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9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爱我家》120集完全大影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31 00:2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37231/
2007-11-10 16:51:45    来自: 何小天  (沈阳)
   作为《我爱我家》的忠实观众,把这篇不错的评论和大家分享吧!来自贴吧上不错的文字....
  
  
  发挥余热(上)
   作为这部经典情景喜剧的开头,第一集非常直接,没有什么铺陈,像一把刀一样直接刨开了老傅一家冬日的某一天。
   周末的晚饭后,几句对话便把这一家人的基本情况交待了个清楚,比如志新在家吃了三年闲饭,比如小凡在北京上大学,比如老傅还在局里不肯退等等,开门见山非常利落。
   开头入戏最早的应当是宋丹丹和梁天,很快便把观众带入了情节,老傅和保姆小张也算自然,其他人特别是小凡(赵明明)的表演略显单薄。
   第一个笑料爆得及时,大家在背后议论老傅的时候先后发现了被议论者的突然出现并纷纷改口,唯有和萍被蒙在鼓里,她最后的醒悟过程有着浓厚的漫画风格,非常出彩。
   老傅第一个动议便是改造热水器,他说需要的资金相当于一台“画王”,在我的记忆中,1995年一台松下29寸彩电的价格就超过了10000元,那么当时(1993年)“画王”的价格只高不低。
   一个纰漏:网友“银河公司胡总”说,老傅的改造方案中曾经说他打算把他的房间和客厅之间的墙打掉,而客厅一头是门口,另一头是饭厅,哪里连着他的屋子?
  2、发挥余热(下)
   两处演员自己偷笑:被打伤的志新被小凡和园园架着回屋时色厉内茬地嚷:“有本事别走啊你们!”,之后捂住了受伤的脸时;园园说:“您的错误主要就在于——吃饱了撑的。”,之后和萍呵斥园园时。
   老傅在说自己的问题时拖长声音:“今天这个事情•••当然啰•••主要的责任•••啊——主要在我。”这个“啊——”异常精彩。
   老傅在指摘园园的错误时套用了此前园园对他的评语:“对您的怜悯就是对全家人的犯罪。”——拾孙女的牙慧。
   关于小凡每月的零花钱,这里有个歧义:1993年的时候,大学生一个月如果仅仅是零花钱(不算饭钱)就有100元,这个水平是相当高的,那么小凡的抱怨就未免不合时宜;但如果她的饭钱包括在内,那么未免就太寒酸了。
   和萍在质问志国的时候先击掌再拍大腿的动作很传神。之后她频频说出“姆恩(我们)”,以及老傅转述志国夫妇二人对话中的“特别飒”,京味儿十足。
   老傅说小凡“我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啊不!我早就看出你来了”,以及志新骗他说自己的确有违法行为时老傅说“我早就看出来了”这两句着实精彩。
  
  3、我们的愚人节
  个人感觉,这一集的立意和定位略略脱离国人的生活:除了过分盲从的群落,很少有中国人(特别是一家子中国人)会把西方4月1日的“愚人节”真正当回事,因此当小凡误食了肥皂之后园园的狂笑明显牵强甚至刺耳,特别是园园的回答:“小姑你真不识逗•••你告诉谁我也不怕!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明显是为了凑戏而做出来的笑料。
   本集的穿帮之处不少:志新对“刘颖”说:“今儿可刚停暖气!”按照北京供暖系统的规矩,通常3月15日之前暖气就已经停了;另一个则是硬伤——志国对艳红说:“这儿是201,202在对面!”而《202动态》已经表明老傅家的门牌号。
  瑕不掩瑜,这一集的笑料绝对多,其中梁天的几个动作细节颇有让人笑死的效果:比如老傅手持电话问:“你是艳红吧?哦,不是啊?”,他一个箭步窜了过去(尤胜千言万语);比如他在接到了“刘颖”的约会邀请之后兴奋地回屋子换衣服时,做出了《红色娘子军》中的腾跃动作(极富时代特色!);比如他在楼下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冻得哆哩哆嗦地“扭(绝对戏份十足)”了回来,然后说:“就是克林顿来了我也不等了•••刘颖没等来倒把流感等来了”•••
   对文字的考究在“换房启事”里面体现颇多,对仗公正且注意押韵,志新念起来很过瘾,观众听起来也痛快。
   郑艳红(蔡明)从本集开始第一次露面,平心而论,她的亮相不够抢眼,穿着打扮偏老。
   老傅在第一次听到自己将当总经理的时候,发出了“ho(三声)ho(一声偏低)ho(一声走高)”的招牌式笑声,以后会继续听到。
  一块(也许是几块)肥皂先后在小凡、志新和老傅三人的嘴里走了一遭,其中梁天的表演最为生动自然,不愧是北影的考官。
  
  4、也算失恋
   开头老傅和老郑对弈的时候,二老在得到了各自子女指点之后先后大言不惭地说:“对!我正要走这一步呢!”老傅的话语还能让人一笑,而老郑重复这句话就让人觉得不够新鲜了。
   “漂亮的、有钱的、包括洋妞,结过婚没结过婚的•••排队、拿号,按单双日,分初赛复赛•••”编剧确实讲究文字功夫。
   侯(猴)、朱(猪)、于(鱼)、(牛)丽丽、(马)芳芳、杨(羊)晶晶•••志新专找“动物一族”?!
  从这一集开始,老傅家的大门就经常不关,并在此后引出了不少事情,这一点让人觉得多少有些脱离现实。不过我的确遇到过这种事情:在上小学的时候(80年代),我家住板楼,六楼(顶层)有一家的确在大白天(没人)不锁门!去找他们家孩子玩的时候直接推门而入,发现没人后就掉头出来。
   艳红说:“听说(教体育的)王老师后来表现不错,在监狱里被评为优秀犯人•••”这个包袱抖得漂亮!
   “色艺双绝•••习性、天敌•••好学、好色”——具有相声风格的用辞。
   “又搞卫生?萨马兰奇刚走•••”老傅的话时代特色鲜明!我仍然能够清楚地记得1993年9月23日这个日子——北京申奥失败。
   设想一下,如果最后志新借机向艳红表示爱意,那么后面的一干事情便不可能发生了。这个时候志新的地位还算主动,而艳红远走海南则让他一下子参透了不少事情。
  
  5、亲家母到俺家(上)
   这是《我爱我家》的第二部上下集,比起《发挥余热》,这一部的连贯性更强,个人认为也是整个120集当中的第一部经典之作。老演员韩影的表演出神入化,一露面便揽走了所有的戏份,可以称得上是《我爱我家》中的最佳客座明星之一。
   在众人围坐的情况下强行关掉电视,这在《我爱我家》里面是第二次了,不过大家并没有过于强烈的反应,类似镜头以后还会出现。
   “他妈那叫一个没文化•••(志国语)”,“你妈才没文化呢!(和萍语)”,“他妈还是有文化的,我自己的爱人(老傅语)•••”虽然段子多少有点市侩,但听起来特别爽(我也是一俗人)。
   开进老傅他们单位宿舍大院的当时就是北京的头牌出租车——“黄色面包车(大发车)”,简称“面的”。10元钱起步,每公里1元,10公里才开始蹦字儿,比起如今的红色夏利特别便宜,可惜后来被称为“蝗虫”,到了1999年被夏利彻底取代。
   老太太的亮相极其漂亮:进门、抖折扇、环顾四周——“哎呀老局长!”,同时左手茶壶右手折扇向后一交(和萍利索地双手接了过去),快步上前同老傅握手。这一套动作流畅好看,节奏感强,老太太丰富的形体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亲(庆音)娘(作为老北京,志新不知道这个词有些说不过去)”、“折罗(剩饭菜的大杂烩)”、“咱(们)努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那些歌星影星都是妖精托生的”,还有练功时候喊“阿——姨!”,老太太的用辞特别富有生活情趣。
   一惊一咋吓唬老傅、吃饭时站着要求吃剩饭、睡觉时当着众人解扣子•••老太太越守旧越可爱,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吃饭一节的结尾没有,淡出时老太太坐下之后举着筷子给大家强行布菜,众人愈发尴尬。
   《渴望》、《爱你没商量》都是90年代初著名的“侃片”,前剧韩影扮演刘大妈,后剧宋丹丹扮演周华,都是主角。不过这都是查找的结果,当年那些“侃片”当中,除了《编辑部的故事》,其他我一律都没看过。
   “敢把皇帝拉下马!”,志国第一次在和萍面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做有限度的“反抗”,另一次著名的应当是《名门之后》当中的“挑动黄河天下反!”
  本集最经典的当然是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恩!姆恩!姆恩!姆恩不说谁说?姆恩不管谁管?”活活让人狂笑致死,每每挂在姆恩嘴边。
   6、亲家母到俺家(下)
   下集的内容没有上集表现力强,但抓住了一个内核——老太太打死也要给老傅说个后老伴儿,所以情节更加紧凑,而且冲突更加有力,也就更富戏剧性(恕作者对戏剧没有任何研究,说不出个一二三四,纯凭感觉)。
   开头的时候老傅在玩手掌机的电子游戏,从他的动作和表情上看应当是“俄罗斯方块(90年代初期北京最流行的也就是这个,gameboy当时还属于高档玩意儿)”。《从头再来》上集的开头,保姆小张就是在玩这个,后者的表演更加到位。
   “他们12个人开会是您在门口放的哨吧?”“27年您放的第一枪!那叫一个响,那叫一个脆!”、“他们抗了8年都没抗成,您45年一参加进来小日本立马儿投降了”、“对对对,M_Z_X、朱总司令还有您,你们仨人一块儿领导!”老太太的打岔功夫真是一流!
   “齐大姨?她老人家还健在哪!•••活到现在得有100岁吧?”和萍的评论真是精彩。老傅在看见齐大姨之后的描述也充分体现出自己已经有点气急败坏、语无伦次了:“志国他奶奶活到现在也不准够这岁数!”实际上呢,高喊着“小傅”的齐大姨76岁,老傅自己虚岁才67。
   “历经苦难,痴心不改”是80年代国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便衣J_C》的主题曲歌词,“可耐可耐,人见人爱”——当年一个冰箱的广告词,让人回想起了10多年前的生活情景。
   和萍招呼老太太坐下之后母女二人并列盘腿坐下,这是全剧最卡通的一个镜头。《罪与罚》当中和萍和圆圆母女二人如出一辙盘腿而坐,让人立刻回想起了这个瞬间。该剧的编剧和导演真是下足了心思,《我爱我家》的精致之处可见一斑。
   “于大妈这人你们也知道,那也是个专管六国贩骆驼的•••”老傅这句奇怪评语的出处我也是刚刚查阅——《红楼梦》中王熙风与人笑谑曰:“你真是六国贩骆驼的!”有“多管闲事”的意思。
  我最喜欢老太太唱的大鼓,包括同和萍说活儿以及和志新“哭唱”:“钟山——那(内音)个风雨——就起苍黄——得儿隆各儿里各儿隆——空空,百万——那(内音)个雄师——得儿隆各儿里各儿隆——空空——他怎么能够过大江”,多听几遍感觉韵味十足。另外“哭唱”中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了个口误:“街坊邻居也说出不、说不出我个二话哎•••”。
   收尾还算利落,老傅的“搞什么搞!”够分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傅一家人已经换上了夏装,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1993年的夏季。
  7、骗子
   “•••我这叫中间人,是高层流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正是当年那个时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风起云涌的经济热潮)新兴起来的一种行业。联想到《不速之客》中志新身着“小本生意”的文化衫,以及《奖券的诱惑》和《初次下海》里面的种种情节,包括《再也不能这样活》里面志国在老同学聚会之后的念念不忘,《我爱我家》有不少细节鲜活地反映出90年代初北京城市生活中涌动的经济成分。
   贾总的宇宙公司、胡总(这里何冰扮演的胡三已经从侧面出现了)的银河公司、老李的环球公司以及那个世界公司都是当时一干“皮包公司”的典型代表。
  当时很有一批像志新这个岁数的不甘寂寞的青年人开始尝试“在经济大潮中学游泳”,有人成功了(比如后来远赴海南闯出一番事业的保姆小张),有人则曾经成功(比如远嫁海南后被欺骗的艳红),但更多的人则是来得赤条条,去得手空空(比如志新),他们基本上都属于生于60年代左近的一代人。我有若干这样的邻居,混成何种结果的都有。
   “香港美食城”当然不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当时志新所指的是位于王府井的总店。这家总店于1990年3月建成开业,系中外合资餐饮企业,曾有“京城粤菜第一家”和“北京最大食府”之称。据悉,10年前的二人正常消费至少应当在150元以上,如果点了鲍参翅等高档菜肴,4、500元是打不住的(为此我打了这个美食城的电话,找到了老店员咨询)。那个时候“贾总经理”居然敢于应承“胡总”的吃请要求,显然“小发一笔”一点也不小。
  浴池一节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小时候北京的平民百姓多半都会到公共澡堂子泡澡,我也不例外,印象中至少去过5到6个公共浴池。充满着肥皂气味的腾腾雾气和带有衣柜的躺床总是有着亲和力,那个时候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卫生的感觉,只不过家长通常都强调:“泡完了一定冲干净”,以及“少在床上多躺,擦干净就赶紧出来。”当然,现在自然视这些地方为畏途不提。
  三位客座明星的“东北腔”让人喷饭。李绪良扮演的经理神情和语气极其到位,李秘书的眼力不济和胡大个儿的饥肠辘辘各有多处体现,充分体现出了二人的鲜明个性,前者“找耗子”、“那是衣服”、“经理!就是这小子”和“见过你妈”都很爆笑,而后者“开饭啦!”、“你咋就知道吃饭呢”以及“整顿饱饭吃后撞火车头 ”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本集有几个细节值得指出:李秘书声称和萍与志新“长得真像”激起了和萍的郁闷,她对志新的相貌早就颇多微词,比如在《近亲》中我们可以听到,和萍说志新“ 那(内音)眼睛”配不上小晴表妹等等;后来扮演孟朝阳的张永强此次出演一个公共浴池的管理人员,说他在《我爱我家》中扮演两个角色当然可以,但认为当时的孟朝阳就是这个职业似乎也无可辩驳;另外,开头和萍在煲电话粥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打嗝儿”是一个绝妙的引子,和后面《名门之后》中的那段“•••苦涩的井水—水—哎—哎•••”相映成趣。
  
