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这里读懂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4 04:3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天涯关天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7888.shtml
作者:周伯虎点蚊香 提交日期:2009-2-22 14:25:00
   这正是一个见证骗局的年代,小骗子董思阳的屋顶刚被捅破,“文化泰斗”文怀沙又将成为“文化漏斗”。
  一直给文化老人树碑立传的李辉,这次算推倒了一座别人树的碑。他把一个在媒体风光一时的大师面具给撕下,算狠狠地向文化学术界曝了一次猛料。
  提起这个这位文怀沙,晚生之前也是没吃过他下的蛋,先把这只鸡认识了。貌似好像还是在多年前某期《南方周末》上,有个叫“在这里读懂中国”宣传栏,那是该报惯常拉名人做广告的地方,那次拉来的就是这位名头甚多的文大师。
  作为一名好学的文科生,当年读书也算勤奋,不敢说是破万卷,也算泡了几年图书馆,过眼图书典籍无数。何况一直以来以专攻民国以来的文史自勉,这位文大师却一直没进入视野。当时心里想自己可真是井底之蛙。不过说实话,一直也没对这位大师上过心,只觉得大凡搞国学的人,谁活的越长越能成大师。这位文怀沙名字听起的倒挺像大师,文绉绉的;外貌也仙风道骨,白髯飘飘。就凭这些还真把我给忽悠住了。
  今天看到李辉文章这么一揭秘,忽然对这位大师的生平事迹感兴趣了。于是在网上人肉一下,更加相信李辉是无比正确的。
  李辉拿出确凿的证据质疑这位文大师生卒年造假。他只有88岁却冒充百岁老人,虚报年龄只为便于给早年经历加上一个又一个耀眼光环。文大师号称在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上海专剧院等等学校任教,一查发现这个时间和几所学校创办时间都不符。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当年他入狱罪名是奸污妇女数十人,而不是写藏头诗反江青的“F_G_M”,所以监狱级别当然达不到他自诩的秦城监狱级别,而是天津茶淀农场。
  不过正是这次劳教给文大师带来机会,认识了一个狱友,这狱友对他价值不大,狱友的儿子却对他很有用,多年后狱友的儿子成了文大师的合作伙伴——两人聘请了一帮高中学历以下人员,一起攒了一套山寨版的《四部文明》。就这么一套粗制滥造的书,却堂而皇之拿到了人民大会堂去首发。反正那些官员也读不懂,就一个劲的忽悠吧!
  让人疑惑的是,这位文大师除了在报刊电视上口若悬河,却连一部像样的作品都没见过。所谓他身价的两大亮点,一为鲁迅旧诗研究,一为楚辞研究,这两者大多数人没有见过,因为市面上几乎看不到。
  据说他楚辞研究号称与游国恩齐名,但学界知其底数的人都清楚,其楚辞学问至多可抵一名中学教员。查下数十年来他的研究成果被引用情况,期刊网显示次数仅仅为三次,一次是他弟子,两次是其“自摸”。
  至于被文大师及其追随者称为“鲁迅旧诗研究的开山之作”的鲁迅研究,多年前就受到过茅盾的强烈质疑。茅盾曾在1977年致信给鲁迅研究专家王德厚说:“《新诠》‘引’中所谓‘此书初稿甫成,承茅盾先生改正错误之处甚多云云’,不是事实。1947年5月后我从苏联回上海,旋即赴香港。文怀沙为人浮薄,我们都避之。”茅盾更说:“我大胆猜度,这是个妄人,写这本《新诠》为了骗人,却在‘引’及‘按’中故意拉入一些文艺界人以示其交游之广阔,也是为了骗人。”可惜那时候没有网络,茅盾的打假行动影响力还没这么大。
  这位文大师不光经历、学问不足信,人品也不值得推敲,号称半为浮生半美人,真乃一浮浪弟子。跟他共过事的人,早就对他的人品嗤之以鼻,只有近年来他广收的弟子和一批年轻人追捧他。
  这不,有位叫崔自默的弟子站出来回应了,借鲁迅之口说这些“批评家”都是“不平家”,看人出名眼红。骂人挑大个的骂,并期待人家的回应,假如打起官司,引起媒体和看客的广泛关注,起哄架秧子。在这位弟子的逻辑里,山到成名毕竟高,大师毕竟是大师,不管真假成名自有道理。再说像这样质疑大师的举动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为长者讳,为尊者讳”精神,就是真是假的你也不能说呀。
