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3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话中国大学校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6 05:3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 翰

   国有国歌,军有军歌,市有市歌,厂有厂歌……校有校歌。各行业各地区各单位的歌,都是为了塑造和展示自己的形象,都是形象之歌。大学校歌也不例外。校歌是一种宣示,宣示着自己的立校宗旨和传统,也是一种号召和承诺。对于学生的成才,对于学校的建设,校歌犹如学校的精神图腾,与校徽、校训等相得益彰,其作用概括说来有二:对内,在于自我激励,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对外,在于自我张扬,以展现风貌,广告天下。
  
   中国最早的大学校歌,大概要数1897年问世的南洋公学(1896年创建于上海)师范院的院歌——《警醒歌》。歌词共四章,每一章都以“警警警”开头,“醒醒醒”结束。“惧而思奋,愧而思奋,勤学勤诲,急所当务”,警醒同道,激励师生的报国之志,是其主题。
  
   这首院歌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1902年,黄遵宪一口气写出《军歌二十四章》,每一章的结束语均为三个重叠的字,如“鼓鼓鼓”、“勇勇勇”,可能就是学了《警醒歌》。
  
   南洋公学后改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前身),1909年有了由校长唐文治作词的校歌:“珠光灿,青龙飞,美哉吾国徽,醒狮起,搏大地,壮哉吾校旗。愿吾师生全体,明白旗中意,既醒勿睡,既明勿昧,精神常提起。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光辉吾国徽,便是光辉吾校旗。”
  
   早期的中国大学校歌,有不少带着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创作于1916年前后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该校首任校长江谦作词,李叔同制谱,今南京大学校歌),就极为推崇万世师表孔圣人和儒家学说:“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1919年初诞生的《南开大学校歌》也是这样:“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锓锓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这大仁、智勇、真纯,文质彬彬,正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终于有校歌开始张扬科学民主精神,倡导思想和学术的自由。1925年,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作曲《复旦大学校歌》这样开篇:“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具风骨的大学校歌,鲜有可与之争锋者。刘大白是五四时代的新诗人,其《卖布谣》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广为流传。他做复旦大学教授时写下的这首校歌,展现了其诗歌的另一种风范(1929年,刘大白出任教育部常任次长,学而优则仕,不知其此后对于不仕者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有无“羁绊”?)。
  
   1928年东北大学六周年校庆前夕,校长张学良邀请诗人教授刘半农、音乐家教授赵元任创作《东北大学校歌》,歌词深情地讴歌了东北地灵人杰,抒发了学子们报效桑梓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并毫不隐晦地道出了时人对于日、俄侵略势力进一步掠夺我东北河山的担忧:“痛国难之未已,恒怒火之中烧。东夷兮狡诈,北虏兮矫骁;苟捍卫之不力,奚宰割之能逃?惟卧薪尝胆,庶雪耻于一朝。”这是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爱国情怀的又一次痛切的倾诉。
  
   抗日战争中产生的《广西大学校歌》则分明是战火硝烟中的一代学子报国的呐喊:“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历“长沙临时大学”半年,值南京失守,更西迁昆明,立“西南联合大学”。由联大中文系教授罗庸作词的《西南联大校歌》,抒写了这段流亡的艰辛和悲愤,更表达了驱逐敌寇、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决心和信念,表达了一代学人担当国运的精神,足为岳飞《满江红》八百年后的一个新版。而歌词中的“仇寇”二字,原为“倭虏”: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逐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1940年,河南大学流亡嵩县,在抗战烽火中诞生了《河南大学校歌》:“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四郊多垒,国仇难忘,民主是式,科学允张,猗欤吾校永无疆。”于救亡语境中仍不忘民主与科学,有着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主题。
  
   成仿吾(1897~1984)被认为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一生做过好几家大学的校长(党委书记),从陕北公学到中国人民大学,几乎是当一处校长写一篇校歌。
  
   且看他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山东大学校歌》:“东临黄海,南望泰山,这儿是我们学习劳动的乐园。共产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一切,教我们发展德智体,又红又专。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学习马列主义与科学知识,要彻底改造思想,服务于人民,要永远朝气蓬勃革命到底。奋斗啊,奋斗啊,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解放事业。”
  