  8、既然曾经爱过
   比起上一集志新的仗义疏财,本集围绕着保姆小张同“炸油条的刘建军”谈恋爱的故事显然轻松多了,头尾两处油条大小的反差具有强烈的漫画效果。而上一集中,小张在派发志新的名片时已经提到了“炸油条的刘总”,为这一集郭冬临的亮相打下了伏笔。
   “台湾新加坡电视剧”、“汪国真抒情诗选”、“《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小保姆(马晓晴扮演)”,大家在推测小张身上发生巨变的原因时先后说出了当时最流行的一干事物。
   “向M_Z_X保证!”是志新那个年龄段的人的口头禅,受到家姐的影响,我也每每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两位各亮相半集的客座明星郭冬临和陈瑾的表演和台词都很传神,两个人的山东话(好像是)和上一集的东北腔同样成为了赚取欢笑掌声的支柱。其中陈瑾的那句“咋那么摽呢?摽烘烘的!”中的“摽”是方言,挑战僵持之意。
   本集中我最欣赏的台词是“我免贵姓张”和“我的姑啊!”。而志新猛抽油条的动作好像似曾相识?没错,在《亲家母到俺家》下集中,志新对着老太太表演“劈空掌”:“我叫你(老傅)老不正经!”
   毫无疑问,这一集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掺杂了大段大段引自当时流行歌曲的台词,这在其他剧集中虽然也有体现,但都没有像这一集如此丰富多彩。下面按时间顺序列出,如有遗漏敬请指点。
   刘建军和小张在街心公园相会的时候:
   刘建军说“月朦胧,鸟朦胧(星光照夜空,琼瑶的恋爱小说名,也被改编成了歌曲)”;
   刘建军说“天下农友心连心,穷不帮穷谁照应?(据说是一句戏文,出处不详)”;
   小张说“再也不在乎掩藏真心(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刘建军说“这就想抓起你的手,让你这就跟我走(崔健的《一无所有》)”;
   小张说“谁知道你明天是否依然爱我?(童安格唱的国语版,谭咏麟和关淑怡唱过粤语版)”;
   刘建军说“此心换此生(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
   小张说“就让这场梦没有醒来的时候(童安格的《忘不了》)”;
   刘建军说“只有你和我,直到永远(童安格的《忘不了》)”。
   小张向和萍哭诉的对话中:
   小张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小张说“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我又何苦一往情深(陈淑桦的《梦醒时分》)”;
   和萍说“就算你感到万分沮丧,也不必开始怀疑人生(陈淑桦的《梦醒时分》)”;
  小张说“忘不了他的爱,忘不了他的好,忘不了他那醉人的缠绵(童安格的《忘不了》)”;
   小张说“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罗大佑的《恋曲1990》)”。
   街心公园里小张再次同“刘建军”相会时:
   小张说“刘建军!你这匹来自北方的色狼(齐秦的《北方的狼》)”;
   小张说“爱过就不要说抱歉,毕竟我们走过这一回(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小张说“这是命运的捉弄啊,她比我先到(张蔷的《迟到》)”。
  从这些“用典”基本上可以看出,编剧较好地记录了当年中国流行乐坛受到港台猛烈冲击的史实,那个时候港台歌星在北京开演唱会正是如火如荼。个人印象当中,我在1992-1994年间就看过了黎明、刘德华、谭咏麟、香港歌坛叱咤排行等多个演唱会。由于只喜欢粤语歌,因此对台湾歌手的个唱从未留心,但那个时候祖国大地几乎没有人不会唱几句“天地悠悠”。
  
  9、灭鼠记(上)
  《我爱我家》的前8集的故事全部是发生在人和人之间,而《灭鼠记》则首次以动物为核心展开,其中除了老鼠之外还有老郑抱来的猫。限于情景喜剧这一独特的电视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当时《我爱我家》拍摄条件所限,不少情节只能点到为止。由此联想到几年前流行的一部美国电影《捕鼠记(Mouse Hunt)》——一个类似的话题,老美的大把金钱做出了匪夷所思的特效,也挺有意思的。
  来自人艺的老演员金雅琴(如今在《闲人马大姐》中扮演刘奶奶,苍老了很多)扮演的于大妈首次在《我爱我家》中亮相,其实此前她已经被提及(老傅在《亲家母到俺家》中将其形容为“专管六国贩骆驼的”)。从个人角度上讲,我非常喜欢这位老演员,老太太把一个有几分责任心却又偏好无事生非的居委会主任演得活灵活现,而此后取代她成为新一任居委会主任的“古道柔肠”的陈大妈反而不那么可亲可爱。
  住在老傅家对门的郑千里此次是第二回在本剧中出现,老演员张瞳因在当年红极一时的《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胆小怕事的老编辑刘书友而让广大电视观众记住了他。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个人感觉,正是因为先入为主,导致郑千里这个角色始终没能表现出当年国民党高级军官的作派,反而更像个老知识分子,在《我爱我家》中一直没能摆脱“刘书友”的影子。
   通过“卫生流动红旗”,老傅和老郑的根本矛盾从侧面表现了出来——老傅说:“你们家修正主义的猫•••”,而于大妈则比任何人都善于观察和利用这一点,从而为开展街道工作做贡献,正如《健康老人》中她所说的那样——“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
   和萍志国二人为了掩盖雨鞋中有老鼠的事实而谎称“简单拥抱一下”,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近亲》最后时刻志新同小晴表妹提出的相同要求,一脉相承,令人莞尔。
   “子孝何须父向前”、“家贫思孝子,国乱想忠臣”加上《亲家母到俺家》当中的“养儿千日,用在一时”,老傅对儿子的态度上颇有一番高论。说起来令人吃惊的是,梁天扮演的志新居然真的操起一条活蛇进了家门,一家人的惊声尖叫一多半是发自内心。
   这一集最精彩的表演镜头出自老傅,他在形容到“这个老鼠,它无法排泄——”时,脸上仿如便秘般的表情和语气特别抓人。另有一句来自和萍嘴里的揶揄则语带双关:“那还用估计?都一年多了,还不麻利儿地给你?”
   10 、灭鼠记(下)
   “大碗扣鼠法”是物理灭鼠法中命中率较高的一种,但本集并没有介绍清楚,容易引起歧义。实际操作方法如下:用一个大碗的碗边搭在反扣于地面或桌面的小酒杯底部。酒杯口下压一粒花生米或其它粮食粒。鼠咬动诱饵时,酒杯稍一活动,大碗即将整个小杯和鼠扣在里面。然后转动大碗,待鼠尾部露出时,用力压住并将其拖出处理。
   和萍在决心以下的老傅面前奋力保护自己装化妆品的抽屉,当时口中喊出了音阶由低到高的5个“爸”,极富喜剧效果。
  在抗议老傅义无反顾地征用全家所有器皿扣鼠时,和萍形容道:“九群二十七地堡,地雷阵外带迷魂阵,您是不是把当年打鬼子用的那些招儿都用上了?”这个“九群二十七地堡”的出处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书中的顽匪头目“座山雕”占据了霸王山,修造了所谓的“九群二十七地堡”,极大地增加了解放军的剿灭难度。
   “能文能武,又红又专,亦工亦农,亦兵亦官,生末净旦丑,神仙老虎狗•••”老傅在和萍面前标榜自己的时候不假思索地吐出了一套带有带有时代特色的用词。其中“能文能武,又红又专”自不必提,“亦工亦农”指的是农村人口在经济生活中划分的不同职业阶层,具体包括:农业劳动者、亦工亦农劳动者、乡村干部、乡镇企业管理者、知识分子、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业主和雇主。亦工亦农当年有个土名字,叫做“背米袋”——拿工资交队,分粮食吃饭,所以,亦工亦农大都是不发粮票的。另外“神仙老虎狗”是一句京剧的谐语,用来形容各种角色,通常都跟在“生旦净末丑”的后面。也许是口误,老傅把“旦”和“末”念颠倒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笔者不禁感叹,梁左离开得确实早了一些,这样的生动语言在《我爱我家》中处处可闻,你几乎不可能在其他后上的若干情景喜剧中听到如是的东西。我不想过激地评论其他都是“勒涩”,但有一句话足以反映自己的心情——但恨不见替人。
   恐怕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我还是想在这里指出,《灭鼠记》的脚本来自于梁左早期的一部同名的短篇小说,春节期间我到琉璃厂逛庙会的时候无意中买到了《笑忘书——梁左作品选》,细看之下发现了《灭鼠记》的由来。
  比照拍成情景喜剧,小说原著不是很丰满,里面的男主人公名字叫做“张三”,在《我爱我家》当中被老傅和志国二人分担了台词和表演。另外其他串场的角色小说中寥寥,自然不如情景喜剧来得热闹。值得一提的是,梁左本人在这一集的结尾以一个区灭鼠办梁主任的角色露了一面。
  11、无线寻踪(上)
   本集的故事情节并不如何曲折复杂,对“丽达小姐”心存善意(也不乏有所企图)的志新最终还是大义灭亲(亲妹妹,志新语)。二人三次在“艳红咖啡屋”里面交流,在艳红略带醋意的目光中(蔡明的表演稍显夸张),志新的又一个美好女友梦想破灭了。
  右耳下侧有一块胎记的“丽达小姐”的扮演者是中央实验话剧院的演员夏力心,这位客座明星是在1992年在孟京辉导演的话剧《阳台》中饰演主角。自此成名的夏力心尽管在圈内的口碑很好,但始终没能大红大紫。比较而言,夏力心在影视剧中的表演远不如在话剧舞台上得心应手,而在本集当中,她把一个参与入室抢劫的失足女青年扮演得活灵活现,形体动作特别是眼神非常形象。
   366579,老傅家中的电话号码还是6位数,这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集所处的具体时间肯定是在1993年8月以前(不仅仅是夏装的缘故)。50年代初的北京出现了公用电话,而那时由于能力有限,整个北京城里只有53部公用电话。到了60年代,北京市内电话基本实现了由5位制向6位制过渡,70年代,周恩来总理认为,提出平均每8户人家1部电话的普及率要求太低,给北京邮电职工提出了平均每2个家庭1部电话的目标。这个目标在80年代末得以实现。1993年8 月1日(正是这个时候),北京市电话号码正式从6位升7位。从1996年5月8日零时起,北京电话号码由7位升至8位,成为继巴黎、东京、香港、上海之后世界第五个号码升至8位的城市。
  具有汉字显示功能的BP机在1993年的确是奢侈品,4000元上下的价格即便是在10年后的现在仍然是个相当高的数字,如今花4000元足可以买到一个名牌的彩屏手机,而且是翻盖的!剧集中“丽达小姐”身着牛仔裤、把BP机别在裤兜上面的装束是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打扮。
   “刑警!知道知道!专逮坏人,一逮一个准,轻易不到好人家儿来!(和萍语)”,“都夜里一点多了谁还跟外面溜达啊?他不是有病么?(志新语)”,这种自己给自己下套儿的精彩包袱还曾经在第77、78集《妈妈只生我一个》的结尾抖落过:志国端着饭碗对小桂说:“(孟朝阳)来了又走了,说这两天,哼!都这会儿了,谁还没心没肺地吃得下去饭?”
   和萍的“小市民气”在同两位J_C的交流中暴露无遗,见到穿官衣的没说话先矮三分的作派被宋丹丹表演得活灵活现。
   一个纰漏:片儿警小许被和萍称呼成“许子(音子阿)”,包括在第13、14集《奖券的诱惑》中也被提到过,而刘斌扮演的分局刑警队段同志在向和萍发问的时候说:“听小徐(明显发二声)说,你平时表现还不错?”谁错了?多半是刘斌的口误。
   《我爱我家》的女导演林丛在本集当中扮演了刑警队宋同志,此后她在《候车大厅》等一系列情景喜剧当中继续着导演生涯。
   本集开头的时候,志新对老傅说:“报上说的能有假么?”呵呵,撞上了笔者的本行——能有假么?感想就一句话:现在的报上又有多少是真的?
   12、无线寻踪(下)
  尽管老傅一家对于志新“整天仨俩地往家带(老傅语)”女友的行为已经明显不屑,但“丽达小姐”的出现仍然招致了全家人的好感,显然,一干白来的花哨衣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被红黄两条晃眼的真丝内裤感动的老傅同和萍之间关于“丽达”和“溜达”的几次讨论则是典型的相声语言句式。
   “经济过热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一毛五将够买份(北京)晚报”以及“七运会”,具有时代特色的对话使得我们10年后闭着眼睛听到时仍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何情何景。
   “艳红咖啡屋”成为了本集的主要场景,其中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
   咖啡屋的内墙上有“HOUSE OF YANHONG”的招牌字样,似乎多少有些不符合英文的语法习惯。记得英格丽•褒曼和亨弗莱•鲍嘉主演的《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里面那个著名的“瑞克酒店”的招牌是“THE RICK'S CAFE”,而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卡萨布兰卡》歌词中也提到了“THE RICK'S CAFE”。
  咖啡屋的内部陈设当中有着一个显眼的“八喜冰激淋”的字样。印象当中,在《我爱我家》全剧里面,这是第一个正式出现的“软广告”,其间志新也提到了要一个八喜冰激淋“去去火”的说法。之后更是大张旗鼓、以明显宣传口吻公开出现的软广告还包括:DEC电脑(第85、86集《大奖》),以及万燕影碟机(第87 集《卡拉ok》)。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志新的抱怨对象错了,J_C毕竟不是军人,两类国家机器的性质完全不同。
   谈话中,喋喋不休的老傅屡屡作势将烟盒递给志新,志新为了要一根烟抽而强忍老傅的絮絮叨叨,最终发现接过来的是一个空烟盒的场景在随后仍有体现——第35、36集《潇洒走一回》中,老傅手持一张10元纸币对和萍说:“可以给你这10块钱•••”
   小议梁天:
  继第4集《也算失恋》和第7集《骗子》之后,《我爱我家》的第4个上下集又是以梁天扮演的志新为主角。梁天在《我爱我家》中的表演很是到位,这不得不说有他的长兄、编剧梁左的一份功劳,后者给他量身定做的角色再合适不过了:志国、志新和小凡,显然就是生活中梁左、梁天和梁欢的翻版,梁天的得心应手是有着自己的生活基础。
  最初我并不喜欢梁天这个演员,并非因为他惯以丑星姿态出现,只是多少觉得他的表演浮躁、庸俗且流于表面,但《我爱我家》当中的志新角色改变了我的看法,老傅一家的生活能够如此丰富多彩,形象丰满鲜活的志新居功至伟。以至于在第41、42集《从头再来》之后,志新携保姆小张远赴海南闯天下的情节不仅让老傅一家留出了一大块空白,观众的心里同样怅然若失。实际上,小凡的临时男朋友——孟朝阳(张永强饰)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编剧在试图创造另一个志新。尽管张永强的表演很努力,并有着自己的特色,也博得了不少彩头,但志新的影子在我心中总是挥之不去。
   令人多少有些无奈的是,而志新自从第85、86集《大奖》重返“我家”之后,他和孟朝阳在情节构成上重合之处甚多——他的发挥空间被压缩得太多了。直到最后,他身上的感觉已经不似前40集那样轻松活泼,明显带上了些许沉重。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0:28:45 | 只看该作者
  13、奖券的诱惑(上)
  相信原本编剧在写这一部的时候主要讽刺和批判了10年前刚刚兴起的彩票行业中的“假恶丑”现象,并对无孔不入的“奖券”抱有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转过头来看看,自从去年中国体育彩票和足球彩票的推波助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人民都陷入了对“一夜飞来500万”的疯狂憧憬当中。“奖券的诱惑”这部戏如果翻拍,肯定会是别样情景。10年了,“就是鼓励一本万利不劳而获的思想(老傅语)”已经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国民生活当中。
  短短一个上集便列出了7种“奖券”的存在形式:园园参加的学校建设基金有奖募捐(邻居扣子中了一块香橡皮),于大妈推出的合理有奖收费,和萍参加“金刚砂牌”手纸有奖销售(中了个三等奖香港7日游),志新购买东亚四强赛足球彩票,志国参加“嘟嘟牌”方便面有奖问答,小凡同宿舍的一个叫沈旭佳的买奖券(中了个“热得快”被没收),老傅购买有奖福利(中了八等奖,还是“金刚砂牌”手纸)。中奖率很高啊:)
   沈旭佳的名字并非空穴来风,王朔的妻子名字就叫沈旭佳,曾经是东方歌舞团舞蹈演员。王朔在小说创作中,关于女性的灵感大多都来自于她。王朔对沈旭佳的经典评论是:“浓妆佳,淡妆亦佳,蓬头垢面不掩国色。”
   “燕莎、蓝岛,赛特、长安,然后再到城乡转个弯•••(志国语)”还记得10年前的北京么?那个时候人们都把周末逛这些地方当成一种时尚,在我印象当中,第一次看到地灯就是当时在这种地方。如今这些名字早已经被淹没在了“西单中友、时代广场”当中,谁还提它们?
   1998年令北京市民谈虎色变的“拍花子”实际上是很多年前的一种说法,传说“拍花子的”就是用**拐卖儿童的人。虽然就此社会现象Z_F部门多次辟谣,但我也听说过另一种解释:据说受害者回忆自己当时的感受——周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或者全部是老虎的血盆大口——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跟着这个人走,别无选择。
  志新焦躁不安地关注着球赛的时候,老傅一家人冲进屋里张罗着自己爱看的节目,这些节目估计岁数比圆圆再小一点的人恐怕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和萍要看的《京城四少》是一部台湾古装片,主演是俞小凡、张辰光和刘德凯等人,最著名的其实是它的片头曲《潇洒走一回》,当年唱红大江南北;老傅蠢蠢欲动的《今晚我们相识》则是北京电视台1991年推出的一个征婚主题的节目,最早的主持人叫杨光,2000年2月14日这个栏目被“毙”,理由是气氛平淡,根本无法同《玫瑰之约》相比。无论如何,《今晚我们相识》仍然是此类电视节目的领路人。
   本集虽然是就事论事,但其间也有一些旁枝末节体现了些许人情世故:比如志国对和萍略带偏见——“志新•••你多少也算读过几年书,跟你嫂子也算是有区别的”,比如志新和艳红纠缠不清的感情——看手相时说:“你手纹够乱的,要嫁只能嫁给邻居。”
  关于“金刚砂牌”手纸有奖销售的奖金设置:头等奖三居室住房一套的具体价位由于缺少足够的细节而无法判断,但肯定至少在15万元以上;而二等奖夏利轿车一辆虽然在如今已经跌到了4万元左右,但10年前一辆两厢夏利的价格至少要9万多元;而和萍中的三等奖在剧中已经提到——一个人就至少要近万元左右。
   关于“东亚四强赛”的回忆
   志新殚精竭虑谋划的“东亚四强赛足球彩票计划”实际上是基于一个时间错位的真实赛事,其间有不少细节同真实情况有出入,在此笔者单列一节。
  他们关注的这场比赛的确切时间是在1992年9月22日(不是1993年),赛事性质是“第二届万宝路戴拿斯杯东亚四强赛”揭幕战(不是最后一场)。中国队和朝鲜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一场乱战,两度落后的主队凭借着徐弘和高洪波的入球两度把比分扳平,2比2平(不是2比0胜)的结果让中国国家男足历史上第一个外籍教练施拉普纳的“正牌处子作”勉强收场。此后在以0比2的相同比分先后输给日本和韩国之后,中国队最终排名垫底。
  那届比赛之前发行的“中国足球彩票”的销售方式我们已经从志新嘴里听到了,这里我再补充一些细节:北京市区设立了4个销售点,每张彩票价值2元(不是1元),四种结果的彩票背面分别印上了四个时代的中国国家队全家福,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
  关于彩票的奖品,我记得好像分了4档,具体情况有些模糊,只记得头等奖是价值4000余元的一套健身器材(不是录像机),当时有个到北京出差的外地球迷中了头奖,苦于无法带走便捐给了中国国家队,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另外三等奖是“格威特”T恤衫一件,我姐夫中了这个奖,结果把奖品送给了我,印象中这件衣服现在好像还在家里,没扔。
   当年为了促销,任彬、张京天、李松海和胡之刚四位足坛名宿都前往彩票销售点签名售彩,当时最流行的购买方式就是每一种买一张,上面留有几个签名,我现在还有几个同学保留了这一组彩票,我也一样。
   笔者当年作为一个足球迷、如今作为一个足球记者,对于足球这个话题自然感想多了一些。
  14、奖券的诱惑(下)
   和第5、6集《亲家母到俺家》那部上下集的特点相似,《奖券》的下集同样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即和萍夫妇二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同《百业报》的游主编斗智斗勇。
  扮演游主编的是当年因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而为电视观众熟悉的王奎荣,今年已经56岁的王奎荣在圈中被许多朋友称为“老大”,由于他频频出演J_C角色,因此得了个“J_C专业户”的称号。据说他的绝活是背台词——别人一小时背下来的台词他居然能在半小时就解决。他在本剧中虽然出长时间不多,但把一个在社会上行骗的“老油条”扮演得活灵活现,在和萍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架势着实令人叫绝,同和萍的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的姿态相映成趣。
   开头和萍手持纸笔面对录音机苦学粤语后同老傅、志国交流的对话有不少都令人捧腹,其中最搞笑的是和萍向老傅解释的那句:“哇!有无搞错啊!这是广东话,不是日本话啰!香港人统统讲这个话地•••你地明白?”
   七日游——半月游——一月游——半年游——移民,一万——两万——三万——五万——十万,“归了包堆就是:心还不够狠,手还不够辣,血还不够多,头还不够大!”人情世故,寥寥数语蔽之。
   本集最精彩的部分便是《百业报》的游主编凭借着两行伶俐齿三寸不栏舌把和萍应得的万元奖金抽丝剥茧,最终转化为“终身免费使用金刚砂牌手纸”的全过程。
  第一步,双人游变成了单人游。第二步,单人最高标准8000元,但生活上要向最低标准5000元靠拢。第三步,根据规定,领导考虑兼顾群众意见,5000 元变成了4000。第四步,港币-日元-美元-英镑-荷兰盾-马克-法郎-越南盾-一个货币单位,最后余下3000元人民币。第五步,支票下帐要扣 15%,少了450元。第六步,根据税法,又要上缴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只剩下2040元(怎么还剩那么多啊?)。第七步,扣除10%作为“中华金刚砂牌基金会”专项基金,用以资助下一届中奖者。第八步,拿出8%作为义务认捐,鼓励工作人员。第九步,还要扣除5%的风格赞助,用以引诱从来不买这种手纸的顾客。第十步,基建资、绿化费、修路费,卫生费都免了,否则和萍就要倒贴了。(难为王奎荣能够一口气背得下来这么多台词!)
   此外本集还有一个做串场的“戏中戏”,即调解中心的负责人(孟瑾饰)“真龙(聋)天子”劝解一对发生误会的年轻夫妇。老太太的打岔是鲜活的相声语言,绝对是耍贫嘴甚至是冷幽默的最好武器。
   扮演年轻夫妇的两位客座明星需要多提一笔,当时还默默无闻的他们在10年后的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熟悉:
   扮演那个尖酸任性的小妻子是原华,这位来自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女演员出演的很多影片都为人所熟知——《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银环、《梦醒五棵柳》中的夏葵、《一年又一年》里的林平平、《燃情岁月》里的方嘉玲、《老爸向前冲》里的俞慧聪等等。
   忍辱负重的丈夫角色是由郭涛扮演,学戏剧出身、演电影出名的郭涛近几年来拍了不少影视作品。从当年的《活着》、《永失我爱》,到后来的《爱情麻辣烫》、《口红》以及10年来孟京辉指导下的所有先锋戏剧,郭涛越来越被更多观众所接受。
  
