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民工女儿窗外听课刺痛了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6 05:5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椿桦 提交日期:2008-10-15 10:07:00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dWriter=0&key=0


  6岁女孩郭晓晓(化名)曾是河南登封市滨河路小学一年级新生,但她仅仅上了几天学,就被清理出教室,校长说她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不是片区学生。但郭晓晓不想离开学校,最后她只好趴在窗户下听课,至今已在课堂外坚持听课20多天。闻讯赶来的父亲见到女儿时,顿时哽咽起来(《郑州晚报》10月14日)。
  印象中,穷孩子站在窗外求学的故事只在很多年前的旧书本中见过,但那是属于旧社会的事情,我的父亲也曾经向我讲述过这类陈年往事。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一个重要议题,并被写进了会议公报。在此背景下,农民工的女儿郭晓晓被拒教室门外的新闻显得格外刺眼。相信,不仅仅是郭晓晓的父亲在硬咽,也不仅仅是农民工们的心灵被刺痛。
  解释农民工女儿被拒校门外的原因,当然是简单的。不仅滨河路小学的校长可以拿“市教育局规定”说事,普通公众也懂得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是坚固的。但是,请不要以为城乡二元结构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在现实中,打破这一结构的事例并不少见。例如,一个农民工如果有见义勇为的行动,或者对城市发展贡献较大等,很可能就被某个城市“奖励”一个户口。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宁波农民工杨晓霞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当地高校就破格录取了她。假如6岁郭晓晓的父亲也有一些这样的光环,想必她不至于从教室里被清理出来,“免费义务教育”对她而言也算是名副其实的。
  可见,承担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并非不能接收农民工子女。用一句非常时髦的话来说,城市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天塌不下来”;用政策来分析,城市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也是合乎程序的——根据教育部与财政部的规定,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地区,有财政奖励。这意味着,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并不违反国家政策,但却可能违反地方政策。
  作为公共资源的学校学位,就同城市户口一样,已经成了某些地方利益部门的“奖项”,它是不能随便给人的,只能用来获利,或者用来奖赏。既然执政党鼓励消除城乡二元的管理思维,既然国家支持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那么让郭晓晓这样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当地教室,既属于实质正义,也合乎程序正义。这一点,公共管理者当然深知。但出于利益的考量,一些地方Z_F将正义放在了次要位置。
  农民工当然也是城市的纳税人,但户口性质的不同,使他们对公共财政只有讲贡献的份儿。不仅如此,在子女就读方面,贫穷的农民工还要佯作大方地“赞助”富裕的城市学校,“赞助”的词义在此发生了逆转。种种迹象表明,郭晓晓的事例顶多也只能让农民工兄弟真正心痛,要想刺痛利益部门的良知,极不容易。除非国家出台刚性的解决措施,厘清地方Z_F义务与利益间的矛盾,否则农民工子女被拒校门外的残酷现象就不会终结。
2
发表于 2008-10-23 02:22:53 | 只看该作者
这年头~
KB应该辑一本目睹二十年之怪现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ҷϢ|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南农大 wanantan.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ϵԭģֹδת,緢ֱؽ׷䷨,ϵ 1760816960@qq.com ǻᾡ촦
:վϽκκʽڱ̳л񹲺͹ִۣ
汾֧֣Discuz! X3.1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6-18 21:54 , Processed in 0.208621 second(s), 33 que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