   还有1980年作的《中国人民大学校歌》:“记取,祖国的儿女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难,从四面八方冲破封锁,团聚到可爱的延水河边。忠诚,团结,活泼,紧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了坚持华北的抗战,跨越祖国的万水千山。八年抗战,血染华北峻岭与平原,前进,人民的大学,继承先烈的革命模范。艰苦奋斗,勇于登攀,为新中国做出最大贡献。坚持无产阶级政治,克服非无产阶级错误流传。我们永远前进,前进,信守忠于人民的誓言,奋勇前进,争取共产主义的明天。”
  
   1958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中国科技大学在北京成立前夕,院长兼校长的郭沫若起草了校歌《永恒的东风》:“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过无穷,红旗要红过九重。我们是祖国的好儿女,要刻苦锻炼,辛勤劳动,在党的温暖抚育坚强领导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先锋。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永远向人民学习,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这校歌与他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有承袭之处。队歌作于1949年底,其中“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斗争,战斗在民主阵营的最前线”一句,到1953年改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东北师范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中共从延安大学抽调部分教师和干部到东北创建东北大学之时。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公木作《东北师范大学校歌》:“烽烟滚滚,雪海茫茫,东北群英融汇一堂,越过平原,跨过松江,智慧的大队在战斗中成长。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沐浴着党的阳光,扬起那科学的风帆,泛游知识的海洋。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未来,前进,前进,向着共产主义理想。”(第二段略)
  
   这些,就是延安以来的一种校歌风格,近似军歌或党校的校歌。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05:37:38 | 只看该作者
   近年来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一些名校纷纷废止新校歌,或不再征选新校歌,而恢复老校歌。例如上海复旦大学,其老校歌作于1925年。试看其三段

  歌词之一: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其新校歌作于1988年:“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我们共同拥有新的理想。民族的崛起,人民的富强,未来的历史重任在我们肩上。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努力前程,为国栋梁。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复旦复旦,日月辉煌。”
  
   2005年初夏,复旦百年校庆之际,在广大师生的强烈呼吁下,学校当局决定停用新校歌,恢复老校歌。全校一片欢欣鼓舞。到复旦的校园网和BBS上去看一看:“新校歌轻飘飘的好像念儿歌”,“无论歌词还是曲谱,现行校歌和老校歌都不可同日而语,第一次听老校歌让我为自己是复旦学生而自豪,第一次听新校歌让我觉得无地自容”,“老校歌之内涵、思想以及文笔,无需渲染,已够我辈激动自豪不已,特别是‘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在国内是何等的缺乏,何等的令人神往”,“就是歌词的大气与个性,岂是新校歌所及万一”,“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歌不如故”……只不知如此拙劣的新校歌当年是怎样出笼的?怎么会有这等罔顾民意、让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怪事曾经发生?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清华大学老校歌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文革”后,清华曾搞过新校歌的征集,但至今尚无一首得到大家的认同,倒是老校歌魅力依旧。
  
   南京大学,经过近两年的征集,应征者踊跃,无奈“过尽千帆皆不是”,最后确定复辟该校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即1916年前后问世的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反对者说,校歌应该有时代精神;赞成者说,校歌不是流行歌曲,更应该贯穿时代,超越时代,是学校文化底蕴的体现。
  
   浙江大学的校歌是:“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为1938年11月该校流亡广西宜山期间,由竺可桢校长请国学家马一浮所作,其文辞古奥,含义深幽。1985年、1996年,浙大两次决定重写校歌,终因征集到的词曲均“新不如故”,不得不作罢。
  
   也有坚持新校歌不改的。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其现行的校歌是:“怀着灿烂的希望,我们来到丽娃河旁,带着青春的豪情,我们漫步华夏路上。春风拂岸柳,夏雨催鸣蝉,秋水映丽虹,冬雾迎霞光。美丽的校园滋养着我们,百花齐放,未来的园丁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不知出于什么人的手笔,应该说浅白浮泛得还算可以,而作为该校前身之一的光华大学,其被人遗忘的校歌就很劲健:“鲲鱼久蛰北溟中,今已化为鹏,去以六月羊角风,重霄一奋冲。我有前圣羲与农,肇造文明启晦蒙。我有后圣周与孔,旁流教泽施无穷。观国之光远有耀,重任在吾躬。中华民气原俊伟,奋起自为雄……”
  
   武汉大学1998年诞生的代校歌也嫌轻薄:“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远不及其国立时期老校歌的典重隽永:“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朝斯夕斯,日就月将……”
  