  看您的点评分析,对一个在北京度过90年代的非北京人真是一种回忆叙旧加玩味欣赏。这里想向您探讨一个后面某集(约第35集)和平走穴说的两段话:
  昨儿有穴头到我们团来“团”这事,想让我们给出个“底包”,看了我的大鼓说我这活儿还能单“档杵”,每场下来置点儿“黑杵”总比干拿份子强,虽然没“腕儿”那么“嗨”,可也“念”不到哪儿去。
   第十五集 初次下海
  本集正如片名说说讲述的是老傅一家下海经商的故事。首先我们先来一一解释清楚剧中几个关键词:下海
  下海;下海一词的来源最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商场博弈,风险甚大,好比在海洋中讨生活,故称为商海,平常人去经商,故称为“下海”,这个海就是“商海”。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邓公80年代初提出的“改革开放”之际,一些捧着铁饭碗的工人甚至国家公务员看见身边的人远走他乡,到沿海淘金,赚了大笔钱回来,看得眼热,终于抵挡不了诱惑,放弃原有工作下海淘金成为了业余商人,一时间皮包公司满天飞,街坊邻居一碰面张口就是“钢材”、“化肥”、“车皮”,当然一般当官的停薪留职都很让人羡慕,一出单位就成了经理,但真正弄到钱还是少数人而已。
  好了言归正传,在九十年代末的中国流行着一句话:80年代下海,90年代炒股,(我顺便加上一句,二十一世纪炒楼)。在我爱我家中,老傅一家有四次真刀真枪的下海经历,第一次是和苹夫妇的柑桔买卖,第二次是和苹的走穴行动。第三次是贾志国卖包子,第四次就是贾志国开公司。
  故事的开始是从贾志国跟和平借钱开始的,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得到一句:忍着吧你,像咱这种靠工资过日子的,难!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父母的工资才200块左右,虽然温饱没有问题,但是手上不免有些捉襟见肘的。
  和萍所在的剧团在后面几集中给我们透露的信息是好像经营得并不好。在《死去活来》中,李成儒扮演的工会主席,在和萍炸尸后说她是不是对没有评上职称表示不满。所以即使是国家养活的剧团,对没有什么职称的和萍应该说工资也是偏下的,后面和萍说大半年的工资是1000元,由此可以推断出和萍月薪是 140元左右(小保姆也要100,和萍在《死去活来》中说的一句,我奔命似的给你在奔啊,原来竟是实话)。
  贾志国的职务处级干部,虽然工资在普通老百姓中应该算不错了,但是跟如今2007年的公务员的处级干部的待遇是天差地别的。更何况每个月的工资要留一部分给园园上大学的,在和苹的走穴失败一集中,贾志国说她俩有存款七八千块,俩人结婚才十几年,能够存下这么多钱,可见平时花钱是多么的省!
  读过大学贾志国一直有语出经典的话出口,例如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敢把皇帝拉下马,还有这次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让人听了忍俊不禁。
  和萍虽然文化不高,但是损人的本事则一点也不比她妈差:你也好意思比,有你这模样的刘文采吗?还整天人五人六的还夹个皮包,说皮包都抬举你,人造革的,哎哟,碰巧了呢也能坐回小汽车,还没人擦车的挣得多呢。
  志国:这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正在着手解决。
  区区一段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则是暗示了此时全国正处在贫富开始分化的社会转型期,不管黑猫白猫,反正有一拨猫已先富了起来。当时的公务员们每天夹着公文包,不屑于与他们家的老弱妇孺、社会青年同流合污,可当他们碰到大款时包里的钞票又不免让他们有些气短,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下海经商,一个是等待国家解决。在接下去的剧情中,贾志国还是代表着广大坚守阵地的公务员们的。
  
  做为为投机倒把代言人的志新和艳红此刻正好出现了,从而带出了本剧中的“金蛇郎君”――大赔。这个没有正面出场的角色。大赔,大赔,不赔才怪。这笔生意还没有做,就已经赔定了。
   关于这笔柑桔生意,一共是二十万元RMB。按照评价价两毛五分钱来说。
  大约是八十万斤。的确是够气魄的。在老贾家眼里简直可以大到上市了。(不是菜市,是股市)。
   买了2000元的股份之后,夫妻俩被志新的一顿市场分析吓得半死,志新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内部调剂,从而降低风险的办法。
   这里顺便说一句,志国提到的二毛五分钱的凤凰,我特地调查了一下,还真的有,不过如今已经停产了。理由是利润较低又焦油含量大。由此可见是一种没钱的烟鬼才抽的烟。关于香烟以后在《健康老人》一集中再仔细研究。
   中国人有句名言,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到老傅自然是马屁先行了。
  和平:(端茶),爸,您喝茶(傅老笑接过),哎哟您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真好,可我得批评您,您得注意休息傅老:这个,一天不看报,等于睡大觉嘛,哈哈……
    和平:(傻乐)(坐),爸那报上关于商品经济实行股份制有什么新消息?您回头抽空儿给我辅导辅导……像我这种水平比较低文化又不太高的同志有时候还真跟不上形势转不过弯儿来……
  傅老:可以可以,不懂就问嘛,这一点你比他们别人都强和平:爸,关于这股份制吧我有点看法我提出来跟您探讨探讨啊……我体会吧,就这股份制吧,就是把群众手里边这些个游资,集中在一块堆儿,投入到国家建设,您说是么?
    傅老:啊,是吧,我看是这个意思和平:啊,我虽然不是干部不是党员啊可我想起个带头儿作用,今年呐四川的甘橘又喜获丰收,可是产品压在产地运不出来,哎哟,可把当地Z_F给难坏喽……现在决定呐,国家集体个人一块堆儿上,燕红有个朋友正在集资办这个事儿,我跟志国呢从银行里敢出了一部分存款买了一部分股份,啊,赔不赔的赚不赚的我们都不在乎,主要是支援国家,帮助农民兄弟……
    傅老:这很好嘛,你们能有这个觉悟进步很快呀……
    和平:也是咱革命大家庭对我的教育……本来呢,我跟志国说啊,想问问您愿意不愿意买点儿,可是志国说您年纪大了,跟不上新形势了,有的时候冷不丁儿下来一新精神,您还真跟不上,哎哟,说要允许人有一段长时间的过程相信您早晚会转变的……
    傅老:胡说八道嘛,我怎么会跟不上形势么?这个这个,这简直是污陷嘛这是……
  哈哈,鱼儿上钩了。不过别高兴的太早。只是一条小鱼。狡猾的老傅才买了200元而已。
  郭德纲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好凑热闹。于是一家老老小小都理所当然的参加到了这个成为“生意人”的活动中来了。
  志国:(看报纸)唉好消息好消息,这儿有封群众来信,批评今年的水果市场供应量不足,特别提到了品种单一问题,除了苹果就是梨呀,咱那甘橘有戏啦……
    和平:哎哟咱那两千……
    傅老:哎呀我那二百……
    小凡:哎哟,我那二十……
    小张:我那两块……
    圆圆:我那两毛……(向志新)二叔,你那二分也赔不了了……
    志新:不是你说来个人一瞅这一家子人都什么毛病啊……
    ********************************************************************************(志国和平傅老在客厅看电视,天气预报报大雨)
    志国:完了完了完了,要这么连着下雨多好的甘橘也得烂光喽……
    和平:哎哟我那两千……
    傅老:我那二百呀……
    小凡:(上)哎我那二十……
    小张:(上)我那两块……
    圆圆:(上)我那两毛……二叔,你那二分也吹了……
    志新:我找燕红算帐去,这好好的一家子毁她手里头了
  这里告诉我们,做生意有多么大的学问啊。需要随时掌握市场,政策,乃至气象信息。
  幸好结局还算圆满,钱大多数都让老傅赚去了,不过老傅这钱迟早也要吐出来了的。在后面和萍走穴失败那一集中,老傅就出了2000。
  这集在我爱我家中算得上上乘之作,特别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算是给想下海或者已经下海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吧。可谓是喻教娱乐两不耽误。
  
