是一个“招安巨寇”,曾在宋徽宗宣和四年随童贯伐辽,为先锋将军,靖康时又隶种师支援太原,与金军作战,败于盂县,不知所终。《大宋宣和遗事》中,杨志是押送花石纲的一名头领,后“入太行山为寇”。也写到了他卖刀的事,寥寥几笔而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等候结义兄弟孙立时那场失约的大雪:
  
  只有杨志在颖州等候孙立不来,在彼处雪阻。那雪景如何?却是: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大宋宣和遗事》
  
  都道是英雄落魄,如秦琼卖马,杨志卖刀。还有公元1115年在柴进家受到冷落的武松也是如此。然卖马的遇了单雄信,卖刀的遇了梁中书,打虎后当了都头,一下子就被万人景仰。他们都在机缘巧合之中寻到了一条出路。落魄也有了落魄的价值。
  真正的大英雄生来便是落魄的,一直到死。胸中沟壑唯有国家兴亡,一腔热血只为民族荣辱,富贵荣华皆为眼云烟,他们卖的是命。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49:05 | 只看该作者
 (三)婚礼只能回味
  
  宋徽宗赵佶最早听说宋江这个名字,是资政殿学士侯蒙向他提起的。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
  
  “恁是说让宋江这个鳖孙归顺朝廷,去打方腊那个鳖孙?”赵佶高兴地说:“中!中!中!恁是忠臣!恁这个主意——老美。”
  于是,赵佶派侯蒙去招安宋江,谁知道侯蒙还没走到地方,就死在了半路上。
  “招安后征方腊”的线索把历史和《水浒传》紧紧串在了一起。然而,《水浒传》中,宋江最终被皇帝赐药酒毒死了。
  宋江一生颇多曲折,公元1115年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在公元1115年之前,宋江还不是“寇京东”的宋江,只是“吏京东”的宋江。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无论是战火未熄,还是灾荒又起,每年八月中旬的时候,总有一些热闹的日子。月夕的到来让赵宋王朝的子民自发营造出热烈的过节气氛。北宋时的东京“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螃蟹、石榴、梨、枣、栗纷纷上市,家家团圆赏月;南宋时的临安从八月十一就开始观看浙江潮,把数十万盏号称“一点红”的羊皮小灯笼放到江水之中,让它们像星星那样璀璨。
  公元1115年八月中旬,在山东郓城县衙门当押司的宋江好像并没有什么过节的兴致,而显得有些心事重重,一个人在衙门对过的茶房喝茶。
  “去哪里过节好呢?”宋江心想,单位事多,不好请假,回家也不合适。他在三年前就和父亲“各户另籍”了。那时候做官易,做吏难,当官的犯了法,视情节轻重,还可以先内部处分,后开除“仕籍”,本该判死刑的就成了死缓或者无期,本该判死缓或无期的成了有期或监外执行。做吏得不到这方面的照顾,一不小心还替当官的背了黑锅,连家人都会受到株连。所以他早早就和家里公开“断绝关系”,后来雷横和朱仝去缉捕他时,“断绝关系”的执凭果真派上了用场。
  
  宋太公道:“两位都头在上,我这逆子宋江,他和老汉并无干涉;前官手里已告开了他,见告的执凭在此。已与宋江三年多各户另籍,不同老汉一家过活,亦不曾回庄上来。”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公元1115年八月中旬,公务员宋江的心事很多,这些心事并不是几年来贪污受贿那点灰色收入,也不是私下帮人安排工作赚到那些红包,而是他私下放走要犯的弥天大罪。他更没有想到,自己最大的把柄会落到自己的情妇手中。本来,他有意安排一名自己认识的年轻人和情妇相好,以为可以顺水推舟地掩人耳目,没想到最终还是满足不了情妇的膨胀的欲望,在被情妇用上访来要挟他的情况下,他不再考虑自己的官场前途,将情妇一杀了之。
  类似的事情今天也有发生,我们单说宋江和闫婆惜。
  虽然宋江一直未婚,但闫婆惜的身份只能算是他的情妇,这一点毋庸置疑。闫婆惜“年方一十八岁,颇有些颜色”,和父母“三口儿因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这郓城县。”
  本来有声乐专长的闫婆惜来了郓城后,“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加上父亲“害时疫死了”,家里没钱办丧事,喜欢学雷锋的宋江就资助了几两银子给她。闫婆惜她妈见宋江出手阔绰,在郓城有权有势,又发现“他下处没娘子”,便托王婆做媒。
  
  宋江初时不肯;怎当这婆子撮合山的嘴撺掇,宋江依允了,就在县西巷内讨了一楼房,置办些家伙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又过了几日,连那婆子也有若干头面衣服。端的养的婆惜丰衣足食!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
  《水浒传》第十九回
  那时候虽然没有诸如“公务员严禁包养情妇”这样的明文条例,但宋江作为国家干部,媳妇都没娶就先养个小情人,也难免被人背后非议,再加上他又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喜好女色一向是被江湖上的人看不起的,所以他新鲜过后,就开始疏远闫婆惜。
  于是,他就带张文远来闫婆惜这里喝酒。张文远是宋江的同事,宋江对他的性格脾气肯定了解。这人又“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平昔只爱去三瓦两舍,飘蓬浮荡,学得一身风流俊俏”,闫婆惜怎能不喜欢。所以宋江这顶绿帽子是自己故意给自己带的,论智商,宋江肯定在武大郎之上,武大郎会让西门庆到家里做客吗?
  在宋江知道闫婆惜和张文远有一腿之后,心想:“又不是我父母匹配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然后一连几个月不去,闫婆惜她妈派人请他多次,他“只推事故不上门去”。
  或许,如果没有“招文袋事件”,再过些日子,闫婆惜和张文远的感情再发展发展,很有可能就能成正果,这正好也圆了宋江的心思。无论是从闫婆惜拿到招文袋时向宋江提的条件来看,还是从闫婆惜死后张文远的态度来看,都能发现他们两个的感情基础确实已经很深,也一定私下商量过婚嫁事宜,只是时机还不够成熟罢了:
  
  闫婆惜道:“第一件,你可从今日便将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
  宋江道:“这个依得。”
  《水浒传》第二十回
  
  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胧做在唐牛儿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怎当这张文远立主文案,唆使阎婆上厅,只管来告。知县情知阻当不住,只得押纸公文,差三两个做公的去宋家庄勾追宋太公并兄弟宋清。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只可惜,这对痴情人最终也没能终生厮守。
  由于闫婆惜刚满十八就稀里糊涂做了一名Z_F公务员的情妇,刚遇上一个能疼她爱她的人,就死在了这名Z_F公务员手里,她这辈子也没能举办一场正儿八经的婚礼。
  当时的婚礼可不是像宋江包养情妇那样,随便“在县西巷内讨了一楼房,置办些家伙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就可以的,按照《东京梦华录》的记载:
  
  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次檐许口酒,以络盛酒瓶,装以大花八朵、罗绢生色或银胜八枚,又以花红缴檐上,谓之“缴檐红”,与女家。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儿,皆两人同行。下定了,即旦望媒人传语。遇节序,即以节物头面羊酒之类追女家,随家丰俭。女家多回巧作之类。次下财礼,次报成结日子。次过大礼,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妆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前一日女家先来挂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女家亲人有茶酒利市之类。
  《东京梦华录》
  