  另一个弟子李某更是深得文大师精髓,超然地说:哪天你在大街上走,被狗咬了一口,难道你还要去咬狗一口么?文大师自己呢,自然装作与世无争地表示不会去打官司,并故作深沉地叹息一声:“不可以,也没意义,那正是人家希望的。”他老最后还是忍不住,不顾高龄在凤凰网上搞了段回应视频,之乎者也照着稿子念了一通,大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自己一生问心无愧,一副清者自清的样子。但是,让人看后还是感觉他像什么也没说。
  其实想证明自己是清白很简单,拿出学历、经历的证明与证人;想证明自己是货真价实的大师也很简单,拿出有份量的学术成果。不必要搞你们多的玄乎其玄的话语,又再做大师状。
  想起了周润发在《姨M_D后现代生活》扮演的潘知常,发哥还真是有先知先觉,那时就开始对文大师恶搞:“我是个杂家。我自己也很难界定我到底是什么身份的人?我教过书,专门研究楚辞,做过中医,常年研习水墨画。我一生只有对美的东西感兴趣——美食、美人、美景,不美的东西我一眼也不能忍受。比如屈原的离骚,整个就是对美的追求,他用芳草美人来表现他的品质。我年轻的时候写过两句诗:‘平生只有两行泪,半为浮生半美人。’呵护女人是男人的天性。离骚的伟大在于:它以女性为中心。在我的诗论里,凡是轻视女人的诗人都是二等诗人。包括李白在内,他不是什么大诗人。杜甫是一流的,屈原是一流的。”
  这段话发哥可谓说出来了文大师的心声,这位大师还真是搞不清自己的身份。他一生的兴趣估计也只有美食、美人、美景,要不其风流韵事至今还广为流传,到现在还宣称只爱18岁姑娘,真可惜过去那么多年的劳动改造是白浪费了。
  文怀沙的造假不得不怪罪一下媒体,特别一些电视媒体人。他们自己不读书就算了,不识货也就罢了,还要助纣为虐来哗众取宠。这个文大师成名于媒体,就如同现在电视上号称大师级人物一样,他们个个口若悬河,把古诗名句说的溜熟,把很多老百姓唬的一愣一愣的,也把一些真才实学者气的一跳一跳的。他们几乎都像文大师一样——以貌服人,个个演技绝对堪比赵本山这类一流演员,他们的学问也只剩下一张嘴了,充其量只是一说书的。
  无端又想起初次见到文大师的《南方周末》,那个“在这里读懂中国”真是对文大师现象最好的注脚。在中国,不光董思阳这样的小骗子多的是,像文大师这样道风很深的老骗子也不少。真可惜国学大师这个好称谓,好端端的名字被糟蹋了,看来下次真是再也没人敢号称国学大师了。
  
  
  周为筠
2
发表于 2009-2-24 10:11:1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有个人说现在的学术现状,觉得很贴切

“请问一加一等于几?一。绝对正确!非常正确!最最正确!历史上最正确的答案!加一百分”
“请问驴加水再加上火等于什么?畜生汤!确实正确!真有创意!从来没有过的新鲜创意!加一万分!”
听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文风,千奇百怪的大师就是这么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ҷϢ|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南农大 wanantan.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ϵԭģֹδת,緢ֱؽ׷䷨,ϵ 1760816960@qq.com ǻᾡ촦
:վϽκκʽڱ̳л񹲺͹ִۣ
汾֧֣Discuz! X3.1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5-30 13:42 , Processed in 1.204853 second(s), 28 que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