  16集毁我爸一道
  这一集我们首先来搞明白什么是毁我爸一道?其实我们只要把这个毁字解释清楚就可以了。百度里有对毁人不倦的解释:就是在暗地里弄你。说明白点就是玩你。 这样一解释,这集讲的内容就马上一目了然――老傅要被耍了。
  本集因为有比较多的客串人物,所以有必要先介绍一下。
  交通J_C——刘小宁 我提一个人的名字大家就知道了,《历史的天空中》国民党军官石云彪的扮演者。实力派演员。
    女中学生刘爱枫——宁宁 非常有潜力的小演员,可惜因为名字太普通,我搜索不到她的任何资料。
    合资公司职员——刘金山英达剧的常客了。 假大款专业户,这次客串一个女士用品厂的外企工人。在中国影视圈属于半红不红的人物,由于接拍了小兵张嘎的胖翻译,获得了成功,又成了胖翻译的专业户。最近在英达的《地下交通站》中扮演胖翻译。我个人感觉他的表演水平一般,没什么突出的印像,在本集中还没有上面那个扮演中学生的宁宁演的好呢。
    退休女工——唐纪琛 中国实验话剧院的演员,声音非常有特点,外貌不显山,不露水的,本集客穿退休女工人。狡猾狡猾的就属她最厉害。哈哈,后面还是居委会马主任的扮演者。
  这集一开头,写相声为特长的梁左先生就给我们抖了个大大的包袱。
  于大妈:你们家老傅啊,在路口儿上,让人家给撞了!(众人急)好几辆自行车啊,一块儿撞的他,看样子啊,可不轻啊这下儿……我呀正好上菜市场买菜去,刚从菜市场出来啊,我心想啊,在到肉市去转转,人家都说啊,早上起来那肉啊,是昨天晚上刚宰的猪……
    志新:唉唉大妈,您先别说宰猪的事儿,你先说我爸
  于大妈:这不,我还没到宰猪那地儿就听你爸爸叫唤了……
  我个人认为,我爱我家最大的成功,就在于梁左先生这位写相声的高手来写剧本。这就好比让相声演员来说评书,其造成的结果就是搞笑程度要远远大于普通的情景喜剧。这在后来的实践中也证明了,同样的导演,同样的演员,临时家庭,家有儿女,地下交通站等片子完全达不到我爱我家的高度,照理说,英达拍了那么多情景剧,水平应该有长进了,但是很遗撼,事实告诉我们,情景剧的好坏,灵魂是编剧。
  这集当中,我家中的几位人物很罕见的成了配角。而戏份完全落到了“撞人”的三位肇事者身上了。
  先来说一下女学生刘爱枫,我个人觉得这个女学生绝对不一般,跟贾圆圆有得一拼,她说出的话,甚至比大学生的贾志国更加深奥。
  今天我就来学一下刘心武老师,彻底,深刻的研究一下这位刘爱枫同学的话到底语出何典。
  刘同学:好!群羊领路靠头羊,陕北起了G_C_D,头名老刘二名高岗。
    志新:嗯?
    女学生:嗯,对不起,后面的几句话是我们的课文,一顺嘴我就出溜了。
  群羊领路靠头羊,陕北起了G_C_D,这两句话应该是一起的。因为根据百度上的考查,在陕北的确有这两句话。但问题是头名老刘二名高岗这句话的来历就有点疑问了,因为这句话跟前面两句根本不挨着。
  我做为读者是一头的雾水,幸好后面女学生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再一查,原来二三两句连起来是诗人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中的一句。这话应该到这里就完结了。
  但是非常的凑巧,我找到了焦作日报的一份数字报刊。上面写着:我还读过大哥的一本语文课本。那本课本应该是解放区出版的,里边有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诗里有“陕北起了G_C_D……头名老刘,二名高岗”这样的句子。1979年我再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头名老刘,二名高岗”这一句已经被改没了...
  关于高纲的简历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一条
  1955年3月,在中国G_C_D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F_D联盟的决议》,开除了他的党籍。
  
  
  由此可见,从理论上说,至少在79年以后的课本应该会删除头名老刘,二名高岗的话。所以刘爱枫说的我们的课文,应该是不成立的。那么梁大神为什么会这样写呢?这恐怕只有去天堂去问他本人了。
  
  刘爱枫:(起身)昨天这事儿啊,主要是由我引起的,古人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应当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
  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做为一个中学生,能够说出始作俑者是比较正常的,但是能够说出八个字就有些夸张了。
  根据我的多方考证,这句话出处是:《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根据我对我爱我家中的仔细观查,编剧梁大神对六十到八十年代这段时间还是非常的怀念的。甚至专门写了一集和萍回到文革时代的戏。
  那么这和《孟子•梁惠王上》有关系么?当然有,有史记载的,最有名的一个人讲这句话就是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痛斥那些执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导致人民饿死的人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好了多的,我就不说了,再乱说J_C叔叔要敲我的门了。
  刘爱枫:蛐蛐也是肉阎王还不嫌鬼瘦。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的有意思,我估计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说。我查了一下,并没有引自什么经典。可见是我们中国劳动人们发明的。
  关于刘金山和唐纪琛的话就没有什么好考据的了。
  下面我就从他们围剿老傅的车轮大战来研究一下他们到底谁才是高手。
  刘爱枫同学:怎么办,只要能赶快让我上学,昨天耽误一天课今天耽误一天课,这不耽误我长大以后建设社会主义么,老同志,您打下的江山,您能放心么?
  这段话说得非常的漂亮,有一种五十年代末中学生的风格,特别是最后一句老同志,您打下的江山,您能放心么?更是完全征服了老傅。打分的话,完全可以得A。
  刘金山扮演的外企工人:这事儿,哎呀您说这事儿我在这中间呢就起了个这么个承上启下的这么一个恶劣作用,我在这儿向您深刻的反省(鞠躬)
  
  这话说得,哎,我给俩个字的评价,没水平。一点动情的地方都没有。得分D.
  最后是狡猾狡猾地“未来的居委会主任”出马了(本来我是不想全抄下来的,但是这段话实在是太精彩了,就破例全摘录了下来):……关键,关键是我撞了您,您是谁我是谁呀,啊?听J_C同志介绍,您是一位(放慢)老同志啊!(傅老笑)解放前您跟着M_Z_X呀,就替我们穷苦人打江山呐,那大江大浪您都闯过去了,末了您走路上倒让我把您给撞倒了……
    您瞧我办这事儿,八十岁的老和尚娶媳妇啊——这不是没有的事儿嘛;整个儿是啊面茶锅里头烹秤砣——混蛋沉底儿带砸锅;十个压路的碾子坏了两个,您猜怎么着——我是八个丫路啊我(给自己嘴巴子)!哎哟……
    傅老:唉也不必把自己说的如此不堪嘛……
  这里连说三个歇后语,都是不经常用的,不禁更加佩服梁大仙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哈哈。
  姜毕竟是老的辣,不但否定了自己所有的责任,还利用傅明老人的年龄和职务,提起了万恶的旧社会,试图引起共鸣。最后一句更加历害。解放前您跟着M_Z_X呀,就替我们穷苦人打江山呐,那大江大浪您都闯过去了,末了您走路上倒让我把您给撞倒了。跟着M_Z_X打江山,那是什么人,自然是开国元勋!老傅这时已经彻底缴枪投降了。好一张厉嘴。满分A+!!
  关于最后赔钱方面,我觉得还是这位宁宁同学表现是最好的。
  刘爱枫同学:我现在就有两块钱四毛钱了,是我妈给我放学以后看场电影买包话梅喝杯饮料的,本来我想省下来,捐给贫穷地区失学儿童,得了,捐谁不是捐啊,我捐给您得了(上前欲给傅老)
  话说到这里,只能再一次对梁左先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第17集 不速之客(上)
  葛优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演员,年轻时长得颧骨突出,非常的有坏人像,扮演“刁时贵”,“李梅亭”等角色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但是年纪大了反而越来越顺眼了。如今成为中国一线的男明星。
  我个人认为葛优扮演的纪春生在这集的表现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至少和“亲家母”扮演者韩影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觉得问题就出在出场上,亲家母住进傅家的理由是家里装修,理由比较合情合理。而纪春生却是被和萍捡进家的。并且一家人居然还让这么脏的一个人住了一夜。说白了这是编剧硬塞进据情的一个人物。所以上集中怎么看怎么别扭。下集因为看习惯了,也就没有太多的排斥感了。
  不过别扭归别扭,我认为不速之客这集最大的供献在于发明了两句教科书般的搞笑台词。
  一:春生:大姐,我这么吃觉着不踏实,
  和平:咳,甭客气,就跟在自个儿家一样,啊?
  春生:不是客气,您家有蒜吗?
  这句话今后被小品影视所广泛的应用,衍生出各个版本,比如吃饺子,有醋么?
  吃方便面,有火腿肠么?这跟如今网络上,《孔乙己》的N个版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句是:春生:就算她是张曼玉林青霞----
  和平:也坚决不答应?
  春生:再说吧……
  这句话:也同样衍生出了N个版本,只要换个名字就行了,具体什么小品,年头太长实在是忘记了。反正是经常听到就是了。
  上集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纪春生口中的让水代替汽油的发明。水变油已经被证实是伪科学,根据我的调查,这是1992年发生在我国的一个真实的,震惊全国的案例。发明人是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叫王洪成的东北人,他用(1)许愿、表演;(2)要求物质赞助;(3)快投产时便开溜的手法来诈骗钱财,造成了国家四亿多元的损失。
  这就是《我爱我家》,打击伪科学(这在今后还有很多),喻教娱乐两不耽误。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0:29:04 | 只看该作者
  第17集 不速之客(下)
  下集中,葛优对混混的扮演明显越来越游刃有余了。其最大点睛之笔就是春生说道:我琢磨着,炸酱面----该下锅了吧!时的一跺脚,这一脚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怎么学来着?这样?这样?---脚再拖点地!)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哈哈。
   最近肉价,物价通通上涨得一塌糊涂,笔者很久没有肉山酒海的吃上一顿了。这集以饺子为开头,以饺子为结尾。我就顺便来研究一下老贾家的饺子解解馋。
   说到吃饺子方面,我爱我家很多集都有介绍。根据我的观查,老傅一家平时的伙食基本以素食为主。所以每周固定的饺子是全家最大期望。
  根据我的观查,老傅家最少有做过四种饺子,小白菜陷,茴香陷,三鲜馅,鸡蛋韭菜馅。再进一步调查,北方人除了鸡蛋韭菜陷的饺子,其他三种都是加猪肉的。当然,生在南方的我,从小吃到大的都是葱肉饺子,全是肉,过瘾啊,哈哈。
  北京94年的猪肉价格应该在6块多钱左右,根据《一仆二主》中小桂:……您一天就吃八十块钱呐,这可是俺们全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可以得出老傅一家每个月的伙食费在320元左右。全家不算贾小凡,(其实也要算的,这丫头有好吃的都回来的,但是考虑到圆圆食量小所以俩人算一人)。老傅,和萍,志国,志星,小凡,圆圆,小保姆。六口人每人每天的三餐伙食标准才2.13元。所以要想吃猪肉,只能从牙齿缝里省,等熬到了周末才能好好的吃一顿打打牙祭。
  由此可见,九十年代初期,普通劳动人民还远远没有达到天天吃肉的生活水平。
  
  第19集 大气功师
  我认为本集不是我爱我家中最搞笑的一集,但确实最有科教意义的一集。
  在片子中,编剧对太极混元功的评价是贬义的,因为片中此功提倡的是跟法&功类似的,生病不吃药理念。但是我要说的是,太极浑元功和之前的大碗捕鼠法的遭遇有点类似,有被编剧一棒打死的嫌疑。根据我的调查,我国确实是有太极浑元功,的确有其它气功养生却病、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效,但是再好的东西也有鱼目混珠的情况存在。
  片子一开始,老傅一个在客厅里手舞足蹈,就让感觉感觉出一股妖气,让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不过幸好这只不过是编剧的一个大包袱而已。第一部分在老傅徒手劈砖的惨叫中快乐的收尾了。
  在这其中,志新的一句:打鸡血吃醋蛋喝红茶菌做甩手操爬行运动倒立疗法您是一样儿没拉下!估计有很多朋友都没太听明白。
  现在我就来一一介绍一下。为了去除枯燥的说教,我尽量说得生动点。
  打鸡血: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梁大神对文革时期是有特殊感情的。打鸡血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一则非常有意思的 “传说故事”,建国初期某国民党“中将”军医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判了死刑,行刑前献出这个“秘方”以求自保。称,其疗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治愈百病;在台湾的蒋介石就靠鸡血活着。于是当地行政首长依法办理,还有一帮效仿的下属。文革中该首长被批斗,在催逼追问下坦白了打鸡血的事情。于是被当作“延年益寿,抢班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深揭狠批,并印上传单,广为流传。是流行于1967年的一种保健术。前后历时大约10个月左右。
  关于疗效,笔者不敢妄自下结论,只能说五个字――小心禽流感。
  吃醋蛋:事关生死,笔者建议:听医生的。
  喝红茶菌(又称海宝):是日本传过来的舶来品。我再一次申明,我不是医生,如果你一定要我说有没有效果的话,那就去听姜昆的相声《红茶菌和打鸡血》。
  甩手疗法:也是文革时期的一种保健术。本人看东西,向来只看感兴趣的,别的毛病能不能治我就不说了,我只说一样(壮阳功能),相传古希腊时苏格拉底坚持实用甩手疗法,他老人家60岁还娶妙龄少女为妻。
  爬行运动:大家不要误会,爬行运动可不是人在爬,而是乌龟在身上爬的爬。方法是让病人平躺在床上,将小乌龟放在病人的肚皮上任其自由爬行。乌龟爬着爬着不再向前走,那停留处就是生有肿瘤的地方。所以“神龟”可探查疾病。更神奇的是据说将乌龟放在生癌的体表部位,让它趴着不动病症就会“不治自愈 ”。 这是风行于1970年代末期的民间偏方,流传的范围不广。是这个年代可信度最低的治疗方法,也被径直称作骗术。
  倒立疗法:希望哪个读者能够发扬一下神农唱百草的伟大风格,把效果告诉我……。
  在小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编剧非常巧妙的让老傅说了一套江湖上卖狗皮膏药人的套话,从而给太极浑元功下了定义。当然,这其中说大鼓出生的和萍的表演是最让人捧腹的。
  笔者最喜欢的伪科学伪科学斗士司马大师终于出场了,而这集的下半集也更像是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了。
  我估计99%的观众不会去学手指插电扇这一招的,我不知道当初的宋丹丹是不是真的用手插进电风扇里面。反正我是不会去学的。
  整部片子看完之后,更加觉得像是看一集搞笑版的走进科学。再次感谢编剧的用心良苦。
  