  在东京长大的闫婆惜自然见识过这样热闹的迎亲场面,即使她有兴致给又黑又老的宋三郎讲,宋三郎也不会有兴致听。不过,她和心爱的张三郎在一起时,想必是讲过的。
  “我们东京那里娶亲,新郎家的花檐子大轿要抬到新娘家门口,新娘家把准备好的彩色绸缎放到轿子里,乐队吹吹打打好半天,化好妆的新娘才能上轿。”闫婆惜说:“对了,新郎家要给轿夫准备红包,轿夫拿到红包,才起轿,我们那里叫‘起檐子’。”
  “新郎家租轿子不是就要给轿夫钱吗?怎么还要给红包?”张文远吸了口气,说:“那岂不亏了?”
  “你娶了个大活人,还亏?”闫婆惜说:“再说了,花轿到了新郎家,新娘家的人还要用红包去打发‘拦门’的人,要不然不给开门。”
  “哦,那基本平本了。”张文远笑道。
  “新郎家要找一个阴阳先生,拿个斗子在门口等着,斗子里盛着谷啊、豆啊、铜钱啊、果啊什么的,反正都是象征着幸福吉祥的东西,等新娘一下轿,这个先生把斗子往门前一撒,让看热闹的小孩去抢,这叫‘撒谷豆’。”
  “你小时候去抢过没?”张文远问道。
  “怎么没抢过?”闫婆惜回忆起自己美好的童年,说:“我每次都准备一块手帕,专抢好吃的,抢来就放到手帕里包着,不舍得一下子吃完。”
  “大城市的规矩真多。”张文远感慨道:“听说新娘下轿后要铺着青布条或毡席的路上走到房内,脚不能沾地,直到坐到床上为止,可有此事?”
  “是啊,这叫‘坐富贵’。三郎你怎么知道?”闫婆惜惊喜地问。
  “曾有个从东京来的朋友告诉我,说这段路还要一个倒着走路的人指引,新娘要看着这人手里的镜子往前走。”张文远说:“倘若上天能够成全我们两个,我也按照你们东京的规格办这场喜事!”
  闫婆惜一笑:“那你听我再给你说详细点,等新娘入了洞房,送新娘的人每人要连喝三盏酒,退出房门,这叫‘走送’。客人入座,开始喝喜酒了。”
  “这喝喜酒喝的不容易。”张文远斟了一杯酒,含在嘴里,细细品味。
  “还有呢。”闫婆惜把张文远的酒杯拿过来,自己也呷了一口:“宾客共饮三杯后,你的父亲要高坐中堂,然后请媒人上座,然后是姨舅家的亲戚,各喝一杯,再把你的母亲请上去,坐下座。把一块彩色的缎子下面剪得一条条的,挂在洞房门框上,这才请你入洞房,你入洞房的时候,闹洞房的人会争着扯那块被称为‘利市缴门红’ 的碎缎子。”
  张文远又斟了一杯,自己还没喝,就被闫婆惜抢过来一饮而尽:“然后,你要到床前请我出来,我正着走,你倒着走,两个人面对面去拜你家的祖庙或者祠堂,回来的时候,我倒着走,你正着走,进洞房拜天地。我坐床左边,你坐床右边,那些看热闹的女人会用铜钱和彩果往他们身上砸,我们不用躲,不会太疼的,这是‘撒帐’,是祝福我们俩呢。”
  闫婆惜笑了起来,这一晚,郓城县月色满街,张文远奏起丝竹,闫婆惜唱了她在东京时最喜欢的一支小曲: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春风又吹红了花蕊,你已经也添了新岁,你就要变心像时光难倒回,我只有在梦里相依偎……
  这是闫婆惜生命最后的绝唱。
  
  公元1115年,一个从首都出来的会唱歌的女人在郓城做了“二奶”,结果客死异乡;一个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因不愿做“二奶”,被迫嫁给一名面目丑陋的侏儒,和这名侏儒一起来到阳谷县生活。在阳谷县,潘金莲遇上了两个男人,让他一见钟情的那那个男人最终要了他的性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49: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1116年
  
  
  
  公元1116年,即赵宋王朝的政和六年。《水浒传》中,这一年正月十三,阳谷县卖梨的小贩郓哥被开茶房的王婆殴打。正月二十一,潘金莲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在三月初九为兄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被发配孟州,路上差点成了孙二娘的包子馅。七月初,快活林的新霸主蒋门神被武松制服。八月十五,武松被张都监诬告入狱,两个月后,在发配的路上杀了押送他的公人,然后血溅鸳鸯楼。十一月上旬,武松在白虎山孔庄遇到一年多未见的宋江。十二月中旬,宋江到清风寨投靠花荣,路过清风山时,搭救了一名后来要置他以死地的女人。
  
  (一) 茶中泡乾坤
  
  公元1116年,辽国和金国的战争如火如荼。在辽军节节败退的时候,一名辽国的大官在归化州终老。
  归化州的许多百姓都参加了这场盛大的葬礼。多数人出于自发,他们深深怀念这位心底善良的老乡。死者曾是这里的一名绅士,大安年间这里遭灾,饿死的人无数,他拿出2500担谷物救济灾民。这件事情感天动地,辽国的皇帝也被其打动,赐官给他做。先是创业右班殿直,之后又累升到银青崇禄大夫、监察御史、支骑尉等,官越做越大,儿子娶了辽国皇族耶律氏,让这个家族更加显赫、富贵。
  张世卿家族的故事在地下埋藏了八百多年。八百多年里,辽国没有了,变成了金、元、明、清,又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化州没有了,变成了宣德州、宣德府、宣府、宣化府、宣化县,又变成了张家口市宣化区;参加过葬礼的人也没有了,盛大的场面变成了流传于当地人口中的传说;血肉俱在的张世卿没有了,变成了柏木棺材中的尸灰,只有墓穴中的栩栩如生的壁画,让时光一下子倒流。
  从公元1972年到公元1993年,在宣化西北四公里的河子乡下八里村,文物工作者发掘清理了以张世卿墓为代表的十余座辽代时期的张氏家族墓,出土各种文物八百余件,壁画三百六十平方米。
  在这些壁画中,有一幅《点茶图》,画的是两个人配合正在点茶,场景惟妙惟肖,人物动作生动。有这样的图陪伴,想必爱茶张世卿在地下这八百多年也不寂寞。
  公元1116年,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一个高潮。光是建州,一年的产茶量就不下三百万斤。因此喝茶的人遍地都是,懂茶的人各色人等都有。老家在归化州清河郡的张世卿只是其中一个,死了;《水浒传》中,在清河县开茶房的王婆也是其中一个,被剐了。
  
  《水浒传》中的茶房多了:东京这样的大都市自然有,林冲买刀时就让鲁智深“在茶房里少待”;江州那样的南方城市也有,李逵劫法场时就曾从“十字路口茶坊楼上”跳下来;边境城市渭州有,史进在里面吃“泡茶”的时候遇到了鲁达;内陆县城郓城有,宋江就经常去衙门对过的茶房喝茶;就连清风镇这样的小地方“也有几座小勾栏并茶坊酒肆”。不过书中描写最详细的还是阳谷县紫石街王婆所开的茶房。
  公元1116年之前,这个姓王的老女人死之前,她一直在阳谷县紫石街巷口经营一间茶房。茶房的规模虽然不大,但茶的品种还算丰富,至少有以下几种:
  