   与之毗邻的华中师范大学,有一首《南湖秋月》据称是其校歌,在其百年校庆晚会上演唱,曾由中央电视台播出:“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噢,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梦啊,伴月任徜徉……”可它分明只是一首情歌,一支小夜曲,与校歌相去甚远。而在该校历史上,是有过一首真正的校歌的:“同学兴起,立德立言立功。当仁不让,发奋天下为雄……”不知两校有没有“复古”之意。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1998年)后,有人归纳了三大遗憾,其中之一就是没有一首能够代表北大精神的校歌。不过,北大历史上还是有过被称为校歌的作品的。
  
   胡适做北大校长时,他的《兰花草》(原诗题为《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就在校园里流行,被戏称为北大校歌。其实,“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尚兰友兰,分明寄寓着一种不屑流俗的追求和自信,说是北大校歌,也并非全是戏言。
  
   景山门启鳣帏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
   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
   数分科,有东西秘文。
   论同堂,尽南北儒珍。
   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
   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
   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此歌名为《正宫锦缠道·寄北雍诸生》,为国学大师吴梅所作,被蔡元培用做北京大学校歌。据说,在北大百年校庆时,一些青年学子唱着它竟怆然涕下。有人感慨,可能“文章气节”这旧时文人的老生常谈真是和读书人久违了吧。而这才是北大的老传统、真精神。
  
   棫朴乐英才,试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桯改。
   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
   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此歌亦为吴梅所作,被认为是北大校歌之一。歌词回顾了北大初期的校史,流露了对“先生蔡”的景仰和怀念之情。蔡元培1916年12月被任命为北大校长。1919年6月发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提出中国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1923年1月蔡元培被迫辞职出走欧洲。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
   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
   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这首《燕园情》,应该作于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之后,也被认为是北大校歌。歌词先对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作了回顾,然后抒写今日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按照时下的提法,用语比较规范,却已不大见“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这一为蔡元培公之天下的校训《燕园情》,用作校歌,格调似乎不够。
  
   而燕京大学原来是有自己的校歌的:“菁莪雅化,学明行修,教泽奏奇功。人文荟萃,中外交孚,声誉满寰中。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荩忠。”北京大学进驻燕园,鸠占鹊巢,又不好进而掠美,只得袭用人家的校歌。
  
   而西南联大的校歌,三家分晋,北大只占其一,也不好据为己有,何况那是战乱年代的一段悲情记录,内容也不相宜。
  
   可叹北大,至今没有一首响亮的校歌。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05:38:47 | 只看该作者
   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带走了多家名校的校长和教授,在台湾“复校”。这样,就出现了一块校牌,分挂两岸,并同唱一支校歌的现象。
  
   清华大学的老校歌,在北京清华园被冷落许久之后又重新唱响,而在台湾新竹清华园则绵延不绝。其三段歌词之一是: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1932年,邹鲁第二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重新撰写了中山大学校歌。歌词是: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国父手创,遗泽余芳。三民主义,仪型四方。
   民国基础,大同梯航。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
   懿瞰勉旃,勿堕勿忘。
  
   1949年以后,广州的中山大学很长时间没有理会校歌,直到1994年建校七十周年,决定沿用老校歌,但对歌词作了修改,将其中“国父首创”改为“中山首创”,将“三民主义”等四句,改为“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将最后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台湾的中山大学,则由于校址已远离了“白云山”、“珠江水”,就把歌词开头两句改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楷模,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化,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这是国立交通大学1943年的校歌。1959年,大陆的交通大学一分为二。西安交通大学在多年沉默之后,于2005年4月宣布启用老校歌,一字不改,遂得了一份嫡传。上海交通大学则于此前已另作新歌:“相聚在东海之滨,吸取知识的甘泉,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同学们,同学们,振兴中华,振兴中华,宏图在胸,重任在肩……”可惜又是一个“新不如故”。
  
   重建于台湾新竹的交通大学则沿用老校歌萧友梅的原曲,对歌词作了较多改动。其中“沪渝平唐”四字概括了交大于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沿革历史:
  
   美哉中华,诞育异葩,吾校启新运,灿烂若朝霞。
   济济跄跄,沪渝平唐,为经世之学,夺天工之长。
   开物成务,播化明伦,乘桴兴宝岛,击楫复神京。
   作教上庠,理工管航,为经世之学,夺天工之长。
  