  第20集 心中的明星
  本剧的引子是一本叫《当代青少年益友》的刊物,关于我爱我家中的道具我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尽量找有趣味的一一介绍给大家(例如名门之后和萍看的《历代昏君奸臣恶霸土匪传》,老傅家墙壁上老骥伏枥这张字的来历等等。)
  经过我的初步调查《当代青少年益友》这本刊物是虚构的,想想也是,梁大神用嘲讽的笔法,讽刺这本刊物为了广告费和销售量,不惜刊登骗人广告和提倡崇港媚台的不良思想。如果真的写上《少男少女》等全国十佳杂志的真名,恐怕就要对簿公堂了。当然这事也就是在94年,人们普遍没有炒作的意识,要放在现在,嘿嘿,恐怕连主编带作者都要一网打尽了。(本人家里有从堂姐那里骗来的N本9394年的少男少女,仔细看了一遍里面的广告,还真有吹嘘四周彻底治疗近视眼等类型的骗人广告。)
  闲话少说,今天的主角又是一个不出场的“金蛇郎君”。我堂姐年轻时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贝克汉姆――天皇巨星张国荣。
  剧中圆圆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中一段话:我还知道你最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最亲近的朋友是哈巴狗……你最热衷做的游戏是婚外恋,最爱吃的零食是臭豆腐……还有绯闻女友叶子贤。
   首先我不是张国荣的粉丝,对他不是很了解,所以对以上的话一直表示怀疑,特别是吃臭豆腐……。
   为此我特地去了张国荣吧,调查了一下。现在公布调查结果。
  最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错误,正确答案是白,黑,兰,灰。(差太多了。)
  最亲近的朋友是哈巴狗:应该对吧。表准答案是小狗,(好像哈巴狗都是小狗的。)。
  你最热衷做的游戏是婚外恋:张国荣结过婚么?(我开始怀疑编剧的资料的来源问题了。)
  最爱吃的零食是臭豆腐:虽然我不是哥哥的FANS,但是说话可要负责啊,香港有正宗的臭豆腐卖么?哎。正确答案:海鲜,芒果。
  最后最后,是老夫最感兴趣的绯闻了。
  绯闻女友叶子贤:我首先发布国际A级通缉令,到底谁是叶子贤!!!谁能告诉老夫?根据我的彻底审查,哥哥一生有七位女友(韦小宝再生?)。分别是,毛舜筠,雪梨,倪诗蓓,周秀兰,何超琼,梅艳芳。最后一个是李丽珍-(特别嫌疑人,唯一和张国荣传过绯闻的,而且拍过什么片,名声不佳。这和圆圆文中因为她是一个坏女人,同她拍挡会影响你的形象的话有点像。)
  言归正传,回到剧情,这集的故事性应该说非常的好,非常的流畅,唯一遗撼的是张国荣本人没有上场。当年我看这集的时候,最后激动的不行,还以为张国荣真的来了呢,结果出现的是哥肥头大耳的家伙,哎。
  真实的情况是,张国荣本人实际上已经应英达的邀请,并且到了拍摄场地,只是我家中的一个重要演员,突然去了石家庄,导致戏不能拍下去。据说哥哥还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离去的。
  写我家时间长了,就多了个考据癖的毛病,什么事情我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和平:天皇?日本人?我记得上回来那天皇是老头儿啊怎么这么年青了?
  日本天皇94年前来过中国么?答:来过的,199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应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邀请,这年10月23日至28日,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首开天皇访华纪录。(虽然不搞笑,但是大家要记住,我们是怏怏大国,要有容人之量。还是要允许人家上门来道歉的嘛。)。
  
  圆圆:据我所知,他是在英国念的大学。这话是对的,(只是大家要注意,圆圆只是说哥哥念的是大学,并没有说在英国大学毕的业。),因为张国荣最后的学历是――英国里兹大学纺织系,一年级。希望哥哥的(遗)粉丝们。(为什么说遗?中国不是有遗老遗少这四个字么?)以后不要说哥哥是英国大学毕业之类无知的话。
  和平:这钱那钱,都收到(戏味)民国三十七年啦……。根据我老人家查证,这句话来源于文革《十大样板戏》的《杜鹃山》的唱词――可是你们的田赋钱粮、苛捐杂税, 已经收到民国三十七年啦!(即1948年)。
  志新:今儿是张国荣霸王别姬首映式。(地点有些疑问,应该是在93年上海大光明举行的首映式),不过这一点可以理解,这一集的剧情需要首映式在北京。我之所以要说,是怕哪位电影学院的学生在入学考试的时候被《我爱我家》误导写错了。那对我国影视界的损失可是不可估量的。 。
  
  第21集 女儿要远航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自己伟大的梦想,每当老师问起学生们自己长大了想当什么的时候,每次整个教室不是将星闪耀,就是科学院的院士遍地跑。
  九十年代初的学生,特别是大城市的学生是很幸福的,他们可以参加各种少年宫活动,因为没有网络的干扰,他们的思想相对也要纯净的多。
   本集讲述的是圆圆想要当航海家的故事。评良心说这集剧本是写的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因为从台词上看,基本没有多少笑料。完全是靠演员本人的夸张表演来达到喜剧的效果。
  剧本里面的航海专业词语,我这次没什么兴趣去一一考证,只是建议观众不要以里面的专业词语的解释来付诸实践,倒不是说里面的用词有错误,我只说一句,毕竟十三年过去了,当年的国际海洋法有可能修改了某一点。
  本集说白了没什么东西好考据的,我只好来说一下,志国,和萍,小凡,志心,老傅五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吧。
  和平B+:教学任务-航海数学课。具体没什么好讲的,说话还算通顺。以圆圆的智力还可以应付。
  老傅B:教学任务-航海政治外交课。发音模糊,念字费力。内容枯燥。上帝啊,您老还是去党校当老师吧。
  志新D-:教学任务――航海潜艇课:发音有如天外之音,蹦豆似的念字法,让学生听后有毛骨悚然,想撞墙自杀的感觉。
  小凡A+:教学任务――海洋动物学。一副水灵灵的大眼镜戴在一张俏脸上更显得可爱不凡。不愧是中文系的高才生,语音清脆,吐字清晰。完美的老师形象,无可挑剔。
  志国A:教学任务――海上救生课。中规中矩,有着大学学历的他,教个小毛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我怎么没托生个这么好的爸?)
  
  第22集 原则问题 (上)
  白天刚刚看了周董新片《不能说的秘密》少年时美好的初恋的确令人难忘,下午为了写我家又看了一遍我爱我家第二十二集-原则问题)。当老傅用略带失忘的语气说:文怡呀,你都老成这个样子了?我心中不禁一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遥想五十年前,女生亭亭玉立,芙媚多姿。男生……也就那么回事吧。
  电视广告上曾经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女人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月亮(为什么说月亮?不懂了吧,哈哈。潮汐懂不懂?还不懂?那就算了,自己查资料去)而是时间。郭德纲老师不是经常唱么:人说岁月催人老,难得笑春风秋月,红颜不再当初……。
  我个人认为,这一集纯属是挂羊头卖狗肉。标题上说的是党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围绕着贾敬贤同志年轻时有没有头尝禁果的问题来展开剧情的。
  本集一开始,就用一个神秘女同学的电话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好奇。特别是一个非常有品位的女性名字――文怡的出现。更是把观众牢牢的按在了电视机前。
  俗话说得好,高人通常是不轻易出场的。所以尽管老傅急得上窜下跳,六神无主,文怡女士千呼万唤就是不出现。还记得周星星版的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格言么――美女是需要用绿叶来烘托的。于大妈于是就很荣性的成为了绿叶。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为了大家对文怡女士的相貌不太失忘(毕竟是老人嘛)。用于大M_D出现来给观众打打预防针。
  由于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所以我家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对此事的各自的看法,当然语言是天马行空非常搞笑的。所以这集的可看性比上集航海家要明显增强了。
  傅老的一句:可是书香门地大家闺秀,啊,在学校那会儿吃饺子的时候,人家是光吃肚儿,不吃皮儿。立刻把一个活生生的少年文怡调皮可爱的样子呈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文怡MM,你咋还不出来嘛。
  
   原则问题 (下)
  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认为文怡女士年轻时绝对是一个漂亮女孩。至少在我爱我家老年美女中排在前四名是不成问题的。还有俩是谁?满清贵族后裔胡伯母,和老傅一起唱歌的吴老师,以及老傅已经去世的发妻。(小凡长得那么漂亮,肯定有遗传)。
  本集下半部主要是老傅和文怡女士之间关于在学校读书期间有没有偷吃禁果来展开的。这其实正是观众们内心最渴望的一种故事情节。
  按照文怡女士叙述的故事版本是:贾同学在年轻时和文同学是非常谈得来的好朋友。贾同学经常以灌输革命抗日理论为由去女宿舍找文同学聊天,并且一聊就是深更半夜的。直到有一次被迫留宿女寝室,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贾同学在不久后参加了军队,而文同学未婚先孕把孩子抚养大。
  我们不来考虑未婚先孕这件事情的真假,至少从老傅认可的部分,我们可以得出文女士就是老傅的初恋情人
  应该说文怡女生尽管过了五十年,但还是保持了一个少女的情怀,这从他话语中就能感觉得出。
  文怡:敬贤,你革命你没错,难道我有错嘛?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不愿意离开家庭,不愿意离开学校,难道有什么错嘛?(撒娇)
  相比之下,经过三反五反,农业学大寨和文化大革命洗礼的老傅显然要事故的多。
  傅老:咱们都没有错,咱们都应该把仇恨集中在四人……集中在旧社会身上嘛。
  关于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编剧故意写的。梁大神对文革有特殊感情,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二种是老傅说错了,导演来了个将错就错。
  本集编剧还用文怡的口告诉我们,谈对象最好是要在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要想更进一步,就最好喝点酒,一不小心就……。哈哈。
  关于文怡说的物质调配的批文,我认为不过是剧本中的一个道具而已。
  最后一部分就是贾家儿女接受未来二M_D检阅了。
  从大家的高兴程度上应该说,我们尽可以把文怡女士当成老傅已经去世的妻子的样子来看。或许这就是编剧更深一层的含义吧。因为以后贾夫人的名字在很多剧集《近亲》《芝麻开门》都有出现,文怡女士的出现也算是给我们一个实体的傅妻样子的蓝本吧。
  
  23 双鬼拍门(上)
  本集故事反映的是困扰城市外来务工者近二十年的工资拖欠问题。题材是非常不错的,非常尖锐的反应了中国的社会问题。但是做为喜剧,我认为这集是非常不合格的。
   首先我认为本集两位客串演员谢园和李梅的表演不是很好,包括后来的李雪健也是不行,这和《奖券的诱惑》中尤主编的扮演者王奎荣以及《亲家母到俺家》中的刘影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不过表演不好全推到演员上面也有失偏颇,剧本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不可否认的。(我们不能要求编剧集集精彩,武林外传八十集,最精彩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包括我写影评也不能做到集集精彩。)
  话题回到两位客串演员上。
  谢园:男,1959年生人。职业,演员。生平最佳成就。1992年获中国电视飞天奖和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虽然现在不是很有名,但是当年谢园可是以大腕的身份参加我爱我家演出的。在里面对农民工角色拿捏得多少有点神经质,说话时乡音太重导致观众听得不是很清楚。
  李梅::大陆著名演员,年龄,可能四十五左右了,至今仍然活跃在荧屏上,在各大影视剧中担任配角。本集一开头,编剧快刀直入的编造各种理由把老傅一家人都弄出了家门,从而给两鬼大闹天宫提供了场地。有些地方说话虽然有点好笑,比如春花:在包工队呢就看你俩眉来眼去的,舅舅搂着外甥女儿,舒服一会儿是一会儿!
  宝财:呢说春花,你怎么进城不到半年学的是又反动又黄色!
  话虽然很有意思,但是因为事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反而要为他们俩是否犯罪而担心。
  所以我认为这个上半集是失败的,其最大原因在于编剧对事情的叙事方式有点混乱。希望下半集老傅和于大M_D出现能改变现状吧。
  
  双鬼拍门(下)
    
     相比上集,由于有了老傅和于大妈两个重要实力派演员的加入,下部剧情明显好看了起来,而谢园和李梅由于有了高手配戏,表演也有了明显起色.
     编剧似乎也意识到了上集剧情台词都有些单薄,所以下集添加了很多有内涵台词和包袱。
     关于台词,梁大神在文中多次使用了最擅长的三反五反和文革时期的用词,例如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划清界限 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群众联防抓坏人 把矛头直接指向四个现代化 反动宣传 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等等,下面我来稍微的解释一下,给大家补补文革理论这一课。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这句话易中天先生的解释是对于那些做恶的首要人物必须给予严惩,对于那些胁从犯错的可以免除处理或从轻处理。出自《易中天品三国》.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那种风声鹤砺草木皆兵的非常时期,首恶”就是直指那些F_G_M份子罪大恶极、不思改悔者。“必办”通常是指坚决的镇压,包括处以重刑和极刑。
     “胁从不问”是相对“首恶必办”而言,指对那些被欺骗、收买、裹胁、强迫参加F_G_M活动的分子,未作或未作较大坏事,凡是能够放弃先前立场,不继续为害的,均给以宽大处理,包括释放、不逮捕或者免除追究。
    
    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一听就是一句民间谚语,来源于老百姓平时的生活.不过对于G_C_D来说,这俨然就是一句军事用语,在各大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队**,或者日军排着一字长蛇阵走在两山相间的峡谷中间.突然山上发出两颗信号弹,随着开路和末尾的车子被炸,敌人很快就被包了饺子.那位观众要说了,那也是发生在50年以前的,跟你说的文革有什么联系?
    当然有拉,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九七零年据说苏联军队旦夕就要打到京城。中央紧张得不得了,我们的战略是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眼见修正主义就要灭亡了,各家各户也得准备准备。于是院子里人心浮动,打算丢掉瓶瓶罐罐逃难。赶着牛羊驮着棉被趁早别想,人家讲苏军从蒙古经张家口到北京,也就是一转身的功夫,三十八军虽说是万岁军恐怕指望不上。家家户户收拾到一声令下急行军一晚上渡过黄河的水平。备战的气氛也影响了平民百姓,周围的居民也成天苦瓜似的走来走去。梁左那时应该也住在北京.所以那种紧张的气氛一定会深深的记忆在他的脑海当中.
    