  1、 梅汤
  
  王婆出来道:“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王婆做了一个梅汤,双手递与西门庆。西门庆慢慢地吃了,盏托放在桌上。西门庆道:“王干娘,你这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王婆笑道:“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个在屋里。”西门庆道:“我问你梅汤,你却说做媒,差了多少?”王婆道:“老身只听的大官人问这‘媒’做得好,老身只道说做媒。”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王婆用“梅汤”一语双关,暗示西门庆自己在做媒方面的能力。梅汤究竟为何物?如何制作?《**词话注释》作者魏子云有一番解释:“北人每以酸梅配冰糖熬之,调以玫瑰、桂花等香味,加冰镇之。”
  《晒书堂笔记》也有关于梅汤的记载:卖梅汤的茶婆两手拿着铜碗互相碰击,“冷冷作声,清圆而浏亮”。如果有人要买,她就用铁锥把冰块凿碎,把碎冰放到梅汤中。
  冰镇饮料,清凉一夏。
  古时候又没有制冷设备,冰从何来?答:纯天然冰块,冬储夏用。
  这个办法并不是从宋朝才开始的,《诗经》中就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记载。战国时候已经出现了用冰和白砂糖制造出的一种叫“雪条”的冷饮,供王侯享用,到了宋代中期,这种雪条换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名字——冰棒,在街头卖。
  冰棒冰棒的叫卖声在中国的城市中回荡了近千年,在炎热的夏天,是那样清脆悦耳,像忽然卷进街巷的一阵凉风,穿破聒噪的蝉鸣。只可惜,将来的孩子再也听不到了,他们的清凉被批发进了家中扳着面孔的冰箱。
  
  2、 和合汤
  
  看看天色黑了,王婆却才点上灯来,正要关门,只见西门庆又踅将来,迳去帘底下那座头上坐了,朝着武大门前只顾望。王婆道:“大官人,吃个‘和合汤’如何?”西门庆道:“最好,干娘,放甜些。”王婆点一盏和合汤,递与西门庆吃。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和合汤是那时新婚夫妇共喝的一种“泡茶”,据《西湖游览志余》载,“今婚礼祀好合,盖取和谐好合之意”,用果仁、蜜饯之类的甜食调和烹制而成。王婆用这碗和合汤继续暗示西门庆,西门庆也暗示要“放甜些”,看上去是在说茶,却各自另有用意。
  
  3、 姜茶
  
  西门庆叫道:“乾娘,点两盏茶来。”王婆笑道:“大官人,来了?连日少见。且请坐。”便浓浓的点两盏姜茶,将来放在桌上。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相对前两种茶,姜茶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饮品。是以一些姜片做佐料,加上点糖,和茶叶一起冲泡而成。这种茶用到《水浒传》中,则为王婆暗示西门庆要想成好事,需心狠手辣。
  因为,西门庆又没感冒,不需要用这个发汗。
  
  4、 宽煎叶儿茶
  
  婆子暗暗地欢喜,道:“来了!这刷子当败!”且把银两来藏了,便道:“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个‘宽煎叶儿茶’,如何?”西门庆道:“乾娘如何便猜得着?”婆子道:“有甚麽难猜。自古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老身异样跷蹊作怪的事都猜得着。”西门庆道:“我有一件心上的事,乾娘猜得着时,与你五两银子。”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制作成片状的茶业被称为“叶儿茶”,王婆请西门庆“吃个宽煎叶儿茶”,这里的“宽煎”就是略煮的意思。
  
  5、 胡桃松子泡茶
  
  那婆子欢喜无限,接入房里坐下,便浓浓地点道茶,撒上些出日松子胡桃肉,递与这妇人吃了。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根据《西湖游览志余》上面的记载,胡桃松子泡茶应该属于“七家茶”的一种。“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
  这种茶不光是味道好,关键还很对女人的口味。
  
  《水浒传》这一回之中,王婆就点了五次不同的茶,可见她对茶是有一定研究的。不过,王婆对沏茶的这点研究,要是和另外一个人比起来,就属于老鼠尾巴上长疮——有脓也不多。
  
  “咦——恁会喝茶不恁就喝?恁会点茶不恁就点?”公元1116年赵宋王朝的皇帝赵佶正写着《大观茶论》呢,虽说一年后才正式出版,但在这一年已经写的差不多了。
  刚刚自封为上玉皇的赵佶伸出七只修长的手指头,说:“记住,点茶,要分七步。”
  
  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周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正束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上,茶面不动,击指既力,色泽惭开,珠玑磊落。三汤多置。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同环旋复,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著,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
  《大观茶论》
  
  王婆教西门庆泡妞那十部和赵佶讲泡茶这七步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步请潘金莲帮忙做衣服;然后进一步请潘金莲来自己家里来做;第三步等过一天,再让潘金莲来家,依然什么事都没有,让潘金莲安心再来;第四步西门庆才出现,假装偶遇;第五步当着潘金莲的面大夸西门庆,看潘金莲的反应,一旦潘金莲开口插话,则说明有戏;第六步留西门庆吃饭,如果潘金莲不是执意要走,就更进一步;第七步自己出去买菜,给西门庆和潘金莲留下单独相处的机会;第八步让潘金莲和西门庆同桌吃饭,一起坐下来,什么事都好说了;第九步喝得晕晕乎乎,假装没酒了,王婆出去买酒,让潘金莲和西门庆单独吃饭,这种时候就类似于球类比赛中所出现的赛点,再得一分,就胜了全局;最后一步西门庆假装把筷子弄掉地上,捡筷子的时候捏一下潘金莲的脚,如果潘金莲还没有反对,则大功告成。
  最终,西门庆按照这套方案,在王婆的茶房和潘金莲成了好事。
  如今,也有很多人谈恋爱也常王婆这套方案逐渐试探,步步深入,像泡茶一样泡妞。台湾当代诗人张错便深有体会:
  
  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依赖我的无味/让你的干枯柔柔地/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浸润舒展你的容颜/我必须热、甚至沸/才能与你相容//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的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无论你怎样沉浮/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地(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茶的情诗》张错
  
  假如西门庆和潘金莲能读到这首诗,心中必定有一番感慨吧。可惜他们在公元1116年死于非命。
  公元1116年,一个成天和茶打交道的老太婆都能触类旁通,从泡茶悟出泡妞的经验,宋徽宗赵佶要是把自己对茶的研究用到治国上,又怎会有被俘为阶下囚的命运?要知道,令他客死异乡的金国人对茶几乎毫无研究,后来甚至禁茶。“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而易无属之物也,若不禁,恐耕财弥甚。”
  这是《章宗本纪》上所记载的尚书省的建议,听了这个建议后,金帝正式下令:“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留者,以斤两立罪赏。”
   这样推理的话,即使王婆不死,她的茶房也注定被禁,因为过不几年,阳谷县就变成了金国的领地。汉人的茶香被金人的铁蹄踏过,四处残留着马粪的味道。
  公元1116年,是谁让一个茶香弥漫的国家危机四伏?
  “是谁啊?是谁?”公元1994年,一个愤青还在红磡体育馆高声唱着:“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公元1116年,《水浒传》中的英雄大开杀戒,辽金战争屠戮不断,赵宋边境风雨飘摇。唯有那些关于茶的事情让我们回味无穷,那是岁月苦难的缝隙之中,仅存的一段清香柔软的时光。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49:46 | 只看该作者
  (二)潘金莲的尸布
  