   不过,新竹的交大校歌,也忒多了一点政治情怀,还有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悲号,还存“击楫复神京”的痴念,想必是在当年内战炮火余烟未尽之时所作。
  
   而我们见到的像交大这样的理工农医类院校的校歌,多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并不刻意作更多的社会关怀、政治煽情。如《西北工业大学校歌》,其所言之志,只在“缕木铄金,飞天巡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歌》只惦记着“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越重关,秉琴心剑胆,御风行”;中国农业大学最近启用的校歌《金色的希望》,只道是“翻开我们的书本,就闻到五谷淡淡的清香。走出我们的校门,就担起天下饱暖和安康”。
  
   一些医科院校的校歌也只是专注于救死扶伤的事业。例如上海中国医学院1933年的院歌突出的是“启迪炎黄绝学”、“独步国医坛”;高雄医学大学校歌强调“奉献爱心服务人类,誉满杏林永芬芳”;首都医科大学也只以“白衣天使的摇篮,人民健康的希望”自许。
  
   也有“出格”的。1924年开办的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其校歌理想居然是“上医医国”(广东人孙逸仙就是上医医国的一个典范吧)。中国医科大学1940年问世的校歌也宣称:“我们正是社会的治疗家,使受伤的祖国走向健康,走向新生。”
  
   理工农医类院校的校歌,到底是该教导学生潜心专业研修,做专门的科学技术人才,还是该教导学生超越专业,热心政治,兼做公共知识分子,心忧天下,修齐治平,看来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05:39:54 | 只看该作者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早期的校歌多文言,文辞古奥,对于今天的学子已相当费解。所以,当南京大学决定恢复这首最早的校歌,尽管歌词突显了以万世师表孔子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有囊括六合、天地浑一之势,又有大象无形、道清境远之趣,具有足够的征服力量,但还是有南大学生感叹校歌难唱、拗口,建议校歌年轻化。还有工科研究生对着古汉语辞典,将它译成现代汉语:“多么伟大啊诚实之德,整个世界都为之鼓动。像鼎之三足支撑着它的,是智慧、仁爱和奋勇。集大成的圣人是孔子,是众圣汇聚归依的正宗。直到千秋万代,旁及四面八方,我们的目标都相同……”译文大抵不错,可是原词的典雅凝重之风,译成白话后却丧失大半。对于校歌,也许宁可失之艰深古奥,也不可失之浅俗无文。今天,在肤浅直白的流行歌曲中泡大的一代,骤然接触到古奥的校歌,会有挫折感,会近乎本能地予以排斥,这很正常,也很不正常。大学生、研究生不懂文言,不谙古典,并不是什么光荣。不是在提倡传统文化教育吗?不是提倡学生读经吗?那么,就让文言的校歌为之扫一扫文言之盲,或营造一点向往传统文化的气氛也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校歌一定要用文言写成,以白话写的校歌就一定不好。在台湾,举世皆“文”惟我独“白”的《台湾大学校歌》?沈刚伯词、赵元任曲 就全是以白话写成,倒还显得独有精神:
  
   台大的环境郁郁葱葱,
   台大的气象勃勃蓬蓬。
   远望那玉山突出云表,
   正象征我们目标的高崇;
   近看蜿蜒的淡水他不舍昼夜的流动,
   正显示我们百折不挠的作风,
   这百折不挠的作风,
   定使我们一切事业都成功。
  
   笔者现在供职的华侨大学,以招收海外侨生、传播中华文化为特色,乔羽、谷建芬两位当代歌坛名家应邀合作的校歌《一方沃土》,其词句也白得不乏神韵:
  
   造一方沃土,播种我们的希望,
   引一道清泉,灌溉我们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遥遥相望,
   今日弦歌声声,欢聚一堂。
   会通中外今古,攻读世纪新章。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乡。
  
   至于有的校歌浅白无文,不是因为它没用文言,而是说它没有文采。白话并不等于白开水,白话诗、白话歌词照样可以写得文采斐然。
  
   成仿吾、郭沫若等做校长时作的校歌,是当年的时势使然,时尚使然,反过来又推动了一种时势时尚的形成,这且按下不表。今见有些近年问世的校歌也实在不像样子,简直有损其学校声誉。试看:
  
   《东北农业大学校歌》:“东农东农,你诞生在共和国的黎明之前,东农东农,辉煌与磨难造就你凤凰涅槃。如今满园的绿色,蕴藏着师生绿色的梦幻,放眼校园的繁华,绽放着服务‘三农’的心愿……”其词平庸而且不通。试问,诞生在“黎明之前”,究竟是你的光荣还是你的不幸?强调这一点是什么意思?
  