     划清界限:这个很简单,大家一看就明白.在《亮剑》书中,文革时期李云龙因为强攻造反派被抓了起来,政委马天生对前来探监的田语就说过划清界限之类的话。区区四个字,在那个年月也不知道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群众联防抓坏人:取自梁左相声《家庭怪事》,姜昆说的,非常不错的相声,给大家介绍一下。
    把矛头直接指向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过,危害党危害了人民,不管岁月更替,时代进步,这句话永远都适用,只要在把矛头直接指向×××改一下就可以了。在文革时期通常就是:矛头直接指向党的领导。矛头直接指向M_Z_X,林副主席,等等。
    人民内部矛盾:关于这一点1957年2月,M_Z_D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什么?你不知道讲的是什么?
    大胆!伟大领袖的话居然都敢不听,这简直就是把矛头指向党的领导,本作者要跟你划清界限,报告Z_F,把你来个首恶必办,别跑,你拦着他,你堵着他,你截着他, 群众联防抓坏人,大家关起门来打狗堵,堵住笼子抓鸡还怕他跑到美帝国主义那边去不成?就算跑过去也不怕,M_Z_X说过,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大不了打过去抓人就是了。
    言归正传,回到剧情。一开始是老傅一个人对付两鬼,因为做为放人筹码的宝财的身份证被志国拿走了,这场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困难。这让我想起了这几天发生的韩国人质绑架事件,塔利班武装绑架了韩国人,却要求释放美国人抓的塔利班成员。所以尽管老傅说了一大堆话,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接下来就是于大妈出场了。于大M_D如此出场,完全是教唆性质的,当然这是喜剧的特色。当看到于大妈在前面说,后面傻丫头听他的话笨手笨脚的笔划着,其产生的喜剧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这让我想起了相声的一种形式,双簧。其唯一的不同,就是说话的人在前面了。
     接下来于大妈和老傅的对话把情节越来越推向高潮。
     一个是退休老干部,一个是芝麻绿豆大的居委会主任。从地上滚到芦席上,仍旧是个平头老百姓而已。可是俩人都抱着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的心态来对话,从而引出笑料不断。最典型的就是下面两句。
    
    于大妈:唉不不不老傅啊,我是居委会主任,是联防队的队长,是小区主要负责人之一呀,啊,这呀我还得上,干部嘛就应该冲锋在前,不能让群众吃了亏呀……
    傅老:什么?你是干部我是群众?1945年当时我……嗨咱俩还争着送死干什么呀?
    
    两人当即决定抛去成见,放弃内战达成临时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傅老:思想政治工作那可是我们的传家宝啊,当年我们就是靠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了几十万国民党嘛,连老郑那种顽固分子后来不也起义了嘛,这两毛贼岂在话下……。
    不可否认,老傅的话没有虚讲,甚至还说少了。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投诚部队不下百万。至于俘虏过来,今天国民党战俘明天解放军战士的情况就更多了。在前几天的《粟裕大将》的记录片中,国外的评论家对于徐蚌会战(淮海战役)的评论竟然是--国民党打败了国民党。由此可见国民党俘虏对战役人员补充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到底是女孩子心软,春花第一个投降了,宝财虽然顽固,但是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0:29:27 | 只看该作者
  第25集 爱你得商量 (上)
   这一集简述的是小凡喜欢上了已婚的孟老师,家人决定一块儿批斗孟老师以使小凡死心
   不可否认,不管在什么时期,大学都是社会超前文化的发源地。当小凡像念顺口溜般似的念出下面一长串话: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人工流产大家谈少女失身面面观,性变态同性恋小秘为何傍大款,留守男士和女士单身贵族生活圈……。
  虽然这些词在一九九四年就出现了,但是我们吃惊的发现,即使放在现在,这些话也仍然是时髦用语。
  关于孟老师,也就是孟朝阳哥哥的扮演者刘威。可是如今影视圈的熟脸了,挺有男人味的说。不过凭良心说我不是很喜欢他,倒不是他演得不好,而是我小学时看《女子别动队》电影的时候,我对他让我心中的神仙阿姨何晴脱他的衣服睡觉的那一场戏一直耿耿于怀……。(吃醋了,哈哈)听说他最近跟杨若兮很熟,哎!看来我爱我家选他真是选对人了。
   小凡这种情况一般儿人都会理解为是师生恋,但问题是小凡只是单相思而已。孟老师并没有喜欢小凡,所以这只能是第三者的最初阶段。当然,蒋委员长曾经说过:朱毛之势不可小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老傅一家人在知道小凡的打算后,以后的任务就是如何迅速果断的灭火了。
  接下来的剧情表面上与其说是对贾小凡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实际上却是借着这个事情,以老傅一家这个小社会群体,来阐述一下他们各自对第三者这个新名称的理解程度。
  老年人代表傅明同志:清清白白的一个女子,啊甘心当第三者,啊小凡啊,你要写文章好好批评她们。(老一辈对这种事情向来都是痛心疾首的。可以理解。)
  少女追星族代表贾圆圆小姐:像我跟阿容,那才真是……啊?(小朋友就是小朋友,连成为第三者需要什么条件都没有搞清楚。看来我们祖国的花骨朵还是纯洁的。)
  社会无业人员代表贾总:唉,这好办,明儿我领一小寡妇进门儿就全齐了。(看来第三者对于九十年代社会上年轻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没有充分的普及开来。)
  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小张:其实,对待第三者的问题,我是最有发言权的了,当初,我和小刘……。(贾家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第三者,的确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民工的爱情往往是被人忽视的……。就好像他们在城市中的存在。)
  
   第25集 爱你得商量 下
    
     《爱你得商量》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一集,它表明上挂的是研究当代大学生第三者问题的羊头,实际上真真卖的却是回忆十年动乱中的中国中学生生活状态的狗肉。
    本集用一半还多的剧情来讲述孟朝辉的1970年左右的读书生活情况..
    我综合了剧情先大致总结一下孟昭辉的资料:帅哥。(从中学时期就有女同学递送纸条),全国少儿组武术冠军,北京大学唯一破格提拔的正教授……。真够优秀的。
  
    五毛钱,乖乖,我记得在1990年的时候五毛钱也还是一大笔钱,可以买两位数的零食。而在70年的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是40元左右。所以说小孟那时候还真是大款呢。
    好了现在开始影评,这集凭良心说,这集写的有点深了,当然囫囵吞枣的听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要有滋有味的理解其中的三味,还真得有点阅历。让人略感遗憾的是,因为篇幅有限,所以两个话题都没能说得太尽兴。孟老师表演得非常的不错,比双鬼自然多了。举手抬足间一副优等生的气质。和萍夫妇之间的吃醋拿捏的也非常的自然。特别是志国的那句:唉唉!这点儿历史你可没向我交待过!特别的逗。志新老傅圆圆虽然话不多,但是仍然是我家的主力军,不可缺少的台柱。唯一不足的就是小凡,似乎还没有融合进这个家的感觉。关于两个主题,由于时间问题,都没有说得深入,让人有窥一豹而难见全貌的感觉。
  
   <电视采访>下   
     错误往往是喜剧的发源地,这一形式在以后的很多剧集中都有使用,最典型的就是《妈妈只生我一个》这在以后会说到。在下一单元中,就是志新如何应对马记者的采访了。
    对于未婚年轻优秀女青年,志新一直都是有着非常浓厚兴趣的。所以话题一开始志新就单刀直入:你好!您真是太好了……您都有男朋友了吧……。
    之后关于志新对于救人的描述,可以想象编剧是花了大功夫的,因为里面融合了非常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词语。下面我来一一解释一下。
    (与其夸奖本集如何精彩,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深入了解里面的知识来得过瘾)
    志新:我想起了董存瑞炸碉堡,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费翔歌曲);邱少云焚烈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我(冬天里的一把火歌词);黄继光堵枪眼,我用青春赌明天!(改自歌曲――潇洒走一回)欧阳海蓝精马,你用真情换此生……(滚滚红尘)。
    上面这段话非常的有学问,他用的是流行歌曲的歌词来描述烈士的事迹。编剧所要表达的是志新这样一个出生于革命家庭的时尚青年对事物表达的融合性。这也是志新最可爱的地方。
    关于欧阳海,大家也许有些人很陌生。下面我就来稍微讲解一下。欧阳海,1940年生,湖南桂阳县人。1959年3月应征入伍。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树为标兵。1963年11月18日清晨,部队野营训练沿铁路行军,行至湖南省衡山车站南峡谷时,满载旅客北上的288次列车迎面急驶而来,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猛然受惊,窜上铁道,横立双轨之间。就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跃上铁路,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住了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由他的事迹改写的《欧阳海之歌》长篇小说,在文革前夕曾经风行全国,并引起轰动,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畅销书"。英雄已经远去,现在就当给大家补补课吧。
    志新:一个漂亮地转体三周半接屈体后空翻……。
    当年是跳水皇后称霸的时代。所以我爱我家很时尚的加入了跳水的元素。至于转体三周半接屈体后空翻这到底是什么难度,动作号码叫什么。实际上志新并没有说清楚到底屈体几周,所以也没有办法说清楚难度和动作号码。
    在采访志新没有效果之后,记者又采访了老傅。老傅对自己这个二儿子的态度基本是失去信息。打死也不相信他干好事。倒是他的一句:十五岁那年他们学校下乡参加学农劳动的时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志新是一九六三年生人。十五岁就是一九七八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初中高中基本不读书,光干活的情景。这也难怪后来的志新高不成底不就了,十年浩劫,也不知道耽误了多少青年。
     (采访小凡)小凡那时候的大学生应该说还是高质量的。在采访中,明显对事情的看法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只可惜不给人家机会。
     (采访志国)原来我以为志新董存瑞炸碉堡,邱少云焚烈火是老傅教育的,看了对志国的采访,我才发觉老傅做为局长是很忙的,哪里有功夫教育志新,长兄为父,这个任务自然是志国的。
     (采访和平)我一直很想知道和平的大鼓到底唱得如何。可是编剧还是不让我们听痛快了。不过光听开头就好不了,不听也罢。
     (碰到居委会于大妈)我这么觉得电视台有种鬼子进村,到处挨打,陷入人民群众包围中的感觉啊。
     幸好在最后电视台没有播放假新闻,真实的还原了真相。哎,这家人,真是太猛了。
  
  健康老人 上集 (一)
  健康老人是我最喜欢的我家故事之一,不单单的因为他戒烟戒酒的教育意义。还因为剧集里所包含的老傅老郑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期的恩恩怨怨。
  俗话说得好:烟酒不分家,抽烟喝酒是大部分男人都掌握的技能,这也是世界上为什么男人的年龄普遍活得比女人短的缘故。
  于大妈:哎呀你们又没锁门又没锁门
  老傅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门经常不上锁的,这也让双鬼拍门这样的故事发生概率增强了。而且陌生人突然出现,会给观众一种感官上的刺激。
  我认为于大妈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居委会主任,尽管是评选健康老人不是全能老人,但是她还是负责任的从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全方面来选拔优秀人才。
  当然,她的手段不免有些阴柔,光从她给老傅带得一大堆高帽上来说,就让人有一种旧社会妓院老鸨子拉客的感觉。
  老傅做为曾经的副局长,对于大M_D恭维表现出一个老官吏本能的油滑,明处抬高别人,暗中却是把自己大大的表扬了一番。
  不过这一回合中,明显是于大妈占了上风,因为她一直隐瞒着另外一个候选者的存在,直到老傅答应当健康老人之后才亮出底牌。一下子把老傅放在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
  文革用词解释:挑逗群众斗群众。意思是很明白的,学过中文的人一般都会明白,如果一定要我解释的话,对不起,我不是小学老师。这个词是个贬义词,是文革经典用词。
  起源:1978年11月,中共中央批复湖北省委、省革委、武汉军区报告,为该事件彻底平反;该报告称:“‘七•二○事件’完全是林彪、‘四人帮’反对M_Z_X,反对周总理,F_D乱军,挑动群众斗群众,以达到其破坏文化大革命、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而亲手策划的……。
  下一单元地点是使用非常有限的老年之家。关于老年自家里的摆设,我以后会找个没什么可写的剧集凑字数细细说。
  这一集我估计大多数观众和我一样,记忆最深刻的不是两个竞选人的戒酒戒烟问题,而是老傅老郑两个人的历史恩怨问题。下面我就来仔细说下一下。
   老傅今年六十七 生于一九二七年 十七岁参加革命 也就是一九四四年。
   老郑年龄估计在六十九 生于一九二五年 十六岁参加国民党抗日 也就是抗日战争比较艰苦的一九四一年。
   从志新的口气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故事,那就是大约在一九四八到一九四九年,老傅受党的派遣到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老郑的部队去着策反起义工作,结果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这里就非常值得研究了。一九四九年老郑到底是个什么军衔?而老傅又是什么职务?
  一九四九年,老郑二十四岁。算起来也是一个有八年军龄的老兵了。从老郑是举手抬足,说话口气上来判断,他的受教育程度绝对比老傅高一个档次。那么他的教育程度到底是什么呢?在那个战争年月,就算是在国民党部队识字的士兵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的。
  按照常理推测,老郑做为一个识字的士兵,肯定不会冲锋在前线的,一般是作为连级军官的通讯兵使用的。国民党军队抗战期间下级军官损失惨重。所以按照通常的速度,一般老郑在二十岁左右就能混上个连长干干。国民党非常重视下层军官的培养,所以无论在抗战中还是在抗战后的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军官培训班。如果能混上个黄浦第十几期的牌子,成了蒋校长的学生,那可就真的是脸上贴金,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
  解放战争时期,G_C_D一般对营连级建制不是很感兴趣的。所以老郑的最合理的军衔职务应该是中校团长。
  至于老郑起义之后的工作问题我是这样判断的。虽然老傅曾经心酸的说道:你级别压我名气盖我打球胜我下棋赢我。但是如果老郑和老傅是一个局里工作的,那么老傅是第二副局长,老郑是第一副局长。为什么不是局长?对于国民党起义军官的处置,G_C_D一般都是给副职的,除非你是傅作义对民族有超级贡献的高级将领,当然区区一个水利部长,没有兵权,G_C_D乐得客气。
  关于老傅,作为一个识字的学生军参加了革命,在G_C_D里更是吃香,尽管有可能因为年龄偏小,一开始的时候也跟老郑一样在跟着连长排长混。但是只要有了两年以上的军龄党龄,就肯定是一个军官了。为什么?你要知道一九四四到一九四九年G_C_D的军队扩大了多少倍?特别是大量俘虏兵的加入,所以G_C_D的部队就特别缺少有经验有文化的下级军官了,二十来岁当团长的到处都是。关于争取国民党部队投降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是由敌工部的工作人员去完成。再从老傅平时教育人的口气上来判断,老傅应该不是战斗在一线的指挥军官,而是政工的干部。那么老傅到底是什么职务呢?按照亮剑里赵刚策反黄维王牌师的列子,老傅也应该是比策反部队的最高长官稍微低一级,中校团副这个级别应该就是老傅当时的职务了。
  燕红后来又说了一句:他老人在紧急关头毅然起义弃暗投明反戈一击----英雄啊!老郑! 这一点清楚的说明了老郑为什么以后的级别比老傅高的最根本原因了。
  关于老傅老郑两位在解放后的政治活动。志新燕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志新:我爸老有所为,各种组织没少参加
  燕红:我爸老有所用,政协里数他体验最多。
  亲妈生的,就能继承遗产。后妈生的,恐怕也就只能在参加遗产继承的发布会了,想分遗产?做梦去吧。到底是吃过国民党粮食的人,非我同志,其心必异也。
  还有一点,为什么是老郑喝酒,老傅抽烟?我想这和当时两人的处境是不同的,老郑的国民党物质条件比较丰富,为了升迁,请客喝酒大鱼大肉是家常便饭。而老傅所在的G_C_D军队长年累月要没日没夜的跟汽车轮子赛跑,没有烟恐怕很难支撑下去。
  关于香烟在战争当中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在看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纪实书时就会发现,战士们除了打仗,平时说起最多的就是红塔山,中华烟。由此就可以想象香烟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了。
  老傅:我们就是靠小米加步枪,再加上烟带锅子打败了八百万**嘛。这话说得不免有些夸张,这么让我想其了双枪兵川军了?
  