  死于公元1116年的人很多。光是在《水浒传》中,按时间顺序依次死掉的人有: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王婆、押送武松的两名公人、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后槽、张都监家的两个丫环、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张都监家的两个亲随、张都监夫人、玉兰和两个奶娘、张都监家其他人三口、道童、王道人。
  这二十五个人,有二十三个人是武松杀的。杀人地点分别在阳谷县、飞云浦、孟州城、蜈蚣岭。
  什么年代都有这样的流窜杀人犯,让人听到就害怕。记得上中学时就常听说有类似这样沿路作案的流窜作案,整个城里人心惶惶,学校连晚自习都不上了,班主任还让学生结伴而行。
  但是,我们没有害怕过武松。
  
  在公元1116年死于武松刀下的人很多,武松一个人光人头就割了六七个,连刀都割得缺了口。被武松割了头的人,有的人原本该死,有的原本不该死。最让人同情的人,也是死的最惨的人,她在被割头之前,先是被活抠出了心肝。
  
  那妇人见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眼都定了,只掩了脸,看他忒凶,又不敢劝,只得随顺他。
  《水浒传》第二十五回
  
  其实,在这之前,她的心早就被武松活抠了出来。
  
  假若没有武松的出现,潘金莲对婚姻和爱情早就死了心。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因不愿被大户人家纳为小妾,被迫嫁给一名有“三寸丁谷树皮”之称的侏儒,这倒也罢了。偏偏,这名侏儒又有一个英雄般高大伟岸的弟弟,偏偏,这人又闯入她本已死心的生活……
  她的心因为武松而复苏,刚刚动了一下,就被武松活抠出来,扔到了雪地里。
  那是在公元1115年的雪天,她的丈夫卖炊饼未归,家里只有她和武松两个人。屋里生有火盆,桌子上摆着烧酒,她却依然因孤独而感到寒冷无比。
  她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只好让自己先喝酒。几杯酒下去,她鼓起勇气,开了口:
  
  “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武松道:“嫂嫂休听外人胡说。武二从来不是这等人。”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武松道:“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那妇人道:“他晓得甚麽。晓得这等事时,不卖炊饼了。叔叔,且请一杯。”连筛了三四杯酒饮了。
  那妇人也有三杯酒落肚,哄动春心,那里按纳得住,只管把闲话来说。武松也知了四五分,自家只把头来低了。那妇人起身去烫酒。武松自在房里拿起火箸簇火。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六七分不快意,也不应他。那妇人见他不应,劈手便来夺火箸,口里道:“叔叔不会簇火,我与叔叔拨火;只要似火盆常热便好。”武松有八九分焦躁,只不做声。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那妇人通红了脸,便掇开了杌子,口里说道:“我自作乐耍子,不直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搬了盏碟自向厨下去了。武松自在房里气忿忿地。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于是,才有了后来西门庆的趁虚而入。武大郎捉奸后,即使潘金莲不毒死武大郎,也难逃被杀的命运。后来潘巧云的死就是证明。
  在武松杀嫂祭兄的前一个晚上,我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
  
  武松在大哥的灵位前沉思。潘金莲悄无声息地走过来,说道:“你大哥今生命苦,娶了个不该娶的女人,但愿来世能过上和和美美的好日子。”
  武松铁青着脸,一声不吭。
  “我知道,你已经明白了真相。我不怕,因为你大哥在我心中早就死了。”
  武松的牙齿都快咬出了血。
  “其实有很多刹那都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那天你喝了那半盏酒,你就不会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更不会有西门庆在我生命中出现,更不会……”她的声音呜咽了:“嫂子我今生命苦,爱上两个不该爱的男人,一个令我心寒,一个令我心狠……我的身家性命也葬在这二位身上了……我不过是为了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过上和和美美的日子,这有何不可?贞洁牌坊、伦理道德可以令那么多尘世中的凡夫俗子心惊胆战,包括打虎英雄,堂堂八尺男儿,竟不如一个弱女子敢爱敢恨!”
  “住口!”武松“嗖”地拔出刀来,他心头那把眼泪冻成的刀却已开始融化。
  “这又何必呢,只能表明你的软弱。”潘金莲凄然一笑。
  “我要杀了你和西门庆,为大哥报仇。”武松粗大的喉结在滚动,像是正在吞咽一颗宝石。
  “今天不是你杀我的时候,事实上你也并不愿杀我,但我一定会死在你的刀下。至于西门庆,他的武功与你差不许多,你们俩定会有一个去阴间陪我……真的,我倒希望那个人能够是你,让我不枉活一场。”
  如果这是一部电影,我希望音乐能在这时响起,用左小祖咒的那首《当我离开你的时候》:我会让你懂得什么是骄傲,你看,当人们走近你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谦卑得有些轻佻,像夏日的微风……你若是要嫁人不要嫁给我,因为我和你一样要得太多,除非你得到的又全部失去,像赤贫的石头。
  这是他们无法改变的片尾曲。
  
  打死老虎容易,打破世俗观念最难。打虎英雄武松一生都没有爱情,还不如王矮虎,豁出去不要脸了,最终抱得美人归。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武松算不上高尚,他在公元1116年学会了凶残,却没有学会卑鄙。
  卑鄙比高尚还需要天赋,北岛这句诗已经被改成了: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书中没有写潘金莲那句被抠出心肝五脏的无头尸体是怎么埋葬的,可以想像那是一句多么恐怖的死尸,当这句尸体被盖着白布抬出武大郎家时,有没有人注意到,露在白布外面的那双小脚,是那个年代美妙绝伦的标志之一。
  
  在《**》中,直接写出潘金莲的名字因她的小脚而来:
  
  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因他自幼生得有些姿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所以就叫金莲。
  《**》第一回
  
  正是这双三寸金莲,成全了她和西门庆的关系:
  
  且说西门庆自在房里,便斟酒来劝那妇人;却把袖子在桌上一拂,把那双箸拂落地下。也是缘法凑巧,那双箸正落在妇人脚边。西门庆连忙蹲身下去拾,只见那妇人尖尖的一双小脚儿正翘在箸边。西门庆且不拾箸,便去那妇人绣花鞋儿上捏一把。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从潘金莲缠的这双小脚来看,这个女人在当时还是相当引领时尚的。最早关于女性缠足的可信记载,是南唐后主李煜见宫嫔窅娘纤丽擅舞,便命她“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使舞姿更婀娜轻盈。入宋以后,虽有仿效,也主要在宫中,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才全国普及,那已经是公元1119年以后的事情了。
  《宋人轶事汇编》中说宋徽宗是李后主转世,真不是信口开河。
  据《枫窗小牍》记载,宣和年间,东京“花靴弓履,穷极金翠”,裹小脚的“瘦金莲方”也开始“自北传南”。《老学庵笔记》中说,宣和末,妇女的鞋底尖尖的,都以两色合成,名曰“错到底”,足见京师已缠足成风,连尖底绣鞋都有了流行款式。南宋文人刘过有一首《沁园春》,称小脚“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生于北宋,在南宋为官的史浩写过《浣溪沙》,叹“一握钩儿能几何”。更早一些,苏轼在一首《菩萨蛮》中也曾写过:“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小脚之风从那时开始,到民国结束,多少女人要受其苦累?即便是完全废除了,这种自残身体而求美丽风潮的陋习依然在中国存在,只不过换了一些相对自愿相对更容易被大众的形式。大到隆胸整鼻,小到割双眼皮打耳朵眼,在本质上都和缠足一个道理。
  曾见到一些女孩,耳朵上一排眼,像用缝纫机在上面哒哒哒哒,过了一遍。
  
