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3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文学:除了垃圾,还是垃圾,现实远比文学精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3 02:2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0494.shtml

  我看见人民的身上插满吸管。我保持沉默的姿势。
  ——选自熊平诗歌《我与人民的距离》
  
  中国当代文学没有大师。如果路遥不死,如果余华不花十年时间写《兄弟》,如果北岛不去流亡国外,如果二月河不是忙于为各朝皇帝立传,如果余秋雨不再含内劝告上访灾民……他们都是潜在的大师。中国当代文学不乏一流的写作者,但却没有一流的大师。或者北岛是,但北岛一个人不能代表诗歌的成就。即使诺贝尔文学奖真的在某一天颁给北岛,在鲁迅的雕像面前,北岛应该惭愧。在那个中国新文学蓬勃兴起的时代,在文学的尊严面前,一代大师鲁迅保持了一向严格的清醒。在我们这个除了垃圾,还是垃圾的当代文学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我们的文学感到一丝的骄傲?
  
   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除了垃圾,还是垃圾。现实远比文学精彩。
  
  我说过,自先秦以后,中国就没有哲学;自“五四”以后,中国就没有文学,并以为是二千年来哲学的贫困造就了当今文学的贫困。哲学暂且不妄论,为何中国文学在“五四”以后猝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功能。然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掐断苏联文学的喉管,俄罗斯文学的最后一块良心,索尔仁尼琴上个月刚刚离世。中国的文学体制基本上从苏联全套引进,有作协也有文联,都实行作家豢养制度,有国家级作家一级作家之分。但即使在最黑暗的斯大林时代,苏联也出现了帕斯捷纳克、索尔仁尼琴等伟大的作家,以及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狂热者高尔基。为何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以后,中国文学就得以猝死?红色文学?寻根文学?伤痕文学?现在回过头来,历数中国当代文学史,发现除了垃圾,还是垃圾。除了还记得“今天派”的几首诗,找不出一部能震撼我们心灵的作品。
  
  或者能找到一两部类似余华的《活着》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的优秀作品。然而路遥和王小波都死了,余华花十年时间写出了《兄弟》,并买了车。文化大粪缸张艺谋如果愿意在文学圈中小小地撒一把米,一些优秀的作家准跑得比鸡还快。“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最近女铁人不得不在“兆山羡鬼”的成语词条后,发表了一番不合时宜的讲话。还有“秋雨含泪”。这两条成语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这个垃圾堆上最恶臭的两道气体,弥散到文学圈之外。为拯救业已臭不可闻的中国当代文学,女铁人放下架子,亲自为当今中国最年轻的抄写大王郭小小写了入党申请书。当老态龙钟的女铁人的前任高呼“春春万岁”来中山东莞淘金时,有人在论坛上抛出了“什么狗屁主流,主流就值2000块”的贴子。贴子后面有人补充了一下,“加来回机票和二晚五星级酒店”。看如今,文坛都成什么了?还奢谈什么当代文学?想当年郭老先生贵为中国第一上书房行走,怀里揣上《女神》,主子也得刮目相看,主仆之间也可推杯换盏,尚能以《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对和,怎么到如今,越是生活好了,文学这个政治小侍女就越是贱卖了?贱卖到只是一张人民大会堂的通行证或代表证了?
  
  有人说,就这些垃圾,能换到一张人民大会堂的通行证或代表证已是相当不错了。当晚年的索尔仁尼琴公开表示对“彼得”的好感之后,普京大喜过望,亲自登门拜访了这位“俄罗斯的最后一块良心”。中国作家有谁能有如此让主子亲自登门弯腰贴身耳语的待遇?“一张通行证或代表证就打发了”,是主子在文学圈撒下的一把小米。最可笑的是余华,说出类似“《兄弟》是我第一次面对命运的窄门强攻”之类的昏话,作为中国文学最后的旗手,又一次把中国文学贱卖了。这次贱卖的对象不是主子,而是市场上的一批文学窥阴癖们。郭小小和寒大炮的商业成功显然深深地刺激了一大批当年像余华一样在北京的地下室睡木板床的文学守灵者。是啊,想想也是啊,在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辛苦几十年写出的一部呕心沥血的大部头,还不如那帮豆芽菜一本不及格的小学生作文卖得疯,这是什么时代啊?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这是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时代。不是文学的时代。文学一旦要进入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只能是垃圾与浮尘。文化浮尘如寒大炮和郭小小的作文练习薄,文化垃圾如余含泪的历史课堂笔记和贾摆手的床上性事纪录。这些文化垃圾与文化浮尘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召唤下,恰逢其时地与大众媒体媾合,成为一批文学窥阴癖们嘴唇上的文化口红。文学成为一种大众娱乐,大众消费,不再具有呼唤人性、灵魂和启蒙的使命。文学甚至不再是中产阶级的下午茶和小资们的午后甜点,而是一个笑料,为我们的大众生活平添许多新闻乐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文化垃圾与文化浮尘借助消费主义完成了一次中国当代文学的低层次化的大众普及,从以前的政治小侍女到今天的大众文化口红,中国当代文学的实质是向前进了一大步。
  
  然而现实远比文学精彩。这也正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值得病垢的地方。也就是说,文学除了文化的消费和普及,还有文学的责任。文学的使命不敢说,但文学的责任一定有。责任并不意味着批判和担当,还包括追求和赞美。二十年前,我买了一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正是我热爱的小说之一。政治的钳制显然不能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沦为垃圾的完全借口。是我们的作家们,或写作者们首先改变了自己的内心。中国当代文学少有宽大温暖的写作,更少有直抵人性隐秘深处的写作。对评论家而言,寻找文学的坚硬的骨头比寻找文学的良心要更加迫切。上个月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了张承志三卷本的自选集,笑了笑,随手翻了一下,感觉还不如沈昌文的一本口述回忆录《知道》。去年我问我一个写诗的朋友最近在读什么书,他说他最近在读黄裳。面对当今的文学困境,读什么书的确成了读书人的难题。忽的易中天就火了,忽的于丹就火了,忽的王立群也火了。国学和历史学沉寂多年之后又火起来。有人疾呼文学死了。
  
  文学其实没有死。只是在制造臭气和垃圾。读黄裳还是读余华是个人选择。垃圾周围自有苍蝇。余华的《兄弟》(下部)首印30万册,寒大炮的书,据说也是50 万起印,博客点击率更是接近2亿。向这些垃圾与浮尘致敬。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文学重生的署光。我相信在这些文化垃圾与文化浮尘下,埋藏着中国当代文学最坚硬的骨头。假以时日,浮尘降落和垃圾风化之时,这些骨头终将发出耀眼的白光,震撼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
  
   我看见人民的身上插满吸管。我保持沉默的姿势。只有少数人活下来是为了见证。我相信我就是其中之一。
  
  2008/9/1初稿
  2008/9/2定稿
2
发表于 2008-9-3 20:00:35 | 只看该作者
李敖不是说大师的么。
3
发表于 2008-9-3 22:12:2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文学“大师”“巨匠”还真不少
不过近几年的国内文学作品基本上质量偏差
4
发表于 2008-9-5 20:33:43 | 只看该作者
钱……? 慢慢想 好好做 大师? 不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ҷϢ|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南农大 wanantan.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ϵԭģֹδת,緢ֱؽ׷䷨,ϵ 1760816960@qq.com ǻᾡ촦
:վϽκκʽڱ̳л񹲺͹ִۣ
汾֧֣Discuz! X3.1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6-18 21:47 , Processed in 0.823601 second(s), 30 que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