  健康老人 一 下
  编剧借着老傅强调抽烟的理由,分别简述了老傅同志在抗美援朝,大炼钢铁,自然灾害,挂牌子游街,官复原职等不同时期所干的事情。当然其中有好事也有坏事,好事没有什么可讲的。坏事嘛倒是一大堆。比如大炼钢铁积极分子”,“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批林批孔冲锋在前”这些我会专门放在以后再讲。
  这集一个比较重要的道具就是香烟。老傅抽的烟是白色软壳云烟。刚出来100元一条,创新中国烟价之最,开高档烟之先河,我记得96年时,我们浙江象山的价格是8元一包。现在基本看不太到了,本地只有软云烟卖(时下很流行,25元左右,滤嘴特漂亮。)
  至于志新的洋烟嘛:我没看太清除。不过他也颇有老傅当年的风范,一块二毛钱的凤凰也能抽。一也不像我们本地的小青年,不管兜里有多少钱,也要买20以上的烟。凤凰烟:上海卷烟厂出品,外香型(注∶烟主要分为烤烟型、外香型、混合型),七十八十初年代抽这烟挺洋盘的。是让别人享受香精味那种,挺适合受不了烟气的女朋友、妻子。
  对于戒烟的问题上老傅一开始采取的是顾左右而言他的战略。当然,我认为和平所采取的阶段戒烟法并不是非常的科学。五十来年的烟龄又其实怎么轻易戒掉的?这也是导致老傅后来不抽烟晕倒的直接原因。
  
  健康老人 下
  比起上集的精彩,下集丝毫不逊色,而且因为老傅和老郑两个老家伙的对手戏增加,台词中文革时期特有用词也明显多了起来,让人看得非常过瘾。
  下集一开始,老傅家就被装潢成了戒烟的最前线。客厅里贴张大字:“戒”,另一边还贴着“坚持就是胜利,距投票日只剩6天。让人感觉到喜剧的氛围一开始就浓厚了不少。
  为了把老傅逼上戒烟的不归路,志新一开始就把老傅写在家里的戒烟通告帖到了院子里去。
  戒烟方法有很多种的,老傅首先采用的是户外流动戒烟法。这个方法成功率基本上是0,没听说逛逛街就能戒烟的,要真的可以,那还要生产戒烟糖,戒烟茶的厂家干什么?编剧写道这里就有了些写相声的感觉了,
   老傅:时我看见那些麻木不仁的烟民,自己残害自己,我恨不得就把他手里那个香烟给他夺下来……
  和平:嗯好好批评他们几句……
  傅老:我先嘬它两口!
  这是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包袱么?所以说我爱我家成功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编剧写相声的。
  
  不过老傅老郑的一段对话倒是非常的精彩。
  傅老:啊不行还是我上,前面危险
  老郑:唉,请组织放心,上刀山下火海,我郑某人决不含糊
  傅老: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电影《英雄儿女》
  老郑:不要管我,请老傅同志先走!电影《列宁在1918》原文:“让列宁同志先走!”和“不要管我,快去救列宁
  傅老: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老郑:壮志未酬誓不休!近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样板戏威虎山》
  傅老:你可气死我了你!
  看来老郑的军官培训班不是白念的,老傅毕竟比他少读了几年书,所以败下阵来也很正常。
  距投票日只剩1天。国共双方基本上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老傅基本上已经开始自暴自弃做好了投降的打算:弃就弃吧,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有时候也必要得放弃一部分胜利果实……。哪里想到对门突然传来了好消息,老郑心脏病住院,也就是自动认输了。
  镜头再回到老年之家,这时候细心点的观众会发现,黑板报上候选人应该有四个。不过这无关大局了,反正得票最多的是老傅了。
  老傅的报告编剧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一开始念起来有点给老郑开追悼会的意思。老傅:首先,在这里我要向因病退出竞选地,我楼著名的健康老人,光荣的戒酒战士,老郑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啊向他的家属表示中心地慰问(志新欲握燕红手,被打)。这一细节非常的搞笑。我不直到笑了几次了。
   不过老傅也没有逃过老郑的命运,也晕了过去。
   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到最后救了两个老家伙命的还是烟和酒。特别是老傅,点烟的时候,手还瑟瑟发抖跟吸食鸦片似的。真是要命。
  
  第29集 202动态
  本集一开头,就开始围绕着办黑板报的必要性做铺垫,可谓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傅老:这个黑板报,威力大,人民拥护敌人怕!原文是:党中央两个决议威力大,人民拥护敌人怕,***阴谋搞复辟,我们坚决彻底批判他……”
  随后的故事就是围绕着圆圆套用上面的这一段新闻用词,所产生的和平对圆圆早恋问题的担心。
  关于如何判断儿女是否有早恋问题,编剧给出的答案是神经很兴奋,话多,爱唱歌儿,有时候身体不大协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从法律角度讲,实物证据才是最重要的.
  本集还通过圆圆平时唱歌的问题,说明了在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国家在儿童歌曲创作方面就出现了真空.或者说是处在停滞状态.倒是老傅带头唱起的: 打起小铜鼓,咚隆咚隆咚 不怕年纪小,只怕不学习,只怕不努力 吹起小喇叭,达滴达滴达 打起小铜鼓,咚隆咚隆咚 不怕年纪小,只怕不学习,只怕不努力 .歌曲让人一下子回到了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城市.为什么不是50 60 70年代?咱那时候不是要急着进入共产主义,超英赶美.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干活都干不过来呢?
  和平: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全球红才能红满圆嘛.
  这话是一句非常典型的文革用语.
  
  第30集 再也不能这样活 (上)
   再平静的生活也总不会老是一直有规律的持续下去了的。老傅一家每个人几乎都有突破平静生活的大动作,例如和平的走穴,小凡的出走美国,志新的南下经商,老傅的唱歌比赛,小桂的参加影视拍摄,圆圆的旷课追星。而本集的故事是志国卖包子。
  我想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贾志国同志,他1952年生在一个既有革命传统又有书香传家的家庭里(老傅的妻子是江南世家的大家闺秀),8岁 ――11岁的时候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13--16岁读初中时,迎来了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根据我的判断,除去三年自然灾害,和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贾志国应该是6_4年和六五年,12岁和13岁的时候参加了少年宫的书画学习班(少年宫报名年龄8――15岁)。在十九岁高中毕业后,(估计是毕业的,因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好像国家允许读完高中的。)就下了乡。在这当中认识了和平。这一年龄应该是20岁左右,因为志国的工农兵学员是从73年开始到 76年结束的。(那时候大学都是3年的)所以志国跟和平保持了起码3年的恋爱关系。由于八十年代初期大学生是个稀罕物,所以贾志国很顺利的在国家机关里工作了,并且经过十年卧薪尝胆,缓慢的爬到副处级的位置。
  片子一开始展现的是老傅一家人没精打采的看着电视。如果我没有记忆错的话,94年的时候各个省级卫星电视台还远远没有普及开来,那时候也没有闭路电视,频道少的可怜最多不超过8个,也许大家还记得,当时很多彩色电视只有8个频道按钮的。再志国以狂笑的姿态出现之后,和平就用反问的方式,说出了那时候在家里能够超过看电视的娱乐活动,用录象机看录像,玩游戏机,或者拿巨资跟星级宾馆一样修建一个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锅子。
  随后剧情就进入了正题,由贾志国同志的少年宫同学聚餐说起了自己一帮兄弟的发达经历。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这些人就是那个时代社会发达人物的缩影。
  
  再也不能这样活 (二)
  老二:当年红星电影院画广告牌子的,如今是大画家。剧中对老二的描写比较少。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红星电影院入手。
  红星电影院在米市大街基督教青年会礼堂。1938年10月开业,原名芮克电影院。1947年1月,改称北洋电影院。1949年1月,北平军管会所属文化接管委员会接管,改名为红星电影院。1956年公私合营。1960年,改为专放新闻纪录电影的新闻电影院。1983年6月停业。1984年12月拆除。
  如果老二和志国是同岁的,那么当电影院倒闭的时候,应该是三十一岁。按照中国人的守旧习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敢别的的。所以说,是84 年的电影业拆迁,使得老二提前十多年当了一回下岗工人。当然,下岗也不是坏事,生存的压力能逼迫出人的潜力,老二应该就是这样。有可能半个画展被人慧眼识珠也说不定。
  老三:书法家,原因很简单贵族,皇族,旗人。记得前不久冯小刚不是拍过一个广告(跪族)么,还有这几天电视台一直在放电视剧《格格的女儿》,可见中国人对贵族是有非常有留恋感的。不光中国人,连皇族都死光了的韩国人为了过一把贵族瘾硬是造出一个电视剧《宫》来解解馋。还有这几天轰动朝韩的电影《黄真伊》,主题内容都是围绕着两个字――贵族。咱们中国人比较幸运,叫爱新觉罗的人好像还没有死绝,至于我们所熟悉的钮祜禄,乌雅,富察等贵族后代就更加多了(偷偷的说,好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承认,至少不像大清王朝在的时候每个月发给他们粮米的――电影贵族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什么都不干,贵族。),贵族又不一定非要皇族,看过鹿鼎记的朋友一定知道。中国爵位从上到下有公侯伯子男。封王的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好像只有平西王吴三桂,定南王孔有德,镇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是异性封王的。当然,太平天国那个神经病封的那几千个草头王是在开玩笑,不算数的。好像说得有点远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般只要是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都是正统的贵族。其他的官吏后代,因为没有世袭,所以只能说是官宦世家。严格的说不算贵族。关于这个问题,一定有很多争论,我是一家之言,纯属娱乐,大家就当我放屁。话题说回来,老三的字,可能经过某些人的包装,例如说,这是大清某某贝勒爷后代的书法,先祖曾经是光绪皇帝读书,师从名师翁同龢云云……。这字不值钱才怪了呢。
  
  再也不能这样活 下
    老四:开快餐店.很不稀奇是吧,那是在中国,地点要是换成美国就不得了。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口味和外国人是不同的,到外国的中餐馆吃饭,总会感觉不是这个味。而外国的KFC到了中国,也不是原来在美国的那个味道了。所以说,在中国失败的厨子,在外国说不定就能成功。
    志国的一个想法是恢复他在少年宫的强项-泼墨山水。说具实话,我个人认为,泼墨山水和街头涂鸦完全是一码事,唯一的区别是,泼墨山水起码能看得清画的是什么,而街头涂鸦就是什么也看不懂就对了。估计老二就是个印象派画家。记得韩非子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
    
    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
    
    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
    
    画家说:“画鬼最容易。”
    
    “为什么呢?”
    
    “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那怕一点点,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特别是动态中的狗与马难画,因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也没有明确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随便画,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画出来后,谁也不能证明它不像鬼,所以画鬼是很容易的,不费什么神。”
     但可惜的是,志国的画笔墨太浓,从电视中看基本和一张黑纸差不多少。所以已经失去了涂鸦最基本的让人联想的东西。正如志新说的,要开创一新的画派
    志国第二个想法是:根雕艺术,基本是死亡在襁褓当中。
    但是我说要是,这门艺术,来源于劳动人民,就应该在劳动人民面前消失。于是编剧就很恰当的请了来自农村自小劈柴的小张来破灭志国的梦想。
    不过我最可惜的是和平用10块钱买来的木根,要知道那时候10块钱足足可以买2斤半猪肉呢。
    最后是汤报了,俗话说得好,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就是说包子的价值在于馅料而不在面粉上。凭良心说,包子做的好,的确能够发财,我们镇上就有一家天津狗不理包子铺,平均每4秒钟卖出4个包子。那叫一个火啊。同样本地的包子铺,只有肉跟葱口味上明显就差多了。志国没有包子的配方,火候什么的,自然是要失败的。因为是处于急躁的状态下,再加上根本没有进行国市场调查,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幸好志国同志还是清醒的,最后说出了-中国知识分子所一贯追求的,精神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安贫乐道,荣辱不惊,淡薄明智,宁静致远。及时的浪子回头,当然比起后来和平的下海,说损失的东西要少得多。
    这次事件志国一共消耗,大号宣纸1张,墨水若干。10块钱木头根一个。
    还有十多斤包子,四十多斤面粉。折合成人民币大概在150元左右。
  