  公元1116年,马上要在赵宋王朝普及的缠足,缠断了女人的脚步,也缠住了男人的大脑。以后的王朝中,先秦的百家争鸣不再;魏晋的文人风骨不再;盛唐的开明胸怀不再,理学之潮兴起,八股之风吹来,直到公元1919年,中华文明的进步都像一个缠足的女人步履蹒跚。
  露在外面的,是“瘦、小、尖、弯、香、软”的畸形历史,掀开尸布,里面的肉体既无头,也无心。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51:29 | 只看该作者
 (三) 十一人的联欢
  
  公元1116年结束前,梁山山寨举行了一次大型联欢晚会,十一名头领和近千名喽啰一起辞旧迎新。
  出席这次联欢晚会的头领有: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
  主持人吴用先是抒了一段情:“太阳经过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日落,月亮经过十二轮阴晴圆缺,1116年就这样过去了!过去的一年是快乐的一年,是有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在晁盖哥哥的正确领导下,稳步发展,积攒下了吃不下的粮食,杀不完的牛马,喝不空的美酒,分不掉的金银!下面,我们请晁盖哥哥发言!”
  “各位兄弟。”晁盖拱手说:“自去年打倒王伦之后,梁山的建设已经步入正轨,1116年虽然没有增加新的头领入伙,但人均GTP指数有了显著提高,兄弟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良好改善,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齐心协力,为梁山的富强进一步奋斗!”
  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联欢正式开始了。晚会中不乏精彩的节目:阮氏三兄弟的演唱组合齐唱了一曲原生态味道十足的《渔家傲》;杜迁、宋万这对老搭档合说的对口相声《我是黑社会》引了一阵阵笑声;公孙胜现场的魔术表演让人大开眼界;压轴的,是朱贵和刘唐表演的小品《黑店》,好多人都笑得肚子疼。
  “你这可是黑店?”扮演客人的刘唐问。
  “是啊,没点灯能不黑吗?”扮演店小二的朱贵说。
  “为何用人肉煎油点灯?”刘唐一拍桌子。
  “看您的头发就知道您是老外,一点也不了解我们的国情。”朱贵说:“猪肉都涨价了!”
  只有林冲,自始至终没有笑,他本想唱一首《娘子》,被审查节目的吴用给枪毙了,吴用说:“林教头,你吐字不清,不在调上。”
  晁盖点点头:“要唱,还是得唱主旋律!”
  晚会进行过程中,二龙山的鲁智深派人送来贺信,他携杨志以及新上山的武松遥祝晚会圆满成功,同时献上美酒两桶,说是这是二头领杨志的意思,保证酒里没有**药。同时,少华山的史进、桃花山的李忠、清风山的燕顺也都派人前来祝贺。
  晚会结束后的酒会上,所有的人都喝醉了。
  
  喽啰乙大醉后,在聚义堂外面的一块石头旁,对喽啰甲说:“我悲观厌世了。”
  “M_D个逼,你厌个屁世。”喽啰甲说:“我早就厌过了。”
  “今年皇上大赦天下,我过去犯那点罪根本就没事了。”喽啰乙说:“我,我多想回楚丘县,继续卖我的烧牛肉,那,那种日子,多,多好。”
  “那你就偷偷回去呗。”喽啰甲说:“反正我回不去,就是免了我的罪,我毕竟强奸过那个地主的丫环,这是事实,无法改变,M_D个逼,我回去那地主肯定把我的腿打折。”
  “我,我也回不去。”喽啰乙说:“我托了一个当细作的兄弟打听,他,他说我在梁山当强盗的事县里都知道,别的罪能赦,这罪赦不了,回去就杀头,操,操他娘!”
  “那你就在山上混呗,你跟林教头关系也不错,跟着他挺好,不像我,到现在还负责引渡,成天家藏芦苇丛里,夏天被虫子咬,冬天冻成雪人。”
  “林,林教头,他的娘子死得好惨。”喽啰乙吐着舌头说:“我去年被派去东京接林娘子,没,没接成,上,上吊了。”
  “你去了东京?是去年林教头杀了王伦之后吧,多好,还能借出差旅游。”喽啰甲说。
  “林,林教头这一杀王伦,我当初那些烧牛肉就他M_D白送了。”喽啰乙说:“晁,晁天王不,不爱吃我做的牛肉。”
  说到这里,喽啰甲和喽啰乙都沉默了,他们沉默了很长时间,身边的石头也越来越凉,咝咝地冒着寒气。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喽啰甲开始给喽啰乙讲一些在公元1116年发生的天下大事,由于他长期做引渡工作,的确见多识广:“你知道吗?齐州今年升为济南府了!”
  喽啰乙摇摇头,没说话。
  “你知道吗?高永昌建立的大元国被金给灭了!高永昌被打败后,弃城而走,又被反叛的部下抓住,献于金朝了!”
  喽啰乙冷冷地看着喽啰甲,还是没有说话。
  “掺锡的铜钱不能用了!这你总该知道吧?”喽啰甲取出一枚铜钱:“就这种,已经废了!往后出去喝酒时,酒店里找这样的钱,你可别收!”
  喽啰乙机械地点点头。
  “这件事你大概会感兴趣。”喽啰甲说:“今年,大理国王段和誉派使臣来朝贡,皇上封段和誉为大理国王。”
  见喽啰乙依然一脸茫然,喽啰甲补充说:“段和誉就是段誉啊,段正淳的儿子,听说他们家的一阳指厉害得很!一指头就能点死一头牛!段和誉还会什么六脉神剑,就是用指头乱点,这儿点一下!这儿点一下!”
  为了加深喽啰乙对六脉神剑的认识,喽啰甲用手指头在喽啰乙的背上胡乱比划起来,连着戳了好半天。忽然,喽啰乙把头一探,腰一弯,身体痉挛着吐了起来,酒气冲天的秽物从石头上溅到喽啰甲的身上。
  
  公元1116年,梁山泊的强盗头领数目没有变化,每天坐在聚义厅里的,都是那十一个人,十一张脸面面相窥,十一把椅子方方正正,十一个屁股稳稳当当。他们是梁山泊的主人,他们谁也不曾料想,像公元1116年这样的日子再不会重演。很快,很快,就会有大批大批的人,带着大队大队的兵马并入梁山泊,和他们一起打家劫舍,一同大秤分金银,还要带他们一起招安。此时,后来人的马蹄声还没能从远方传来,惊醒他们小富即安的梦。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8:06:13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1117年
 
(一)鳌山的美丽和虚弱
  
  对赵宋王朝的全体子民来说,正月十五是他们一年里最期盼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早早就在家门口扎好灯棚,等天一擦黑,就把准备好的花灯点着。这一天人们提前吃过晚饭,漫步到大街上,在灯火通明的城市里狂欢至子夜。按照宋徽宗赵佶所信奉的道教里的说法,这一天是三官大帝中的上元天官火官的生日,因此这个狂欢节被称之为上元。
  每年一度的上元节,形成狂欢的惯例,是从赵匡胤当皇帝时开始。那是公元967年,刚刚削平二李、讨定荆湘的宋太祖以年丰米贱无边事为由,特诏开封府在上元节时,更放十八、十九两夜,宜纵市民行乐。
  发展到宋徽宗这里,欢乐的节日气氛几乎到了沸点。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蚁。杨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馀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东京梦华录》
  