   《韶关学院校歌》:“迎着丹霞的朝阳,带着北江的激浪,来到韶关学院校园,社会也是我们的课堂。以知识美丽我们的年华,以勤奋绣美我们的青春。立志崇德,勤学创新,学好本领报效人民,热血浇出祖国的繁荣……”浮泛俗套不说,以知识“美丽”年华之后,难道就找不到一个替换词,还必须以勤奋“绣美”青春?
  
   《中央财经大学校歌》:“礼花将你送来,肩负殷切期待,有志青年神往,涌向你宽阔胸怀。你用科学的乳汁,哺育莘莘学子,你用理想的彩笔,描绘美好未来。我们热爱中财,我们歌唱中财,无论天南地北,爱心永系中财……”这歌词是“万金油”,只要把“中财”换成任何别的学校的简称,如“东理”、“南工”、“西农”、“北医”,就可以成为任何别的学校的校歌,放之九洲而皆准。
  
   未见其校,先闻其声,听一首不入流的校歌,让人不能不疑心那是一家不入流的学校。不知那校歌是怎么出笼的?是偌大校园偌大时空竟不曾有一擅词之人,还是其文采不足、雅兴有余的校长书记硬要以权售私,献丑现眼?
  
   不过,要把一首校歌写得雍容典雅,又别致新颖,在全国数以千计的校歌中个性鲜明,魅力四射,在校园内外流行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概是久为校歌的创作所苦吧,1992年,中国地质大学索性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全国的一首《勘探队员之歌》定为自己的校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这一选择倒有些机智,不乏创意,用一首已经流行的歌,来做自家的形象之歌,也很讨巧。可惜的是有些勉强,毕竟地质大学不是专门培养勘探队员的。如果地质大学可以用《勘探队员之歌》作校歌,那石油大学也可以用《我为祖国献石油》作校歌,让师生们每日高唱“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哇,头戴铝盔走天涯”,那农业大学早些年就干脆唱《社员都是向阳花》算了。
  
   看两首最简短的校歌吧。《金陵大学校歌》仅四十六字:“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三院嵯峨,艺术之宫,文理与林农,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焦作工学院校歌》(今中国矿业大学校歌)仅四十一字:“太行之阳河水东,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源深流自远,物阜民用丰。山葱葱,水溶溶,努力,努力,行健天同功。”
  
   再看几行最牛的校歌吧。北洋大学(天津大学):“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湖南大学:“楚材蔚起,奋志安壤。”东吴大学:“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清华大学:“赫赫吾校名无穷。”浙江大学:“树我邦国,天下来同。”东南大学:“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中国文化大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政治大学:“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我们就是管理众人的人。”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05:41: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大学校歌扫描

【作者:宣传部】【作品来源:中国校园导刊】【发布时间:08-09-23 06:46:22】

2007年11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校长纪宝成作词的《中国人民大学之歌》(以下简称《人大之歌》)响彻全场,人大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在歌声中落下帷幕。

这首歌在10月份该校本学年第三次校长办公会上被确定为校歌。在获得正式身份之前1个月,它已经在人大新闻网上公开发布,随即展开以院系为单位的集体学唱活动。

从创作完成到校内学唱,再到登上校庆舞台,前后不过2个月的时间。这首出自校长之手的校歌大概可以算得上史上推广速度最快的校歌。

《人大之歌》的新鲜出炉和迅速走红也让“大学校歌”再次成为公共话题。中国大学的校歌中有多少历史故事?什么样的校歌是好校歌?谁有权为大学写歌?校歌该由谁来确定?在将中国大学校歌扫描一遍之后,我们也许能发现答案。

一个世纪的时代印记

“警警警,黑种奴,红种烬,黄种酣眠鼾未竞。毋倚冰作山,勿饮鸠如酝,焚屋漏舟乐未央,八百兆人,瞥眼同一阱,醒醒醒……”

1897年,南洋公学总教习张焕纶写下了这首《警醒歌》,由师范院学生谱曲后成为该院的“院歌”,这大概可以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大学校歌。