  这一天,东京的百姓可以在大街上看到倒吃冷淘的赵野人,还能看到生吞铁剑的张九哥,这些大腕平日都难得一见。比如李外宁,在当时非常有名,他是放药法傀儡的。所谓药法傀儡,就是一种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烟花,制作方法是把纸人折叠好,放到花炮里,放的人点燃引线,花炮将纸人射向空中,纸人在空中旋转燃烧,翩翩而舞。
  看热闹的百姓们也可以自己放简单好玩的烟花,比如说“地老鼠”,是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外喷射时产生的反推力围绕一个轴心旋转的原理,不但可以喷火,还可以满地乱窜,甚至向上飞旋。作为一种有创意的烟火品种,“地老鼠”不但流传到了现在,还在18世纪传到了西方。我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还经常买这种烟花,价格相当便宜,一毛钱四个,名字改成了“钻天猴”。
  上元节最独特的庆祝方式,还是各种不同的花灯:坐车灯、衮球灯、马骑灯、火铁灯、字灯、球灯……这些在那个晚上同时亮起的花灯,标点着赵宋王朝一度的富丽堂皇。
  多年以后,南宋官员刘昌诗回忆起东京上元节,写诗感叹:
  
  紫禁烟光一万重,五门金碧射晴空。
  梨园羯鼓三千面,陆海鳌山十二峰。
  
  诗中的鳌山指得用无数彩灯扎架而成的花灯中的“巨无霸”。据《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东京的鳌山通常是从冬至日下午开始扎缚,直到上元节才扎好,通过这么长的周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把鳌山扎得“高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步,中间有两根鳌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个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
  
  公元1117年,雄伟瑰丽的鳌山并非只有住在天子脚下的东京人才有眼福一睹,这一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宋江在清风寨就见到了鳌山。
  
  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
  《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清风寨只是一个位处青州三岔路口的小镇,到了上元佳节,“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家家门前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当然,最让宋江赞叹的,还是他看到的鳌山:
  
  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采,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幡翠幕。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织女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
  《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连偏居一隅的清风寨都有这样的鳌山,可以推断当时中国所有的城市在上元这一夜都有鳌山伫立,人海起伏。据记载,成都一地这一夜光灯油就要耗五千斤。元祐年间,负责守东兴的蔡京为了张灯,竟动用了城库贮油,这种违背法制的做法遭到了转运使的弹劾。
  转运使去掌国政的吕大防那里告状:“蔡京把城库里贮备的油全他M_D点花灯了,你得给个说法!”
  “你要什么说法?”吕大防不以为然地反问转运使:“你要什么说法?”
  转运使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不就是点油吗?”吕大防说:“不就是为了点花灯吗?有什么呢?”
  “可那是国家资产啊,以备不时之需的油,全点灯了,用啥?”转运使的脾气也很倔。
  “点花灯,也是为了突出祥和的节日气氛,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嘛。”吕大防开导转运使说:“不能光顾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嘛!”
  
  在赵宋王朝的精神文明中,上元节的鳌山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
  传说中,鳌山是海上的巨龟背负的神山。事实上,没有人见过这么大的巨龟,可几乎所有当时的人,都见过海市蜃楼一样华美的鳌山。在赵宋王朝龟壳般的版图上,每年都有无数的纸糊的鳌山拔地而起,林立在整个国家狂欢的日子里。
  鳌山的明亮,因为空虚。鳌山的雄健,掩饰不住其本质的虚弱。在纸和竹子的里面,是一触即发的火烛。巨大鳌山随时都有被烧成纸灰的危险,到那时,鳌山就成了北宋的花圈。
  公元1117年,离北宋亡国还有整十年,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已经不记得鳌山的美丽,却无法忘却大汉民族在1127年的那次溃败所带来的耻辱,那次耻辱和后来的很多次耻辱一样,都应该被我们铭记。
  中国人那么早就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却被外国人用军舰和大炮打得无法招架。
  “靖康耻,忧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公元1127年,岳飞十四岁,在他后来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后,南宋的临安甚至比东京还要繁华。东京的宣德楼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临安的宣德门。据《武林旧事》记载,宣德门的鳌山“如祥云五色,荧煌旋转,照耀天地”。
  当鳌山的灯火熄灭,当上元的狂欢散场,微服出宫的皇帝回到金銮殿,回味着李师师的缠绵,品尝几口从南方运来的橄榄和龙眼。那些酒醉的百姓也已醒来,各自沿着一片狼藉回家,等待着他们的,是又一年的青黄不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8:06:39 | 只看该作者
(二)天灾人祸逃不过
  
  公元1117年,天灾不断。五月,东京下了一场大雨,整整两个时辰,拳头大的冰雹砸漏了许多百姓家简陋的屋顶。据《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载,在这场雨刚刚开始下的时候,有两条大鱼落在殿中书省厅事屋上。七月,熙河、环庆,泾原地震,多处城墙房舍坍塌,“居民压死者甚众”。
  当然,这样的事情,官方往往并没有一个较为详细的统计数字,或许,死在这一年的冰雹和地震里的人,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另一个数字更让人触目惊心:这一年黄河决口,一次就淹死了上百万人。
  朱熹在《通鉴纲目》中指出:有史以来黄河大决共16次,其中五代短短的半个世纪内,就占了9次,至北宋尤甚。公元1048年黄河决于今河南濮阳,从此黄河进入到一个变迁紊乱的时代,这是文字记载以来黄河第三次巨大改道,并由此结束了黄河安流800年的局面。公元1117年,黄河堤溃决,一次淹死上百万人……
  
  公元1117年,侍御史黄葆光上奏说:“今之所以致阴阳之变者,盖陛下恭俭敦朴以先天下,而蔡京侈大过甚……”
  “恁说的啥?俺听不清亮。”赵佶心里清楚得很,所谓“侈大”,也没蔡京多少事,这样的上奏主要还是针对自己来的,他不想听,所以就当听不见。既然可以当听不见,该干什么自然还是要干。
  该修的还是要修:修神保观,修万岁山。
  该信的还是信:继续发扬道家文化,让他最推崇的道士林灵素开坛讲道经,自己亲临上清宝箓宫,坐在一旁用布幔围起来的帷幄中听,还命令命士庶都要过来听讲。据说林灵素讲的东西学术性不强,有许多胡编瞎吹的成分,还时不时夹入一些滑稽庸俗之语,以至上下哄笑,全失君臣之礼。不过,这种荒唐的讲坛如果搁到传媒发达的年代,录成电视节目,倒是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该用的还是用:让童贯进枢密院;让蔡京五天上一次朝,及时汇报工作。历史上的高俅,也是在这一年官拜太尉,成为武臣阶官之首的,比《水浒传》描述晚了五年。
  
  公元1117年是政和年号的最后一年,紧接着,宋徽宗就把年号改成了重和,又改成了宣和。
  曾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中国历史中,凡是与数字七相关的年份,都显得特殊、奇怪和血腥:
  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
  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7年前后,清洗前及旧部人员多达二十万人之多。
  三国时代,吴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在公元277年即位;西晋结束是在公元317年,最后一个皇帝晋帝继位于公元307年,只在位7年。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顺帝继位于公元477年;梁国灭亡是公元557年;北周立国是公元557年;北齐灭亡577年;陈国后主在位4年后改年号为祯明,这年是公元587年;隋朝最后一个皇帝继位是公元617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在公元627年;唐朝的灭亡是公元907年。
  后梁建国于公元907年,后晋灭亡于公元947年。
  北宋结束于公元1127年,国史为167年。
  
  有一个古老的酒令流传至今,一桌人轮着说数字,凡是说到七或七的倍数就要跳过,否则便要罚酒。
  酒令仅仅是酒令,熟练了,自然就能避过去,避不过去的是天灾,还有人祸。
  公元1117年,光是山东青州一地,就有三个极其猖狂的土匪窝:
  
  那青州地面所管下有三座恶山:第一便是清风山,第二便是二龙山,第三便是桃花山。这三处都是强人草寇出没的去处。
  《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作为一名普通百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子过得是多么残酷。更残酷的是,那些拿他们的银子大口吃肉、抢他们的女儿做压寨夫人、挖他们的心肝做醒酒汤的山大王,原本也和他们一样,也是普通百姓。
  拿清风山的这三个人来说:燕顺“原是贩羊马客人出身,因为消折了本钱,流落在绿林里打劫。”王英“原是车家出身,为因半路上见财起意,就势劫了客人,事发到官,越狱走了。”郑天寿“原是打银为生,因他自小好习枪棒,流落在江湖上。”
  他们原本的职业不过是小贩、车家或手工艺人,生活在社会食物链的底层。不过,和普通小贩、车家或手工艺人比起来,他们又多了一些别的特长,这些特长是:习了多年的抢棒、拦路抢劫的胆量、杀人越货的心肠。
  有了这些特长,他们便不甘受人宰割,受人欺凌;恰恰相反,一旦具备这些特长,他们马上就颠倒过来,去宰割别人,欺凌别人,甚至直接吃掉别人。
  人并不是逼得没办法才吃人的,也并不一定非要偷着吃人、瞒着吃人,只要有了吃人的条件,人马上就会吃人,理直气壮地吃人,毫无顾忌地吃人,为吃人而吃人。在吃人的过程中找到吃人的乐趣,在咀嚼人肉的同时总结吃人的经验:
  
  当下三个头领坐下,王矮虎便道:“孩儿们,快动手取下这牛子心肝,造三分醒酒酸辣汤来。”只见一个小喽啰掇一大铜盆水来放在宋江面前;又一个小喽啰卷起袖子,手中明晃晃拿用一把剜心尖刀。那个掇水的小喽啰便把双手泼起水来浇那宋江心窝里。原来但凡人心都是热血裹著,把这冷水泼散了热血,取出心肝来时,便脆了好吃。
  《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人吃人的事情一向如此,人吃人的历史从古至今。上世纪的“文革”中,在广西一些地方,甚至掀起过群众性的吃人狂潮,他们吃人的技术比起王英、燕顺来,有了更好用的技巧:譬如活人开膛,只须在软肋下用刀拉一“人”字形口子,用脚往肚子上一踩,(如受害者是绑在树上,则用膝盖往肚子上一顶——)心与肚便豁然而出。为首者割心、肝、生殖器而去,余下的任人分割。伴随着吃人的场面,是浩浩荡荡的革命口号,盛大而雄壮的阶级队伍。据说,有的村庄还别具特色:将人肉与猪肉切作大小相同的块儿煮熟,将大锅置于视线之上,村人每人过来一块。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有前后眼的:“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
  
  如果宋江不是大名鼎鼎的“山东及时雨”,他早就在公元1117年被吃了。即使运气不错,没能被吃,宋江的眼睛也注定看不见公元1118年的阳光。
  下面,我们试着来玩一个以宋江在公元1117年的经历为背景的RPG角色扮演游戏。
  首先声明,这是一个程序非常变态的游戏,除非在一开始就选择宋江这个人物来闯关,否则每一关都至少要死上一次:
  
  第一关,清风山,几十个喽啰的刀枪棍棒下,你被俘,绑上山,让人活活剖开胸膛。
  GAME OVER。
  插播动画:燕顺、王英、郑天寿三个BOSS狂笑。燕顺用袖子抹着嘴上的油,说:“这牛子的肉,可真好吃啊!”郑天寿接着说:“价格便宜量又足!”然后,王英拍着鼓鼓的肚皮,说:“想吃牛子软包装,清风山上找大王!”
  不过,如果你选择的角色是宋江,在这里可以亮出自己的绝招,这个绝招类似于“超级马里奥”里的五角星,亮出来,就无敌了。
  宋江的绝招就是他的名字。
  
  宋江叹口气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
  燕顺亲耳听得“宋江”两字,便喝住小喽罗道:“且不要泼水。”燕顺问道:“他那厮说甚么‘宋江?’”小喽罗答道:“这厮口里说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 ’”燕顺便起身来问道:“兀那汉子,你认得宋江?”宋江道:“只我便是宋江。”燕顺走近跟前,又问道:“你是那里的宋江?”宋江答道:“我是济州郓城县做押司的宋江。”燕顺嚷道:“你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杀了阎婆惜,逃出在江湖上的宋江?”宋江道:“你怎得知?我正是宋三郎宋江。”燕顺吃了一惊,便夺过小喽罗手内尖刀,把麻索都割断了。便把自己身上披的枣红绛丝衲袄脱下来,裹在宋江身上,便抱在中间虎皮交椅上,便叫王矮虎、郑天寿快下来。三人纳头便拜。
  《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游戏进入第二关,发配江州,揭阳岭的酒店,你被店主李立用**药麻翻,绑到人肉作坊的剥人凳上杀死。
  GAME OVER。
  插播动画:本关BOSS——催命判官李立站在剥人凳边,对着镜头说:“很多牌子的**药,看上去花哨,不好使,我这里的,保真!真**药,想剥就剥!”
  当然,如果你选的角色是宋江,这一关马上可以顺利度过。因为此处,要插播另外一段动画:
  
  解开文书袋来,看了差批,众人只叫得“惭愧。”那大汉便道:“天使令我今日上岭来!早是不曾动!争些儿误了我哥哥性命!”那大汉便叫那人:“快讨解药来,先救起我哥哥。”解开文书袋来,看了差批,众人只叫得“惭愧。”那大汉便道:“天使令我今日上岭来!早是不曾动!争些儿误了我哥哥性命!”那大汉便叫那人:“快讨解药来,先救起我哥哥。”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
  
  第三关,在揭阳镇,碰上了凶恶的BOSS——穆家兄弟,差点要把你“捆做一块抛在江里”溺死。
  GAME OVER。
  插播动画:穆春得意地说:“整个揭阳镇都是我们穆家的,敢在这里和我们过不去,就是自寻死路!穆弘更是牛气冲天,信心十足地对穆春说:“做地头蛇,我们也要做最大的!”
  不过,如果你游戏技术出色,这一关也并不一定非要用宋江,可以迅速奔跑逃命。记住,这一关逃命的攻略是从墙上挖洞:
  
  两个公人都道:“说得是。事不宜迟,及早快走!”宋江道:“我们休从门前出去,掇开屋后一堵子墙出去罢。”两个公人挑了包里,宋江自提了行枷,便从房里挖开屋后一堵壁子。三个人便趁星光之下望林木深处小路上只顾走。
  正是“慌不择路。”走了一个更次,望见前面满目芦花,一派大江,滔滔滚滚,正来到浔阳江边。
  《水浒传》第三十六回
  