这首歌的歌词共四章,每章皆以“警警警”开头,“醒醒醒”结尾,词句和旋律都慷慨激昂,鼓舞学生为振兴国家而奋发图强。据资料记载,每逢初一、十五,校长率领全体师生沐浴后,都会集体到孔子牌位前行三跪九叩礼,然后萧管齐奏,师生和声高唱院歌,气氛庄严肃穆。“唱到高昂处,师生皆泪下。”

中国的大学诞生于内忧外患的世纪之交,此时期的大学校歌,大都像这首《警醒歌》一样,被刻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东北三省是最早遭受日、俄侵略的土地。1928年,刘半农为东北大学写下了校歌。“痛国难之未已,恒怒火之中烧。东夷兮狡诈,北虏兮矫骁,灼灼兮其目,霍霍兮其刀,苟捍卫之不力,宁宰割之能逃?惟卧薪而尝胆,庶雪耻于一朝。”这样的句子至今仍让人有振聋发聩之感。不过,因为其中有“沐三民主义之圣化,仰青天白日之昭昭”之类“国民党歌曲”的词句,后来歌词被校方修改为“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描写外敌侵略的句子也被删去。

刚刚度过70周年纪念的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而这所学校的校歌则是抗战中青年学子心声的反映。“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这首联大教授罗庸创作的《满江红》足以成为继岳飞版之后的第二个经典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红旗”、“伟大领袖毛泽东”之类的词语迅速占领了大学校歌的阵地。最经典的例子大概可算郭沫若所作的中国科技大学校歌《永恒的东风》:“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永远向人民学习,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

成仿吾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校长期间所作的校歌和这首《永恒的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坚持无产阶级政治,克服非无产阶级错误流传。”不过现在,它已经被新任校长纪宝成写下的“求是园中的自由和谐”取代。

八仙过海的专业气质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

这首著名的《勘探队员之歌》曾经在半个世纪前流行全中国,激励了无数地质工作者。1992年,中国地质大学将它定为自己的校歌。虽然有鹊巢鸠占的嫌疑,但学生们对这首歌的反馈大多是积极的。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博客上说:“和大家一起唱完校歌,突然很激动,很热血澎湃……四年的大学生活确实给了我一种气质,那就是不怕艰苦,不怕累,很实在,因为地大的校风就是‘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愧疚的是我没有像校歌中所唱的那样,勇敢地去选择奉献西部,奉献野外。”

如果说综合性大学和文科大学的校歌更倾向于表达政治观点和关心社会时局,那么理工农医类的大学校歌则更多地具备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歌。中国农业大学的校歌中则唱道:“翻开我们的书本,就闻到五谷淡淡的清香。走出我们的校门,就担起天下饱暖和安康。”在医科大学的校歌中,“白衣天使”、“健康”之类的语句是必然会出现的。

不过,中国医科大学1940年问世的校歌则利用专业的特点抒写了心系天下的情怀:“我们正是社会的治疗家,使受伤的祖国走向健康,走向新生。”

形形色色的校歌作者

“我们感受了寒温热三带变换的自然,承继了四千年建设文化的祖先,曾经透彻了印度哲理的中边,而今又接触了欧洲学艺的源泉……”

这是蔡元培在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董事会主席期间为该校创作的校歌歌词。这位知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期间并没有留下校歌作品,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他的诗词修养显然比不上当时为北大创作校歌的国学大师吴梅。

大学校歌的词作者大致可分为几类:本大学校长,本大学教授,其他知名学者。

校长创作校歌是中国大学的一项传统。上至1916年前后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江谦作词的校歌,中有郭沫若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期间的《永恒的东风》,下至前后由几位校长创作的几首人民大学校歌,其作品水平参差不齐。相形之下,由普通学者创作的校歌质量普遍较高。

由于谱曲的专业性要求,校歌的曲作者一般是音乐家,其中也不乏知名者。像复旦大学校歌的作曲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而北京大学“准校歌”《燕园情》(虽然得到了广泛认可,还没有被正式认定为校歌)的旋律,则出自《新闻联播》开始曲的作者孟卫东之手。

“集体创作”是大学校歌的另一种创作形式,但这个“集体”究竟是谁,往往语焉不详,歌曲创作的专业门槛也将更多的师生拒之门外。倒是“集体投票”形式能够让师生的意见真正得到表达,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校歌都采用了“公开征集+师生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择。