  从这里进入游戏的第四关:浔阳江。这一关的BOSS是船火儿张横,你必死无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选择一种死法:要不吃“板刀面”:被一刀砍到江里砍死;要不吃“馄饨”:自己脱了衣服跳到水里淹死。
  GAME OVER。
  插播动画:张横挥舞着手中的板刀,说:“洗洗更健康!”
  当然,如果你选的角色是宋江,这一关马上可以在另外一段动画中度过:
  
  船上那大汉道:“咄!莫不是我哥哥宋公明?”宋江听得声音熟,便舱里叫道:“船上好汉是谁?救宋江则个!”那大汉失惊道:“真个是我哥哥!早不做出来!”
  《水浒传》第三十六回
  
  进入最后一关,也是最难通过的一关,在江州,你因酒后胡乱写了几句诗,被人揪住把柄,以谋反罪抓起来处死。
  GAME OVER。
  这时候,游戏的主题音乐响起:死了只能挨!不挨上一刀不痛快!脑袋没掉心不在!成了别人下酒菜……”
  
  能勉强把这个游戏通关的,只有幸运的宋江。及时雨的绰号是让他在江湖上闪闪发光的护身符,一次次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降下甘霖。
  及时雨只能滋润自身,众生谁来普度?
  续多少命,才能将这个游戏通关?
  游戏中的人物可以有几条命,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不知道有多少赵宋王朝的子民,GAME刚开始,就OVER了。
  通过试玩这个穷极难度的游戏,我们发现,在公元1117年,作为一名普通百姓,生命随时都有非正常OVER的可能。除非,你不出城,不上坟,不犯法,不跑路,不渡河,不旅游,不在酒店吃饭,不卖艺,也不给卖艺的银子……
  最好,连家门也不要出,否则说不定从哪里就蹦下来个李逵那样的杀人狂,劈头给你一板斧,你的脑袋在地上转半天,也看不出是谁砍的,顶多能感到一阵让人眼黑的旋风:
  
  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公元1117年,《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载:“有星如月,徐徐南行”。据说这是中国比较早的关于UFO的记录。假如这颗月亮般大小的星星真是外星人飞行器的话,里面的高智慧生物看到那些天灾人祸不断的人类社会,看到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一群黄皮肤的百姓,他们也许会说:“咱还是回火星吧,地球很危险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8:07:21 | 只看该作者
 (三)拼命三郎和狮子座的女人
  
  年少的时候,曾有人讲过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一个年轻人出去闯荡,漂流到某个遥远荒岛上,荒岛上有一种树木,散发着特别好闻的香味。于是,年轻人采伐了很多树木带走。在回家路上的一个小镇,他没有了盘缠,就把树木拿到集市上去卖,当地人对这种散发香味的树木并没有特别的兴趣,没有人光顾这个年轻人的买卖。无奈之下,年轻人把树木砍成一段一段的柴火,卖给当地人。他卖光了所有的树木才攒够了回家的钱,临走的时候,留了一小块木头当作纪念。回到家后,父亲看到了那一小块木头,感叹说:“孩子,这是名贵的檀香木,仅仅这一小块,就比你卖柴火全部所得贵上百倍。”年轻人微笑着说:“我并不后悔,因为在那个时候,如果不卖,我就会饿死。”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是想告诉我:“人即便有再大的才华,在他没被发现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才华当作柴火卖,聊以糊口。”
  这些年来,每每回想起自己年少轻狂的从前,我都会想起这个故事。这些年来,每当我为了生活,写许多言不由衷的文字,我总会想起公元1117年的石秀,他一个人挑着一担柴,缓缓走过蓟州长街的样子。
  
  祖籍金陵的石秀“自小学得些拳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便要去相助”,因此有了“拼命三郎”的绰号。那一年,石秀“随叔父来外乡贩卖羊马,不想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钱,还乡不得,流落在此蓟州,卖柴度日。”
  同样是做生意赔了本,燕顺跑到清风山当了打家劫舍的老大,石秀却自力更生,靠卖柴填饱肚皮。人和人品质的差别,挺大。
  同样是去祝家庄探路,扮成法师的杨林上来就被人捉了,剥得赤条条的,石秀却刺探到可靠的消息,在最关键的时候挽救了梁山主力兵马。人和人能力的差别,挺大。
  同样是劫法场,同样是跳楼,李逵光知道“大吼一声”,从半空中跳将下来砍人,如果不是碰巧现场正好有别人配合,别说救人,连自身都难保;单打独斗的石秀却大喊 “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吓得很多官兵不战自退。人和人胆识的差别,也挺大。
  
  就是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石秀,也一度沦落到卖柴为生。遇到雨季,他的心情也和柴火一起渐渐发霉。
  潮湿难耐的生活中,石秀的聪明变成狡黠,坦荡的胸怀变成敏感的神经。
  在潘公的肉铺打工时,出去买猪,回来发现“店门不开”,并且“肉店砧头也都收过了。刀仗家伙亦藏过了”,马上就联想到可能是因为自己做了几身新衣服,被老板怀疑贪污。马上“收拾了包裹,行李,细细写了一本清账。”
  
  潘公已安排下些素酒食,请石秀坐定酒。潘公道:“叔叔,远出劳心,自赶猪来辛苦。”石秀道:“丈人,礼当。且收过了这本明白账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潘公道:“叔叔,何故出此言?并不曾有个甚事。”石秀道:“小人离乡五七年了,今欲要回家去走一遭,特地交还账目。今晚辞了哥哥,明早便行。”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发现潘巧云和裴如海的奸情后,石秀告诉了杨雄,并叮嘱杨雄暂时先不要告诉潘巧云,等捉奸在床在说。谁知杨雄酒醉后说漏了嘴,潘巧云马上对石秀反咬一口。石秀看到被杨雄砸过的肉铺,马上就能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却不做任何辩解:
  
  石秀天明正将了肉出来门前开店,只见肉案并柜子都拆翻了。石秀是个乖觉的人,如何不省得,笑道:“是了,因杨雄醉后出言,走透了消息,倒被这婆娘使个见识撺掇,定反说我无礼,教他丈夫收了肉店。我若和他分辩,教杨雄出丑。我且退一步了,别作计较。”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把账目向潘公交代清楚:
  
  石秀提了包裹,跨了解腕尖刀,来辞潘公,道:“小人在宅上打搅了许多时;今日哥哥既是收了铺面,小人告回。账目已自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如有丝毫昧心,天诛地灭!”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对一个底层人来说,清清白白是最重要的。我有个朋友在一篇散文中追忆他的父亲,一个从“文革”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在大队和村办、乡办企业当会计的人,他到死都保存着各种不同时期的账本,生怕哪一天所谓的上级会来查账。
  因为看不惯不清不白的事,石秀才会把潘巧云和裴如海的事告诉杨雄;因为要讨自己一个清白,石秀不惜以亡命天涯为代价,杀了裴如海,又让杨雄亲手杀了潘巧云。
  也许,这件事情,石秀不应该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ҷϢ|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南农大 wanantan.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ϵԭģֹδת,緢ֱؽ׷䷨,ϵ 1760816960@qq.com ǻᾡ촦
:վϽκκʽڱ̳л񹲺͹ִۣ
汾֧֣Discuz! X3.1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6-18 21:49 , Processed in 0.341581 second(s), 29 que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