的确,对于关心校歌的学生们来说,比“校歌究竟该由谁来创作”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校歌的选择权能否真正回归到广大师生的手中。

黄钟大吕的存废之争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1925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大白作词创作了这首复旦大学老校歌。刘大白虽是五四时期的新诗人,但和很多作于此时期的校歌一样,这首校歌的语言仍有比较浓重的文言色彩。

“文革”后,抛弃文言校歌,重写新校歌成了很多大学的“时尚”,复旦也未能免俗。1987年3月,该校发出通知,公开征集新校歌,要求新校歌“词意鲜明,表达准确,通俗易懂,激励人心”,并规定歌词不能超过三段,曲谱也要适用于合唱。

复旦大学生物系85级学生,时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的唐中创作的《复旦的光华》引起了评委会的注意,后来的新校歌就以此作的第二段歌词(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我们重新拥有一个新的故乡/民族的崛起,人民的富强/今后,就担负在你我肩上/求实奋发,团结向上/光大复旦,我之荣尚)为基础,集体创作而成。从1988年起,正式使用。

然而,“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和“复旦复旦旦复旦”的境界毕竟不可同日而语,校园里对两首校歌的争论也没有停止过。偏好老校歌的人认为,老校歌本身就是历史,值得尊重。台湾复旦校友会会长倪德明就认为“老校歌文章好、内容好、曲调好。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歌曲演唱效果上来说,老校歌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魅力。并且,它最能代表复旦文化,是最能影响海内外复旦校友的歌曲”。而那些偏好新校歌的人则认为,尽管新校歌在文化气息方面不如老校歌,但新校歌的创作有学生参与,这很可贵。曲调上看,整首歌曲采用的进行曲样式,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富有朝气和活力,很能振奋人心。

2004年,复旦大学在《百年校庆专刊》上将这些意见加以整理,并在校园网上举行了学生投票。结果,赞成恢复老校歌的达到86%,支持新校歌的只有7%。2004年11月,校方正式决定恢复使用1925年版本的老校歌。

外界对此的评论以积极为主,用华侨大学教授毛翰的话说:新校歌代替老校歌,本身就是一件“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怪事。

不过,有学校偏爱黄钟大吕,也有学校坚持通俗浅白。同样是地处上海的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就采用了“怀着灿烂的希望,我们来到丽娃河旁”的新校歌。

幸运的是,包括清华大学校歌、南京大学校歌、浙江大学校歌在内的中国校歌史上几首经典文言之作,都得到了校方的承认和保留。

校歌教育的新瓶旧酒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国学大师马一浮创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浙江大学校歌也是一首晦涩的文言歌。不过,这瓶“陈年老酒”却被浙大的学生们装进了时髦的“新瓶”里。

从去年7月初开始,浙江大学推出了固定电话的校歌彩铃,用校歌取代了“嘟嘟”声,在学校大部分办公室里使用。与此同时,这所学校还举办了校歌Flash大赛和校歌英语翻译大赛。

校歌的推广和教育活动在高校中并不普遍,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全校型的大型合唱比赛中学会的。但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有参赛的机会,因此,读完四年大学之后,不知道、不会唱自己母校校歌者不在少数。

这种状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将校歌教育纳入了新生教育的内容。从2006年开始,北大新生的开学典礼上增加了一个学唱“准校歌”《燕园情》的环节——舞台上,校管弦乐队缓缓奏出悠扬的曲调,四位身着黑色西装的男生手握话筒领唱。观众席上,数千新生手捧朱红色的,印有《燕园情》曲谱的入学纪念卡,一遍遍地轻轻唱和: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这一情景成为很多新生脑海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6
发表于 2009-10-19 22:37: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这么多肯定很辛苦!顶一个
7
发表于 2012-6-3 00:36:4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支持一下!
8
发表于 2012-6-4 17:26:19 | 只看该作者
下次遇见你,我一定把你拉到卧室,锁上门,迅速把你推倒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伸出我的大手……你看我的手机是蓝屏的。

支持你一下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ҷϢ|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南农大 wanantan.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ϵԭģֹδת,緢ֱؽ׷䷨,ϵ 1760816960@qq.com ǻᾡ촦
:վϽκκʽڱ̳л񹲺͹ִۣ
汾֧֣Discuz! X3.1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5-30 18:31 , Processed in 1.0112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