  
  第31集 在那遥远的地方(上)
    凭良心说,这是我爱我家中比较有深度的一集,以至于我看了很多遍还是有一些地方不太理解。
    故事是从和平的带有戏味的唱开始的,一句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看似无意,却是一举道出了和平内心对婚姻爱情的认识。
    志国做为单位劳资干部去江南水乡参加了一个各大单位劳资干部参加的学习一个月。
    那么什么是劳资干部呢?
    1.把安全技术作为对职工考核的内容之一,列入职工上岗、转正、定级、评奖、晋升的考核条件。在工资和奖金分配方案中,包含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选拔及人员调动工作。(参看优化组合一集。主要矛盾是在下岗问题上)
    2.参与重大伤亡事故调查,参加因工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的医务鉴定工作。
    关心职工身体健康,注意劳逸结合,严格审批加班加点。(怪不得志国老是说起我们单位小护士什么什么的,我还以为志国在医院上班呢。)
    由此可见,志国的副处长还是个非常不错的肥缺。
    随后剧情从方小姐的照片上引起滔天波浪。照片的正面大家都没有看清楚,后面有两句古诗:恨不相逢未嫁时,花开花落两由知。这两句话看上去平淡无奇,好像就是表达方女士对志国的爱慕之情而已。实际上却是大有深意,前面一句出自唐人张籍的《节妇吟》:(略)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从字面上的解释是表示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因为时与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绝之意。从更深一层方面上说用有越轨嫌疑的方小姐来写《节妇吟》里的字句,不得不让人有说思考。
    而后一句则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这可以解释:方小姐对这场爱情的一种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放任心态。
    花开花落两由之",这是句激愤的话。花开花落,用花草的枯荣喻人事的变化多端,两由之,都由之去吧,不去管它。
    真亏得编剧大人,能够把两个相隔几百年人写的诗嫁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真是让小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关于志国这次危险的婚外异性交往,我个人认为这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因为根据两夫妻口中的叙述,以及唱歌时MTV的描述,还有其他剧集中对两人爱情的叙述,我们充分的可以还原当时两个人的恋爱史。
    和平在年轻时应该是个红辣椒似的姑娘,作为曲艺演员应该长得算很漂亮的。当然,我认为和平能追到志国这本身就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这从和平在河边抢夺志国的衣服,就可以看出点端倪,在随后的剧集中,志国为了表示自己没有一个傻儿子时,向老傅吐露了和平一直在回到城里的新婚之夜才和志国那什么的,更是可见和平为人的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作风。因为上山下乡时期,农村女孩子被知青始乱终弃的事情比比皆是。当然这和和平母亲的教导也分不开。
    而志国之所以选择和平,是因为下乡期间农村女孩子也要劳动,风吹越淋的长得不免有点五大三粗,而作为曲艺出生的和平自然就显得格外出众了,当然志国对爱情是有点害羞的,需要女孩子主动出击。这就大大增加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成功系数。
    当然,婚姻是绝对没有完美的,我们可以在剧中看到,满腹经纶的志国在面对只会几句经典唱词和文革语录的和平面前只能偶尔的发表个一两句例如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之类的经典古文。时间长了不免有些压抑。
    而这次江南水乡的开会,碰到同样才气十足,气质如兰的方小姐,志国压抑多年所暴发出来的才情,是非常可怕的。
    想想志国和方小姐,每天开完会,两个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听着林荫小道旁蟋蟀的歌声已经萤火虫如繁星般在他俩身边滑过,两个人互相应用古人的诗词,活着各自编写朦胧诗念给对方听,那是多么的浪漫和温馨,叫人不知人家岁月。正所谓知音难觅,只恨不能同踏而眠,秉烛夜谈也。
    当然我还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从江南水乡回到这个压抑的家庭中,所有的浪漫顿时烟消云散,他将面对的是一场如同文革中F_G_M份子面对中央文革路线调查小组那样没完没了的审查。无论从身心上还是肉体上都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关于那个方小姐,志国说他死了丈夫,着应该是志国骗骗和平的。因为在之后有提到了方小姐的丈夫。当然,大家最以遗憾的是没有能够看到那张方小姐的照片。这个我也没有办法呵呵。
  
  第31集 在那遥远的地方(下)
  下集更有点像是一部悬疑片。那个匿名电话,从始至终都一直贯穿全剧,让志国惶惶不可终日,让观众吊足了胃口。
  电话过后就是志国向和平坦白自己给方小姐写的情书。
  根据志国的交代,他前前后后写了二十多封情书,由于剧情有限,编剧只给我们展示了志国第一次写给方小姐信件的内容,下面我们拿出来仔细分析一下。
  方:
  啊,散步归来,心潮起浮,浮想连篇, 夜不能寐,遥望南窗,欣然命笔,遂成小诗一首,诗曰:西湖风光好所在,学习之余信步来,新长征路上手牵手,改革路上朝前迈……
  对于这首诗,志国已经做了一定的解释,而我说要说的是,志国作为一个相当有墨水的知识分子,对于主动追求婚外恋情还是抱着千谨慎,万小心的态度的。这封信写得既有朦胧诗的感觉,又有革命主义理想主义的情怀,充分体现了志国内心深处对于志同道合的爱情的渴望。方小姐能够跟志国一起去散步,就至少说明她对志国是有一定好感的,所以虽然志国的这一把火烧得虽然很小,但是对于她来说已经足够了。关于方小姐的丈夫,我们无从考究,但是在那个知识分子普遍下乡的时代,能够获得完美爱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所以说,志国和方小姐是神女有心,情郎有意,干柴烈火一点就那什么。
  下集一开始,就是和平和志国在房间里的第二次较量,单从文学角度上来说,志国一开口就是俄罗斯伟人列宁和作家高尔基的名言,可谓更胜一筹。但是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和平的M_Z_X语录,扫帚不到,灰尘照旧。的效果显得更加有力。
  志国念出来的第二封信内容是这样的。
  月朦胧,鸟朦胧,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独处一屋,披衣望月,即想家,又想你,
  家很远,你很近,但想家有可止,想你不可止,因家常在而你不常在,因家易得而你不易得,因家有……。
  这首诗,恐怕只要读过书的听了都会非常的耳熟。那么我就来考据一下,志国这首诗到底偷了几个人的。月朦胧,鸟朦胧(取自琼瑶电影)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独处一屋,披衣望月(梁左,我爱我家――开个玩笑)
  志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终于向家人坦白,寻求帮助。
  老傅这时显露出了童心的一面:战争年代在老乡家,我们和女同志一个炕头都睡过嘛。
  傅老:都在一块儿学习,写个什么信呐?怎么能让文字的东西,落到人家手里去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和她当面锣对面鼓----当然以后也不要有这种情况了……。
  傅老不愧是我党我军敌工部的高级特工,反侦察手段还是非常有一套的。只可以没有传输给志国,真是一大失策也。
  志新:唉唉唉嗨,大哥呀,要我说你这事儿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说破了天,也不就是上错了床么?这都90年代了这有什么呀?
  唉,要是我有这么一个大哥有多好啊,也免得如今。
  小凡:大哥,长痛不如短痛,你就下决心吧!
  这话纯属是抖出志国下一句想离婚的包袱。
  事情总要有个了结,当然凭老傅一家人的水平肯定是解决不了的。于是编剧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对第三者的问题是素有研究孟朝辉孟老师。
  有句成语叫做拨丝抽茧。认真看过下面剧情发展的朋友一定会深刻的体会到这个成语用到这个地方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迷雾层层散开,事情的真相渐渐的浮出水面。我真心的劝解那些搞第三者的朋友们,中国还有很多光棍要渡过湍急的河流到达婚姻的彼岸,请你们千万不要脚踏好几条船,好吗?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0:30:32 | 只看该作者
  近亲(一)
     既然楼主觉得《近亲》这一集有困难,那就让我来写这一集吧。
     故事的起因源于小晴父亲临终前的一句话:“你有个哥哥叫志新,在北京”。小晴是个心细如发的女孩子,再加上她从大人的口中,肯定了知道爸爸和表姑在解放前的往事,所以她不能不对远方的“志新”的身世有所怀疑。
     去北京出差无疑是探访真相的好机会,于是她向老傅家发了电报,并到北京后住到了老傅家里。
     老傅家对她最热情的,恰恰是她要调查的对象——贾志新。从她后来脱口而出小凡是学中文这件事来看,小晴从志新处获得了不少老傅家的情况。
     但最重要的情报显然没有得到,老傅的子女,根本不知道母亲和小晴爸爸曾经相爱这回事。我想此时小晴的心情一定是非常矛盾的,因为她不忍破坏老傅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思考应不应该把自己的怀疑告诉志新。
     但志新偏偏此时向她求爱了,所以一切必须和志新说明了。
    志新知道这件事后,两人调查的范围更大,甚至翻看志新母亲生前的日记,不断套老傅的口风,种种招数都用上了,但结果除了更加怀疑,依然没有确定的结果,到此为止,似乎除了亲子鉴定以外别无他法。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第一起亲子鉴定案例发生在1991年,《我爱我家》的故事发生在1993-1994年,当时国内的亲子鉴定技术已经成熟,肯定能验出两个人是否存在血缘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志国敢理直气壮的和大壮做亲子鉴定的原因。
     但是剧中并没有安排老傅和志新去做亲子鉴定,似乎这件事情就成了一个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依照剧中的暗示,并且参考后面《芝麻开门》中的部分内容,还原老傅、志新母亲、小晴父亲等人当年的发生的故事,进而得到答案。
  
  
   近亲(二)
     先来分析一下志新的母亲,也就是老傅的妻子。傅妻生于江南水乡,大家闺秀,有名的江南才女(见《芝麻开门》)。日本统治时期度过了少女时代,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开始,而她人生的转折也就开始于这一时期。
    当时的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用暗无天日这个词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不仅Z_F内部腐败丛生,在民间,也有一大套封建礼教束缚着人民。特别是妇女,基本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完全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如果傅妻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也许不会见识那么多,不会有那么多知识,也就少了很多痛苦。
    偏偏傅妻是一个有知识,有才华的新女性,她看到了社会的腐败,看清了封建家庭的本质,她知道,她将来会在父母的安排下,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结婚,然后过三从四德的生活,自己的未来,就会决定在这个男人的身上。内心里,她对这种未来是极端不满意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一个弱女子,又能改变什么?如果换成一个普通的女子,也许会对命运低头,但傅妻不会,她要反抗这种命运,就在这时,她遇到了不仅可以改变自己命运,也可以改变全天下不幸妇女命运的组织—— G_C_D。
     再来分析一下老傅的情况。老傅1927年出生,1945年参加抗日战争。从他在好多集中对自己的“吹嘘”来看,他应该只是在抗日战争中上过前线,解放战争时期的工作是地下党,抗美援朝根本没有参加,60年代的中印战争更加和他无关。
    既然老傅在解放战争中是搞地下工作,那么傅妻初次接触到的G_C_D人,极有可能就是以老傅为首的地下党。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当时以老傅为首的地下党在江南搞群众工作,并发展壮大地下党的组织力量,而傅妻就在这时候加入了G_C_D,并且同老傅一起,在江南一代继续做敌后破坏工作,这个过程中,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全国解放后,两人调到北京工作并喜结连理。应该说,从解放到50年代中期,是傅妻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旧社会许多害人的东西,黄赌毒几乎绝迹,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地主老财都被打到,劳动人民翻了身。抗美援朝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时的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种喜悦和自豪发自每个中国人的心底。1952年,傅明夫妻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贾志国。可以说这个时候,傅妻的生活是幸福的,内心是喜悦的,充满着对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未来,自己的未来以及儿子的未来的希望。
  
  
   近亲(三)
    好景不长,50年代末期,大跃进的错误使得中国经济崩溃,造成了60年代的大萧条,老傅一家的生活自然受到影响。同时,Z_F推行的机械的反封建斗争使得传统文化美好的一面迅速丧失,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情、友情……统统受到了批判,人们道德沦丧,风纪败坏。人与人之间从50年代的人帮人,变成了60年代的人整人。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女性,老傅的妻子对这种天堂到地狱的沦落一定是痛心疾首的,但最使她失望的,恐怕是老傅的堕落。
     老傅在解放初期,无疑是一个好战士、好领导、好丈夫、好父亲,但随着当领导时间长了,权力使人腐化,老傅开始变得自私、虚伪、目中无人、官僚主义严重。做为他的妻子,志国的母亲开始对老傅有了一种陌生,恰在此时,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也就是小晴的父亲。
     小晴的父亲在解放前是大地主家的孩子,解放后,家产早被分光,变得一贫如洗,但正因为如此,反而使他保留了几分纯真的气质。志国母亲和他重逢后,初恋的甜蜜、对现实的不满、彷徨、依恋,种种感觉一起涌上心头,终于在意乱情迷之际,两人发生了关系。
    后面的《芝麻开门》里,志国曾经提到:“有一首爱情诗,明显的不是给我爸写的。”应该就是本集中的那首诗。“还有一篇日记,明显的是影射攻击您的。”说明此时,志国的母亲对老傅已经相当不满了。另外,那一箱子金银财宝,最有可能就是志国母亲看到小晴父亲生活困苦,把这一箱东西送给了他,而小晴父亲才有经济能力娶妻成家,生下小晴。回到《近亲》这一集,里面说,志国的母亲的日记相当枯燥,无非就是上班、回家、吃饭、睡觉,我想可能是因为当时特务统治严密,她不敢把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流露在日记里,万一被J_C发现,就会被说成是F_G_M的罪过。
     志国母亲和小晴父亲肯定发生过关系,志新究竟是谁的孩子呢。
    老傅多年从事地下工作,有猎犬一般的嗅觉和狐狸一样的听觉,而志国母亲是一个精神相对脆弱的妇女。如果志新真的不是老傅亲生,那么在以后共同生活的岁月中,志国母亲一定难以承受这巨大的压力,即使不精神崩溃,也会被老傅看出端倪。况且两人后来又生一个孩子——小凡,如果志新真的是野种,那两人怎么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所以志新绝不可能是小晴父亲的私生子。
  
  
  
  
  
  第35集 潇洒走一回(上)
   这一集讲述的是和平下海走穴遭遇严重失败的故事,故事一开始编剧就用老傅一家的晚饭太差做为引子,来充分阐述和平下海走穴赚钱对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贾府上下做为城里人,粮食自然不能种来吃,需要花钱买,所以整篇故事基本上不是钱就是吃,上到八喜冰淇淋,红烧排骨,下到煎饼果子,小馄饨,真是充满了食物的香味,让人看了不禁食指大动,口水淋漓,只恨不能跑到电视里,拿起桌子上的馒头蘸上酱豆腐啃上几口。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电视画面,本集餐桌上出现的晚饭的确是惨了点,三个素菜,一盘馒头,外加一锅稀饭。三个菜分别是,炒白菜,炒土豆丝,另外一碟红红的是北京的特产豆腐乳,其作用类似于宁波土话里的压饭榔头。
  这些菜别说是志新了,就是作者本人看了都要跳起来的,用梁山好汉的话说,嘴巴里淡出个鸟来。贾府每月的伙食费基本上是从老傅,志国,和平缴纳的。志新这种穷鬼基本可以不算在内。按照一仆二主集里小桂说的,80元相当于老傅一家一个礼拜的伙食费算,老傅一家每个月的用膳费基本在350左右。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几乎是没多少钱,没办法,谁让人口多呢,还是计划生育好。
   在一家人对于饭菜的评论方面,最经典的恐怕就算志国的那句说得飞快的: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鱼虽好,但吃多了容易导致内火蓄积——即“生火”;肉也好,但吃多了容易导致体内津液代谢失常,产生痰浊——即“生痰”。相比之下,看似清淡无味的萝卜、白菜,却是再好不过的“长寿菜”。
  这么有科学性的民谚如今知道得恐怕还真没几个,幸亏能在我爱我家里出现,不然恐怕真的要失传了。
  随后和平出场用的是地道的广东腔,我认为这根本就是九十年代初小平南巡后全国人民对下海闯广东深圳那些暴发户们的总体印象。那时候在北京的街头,随处可见手拿大哥大揣着BP机操着广东腔大声说话的大款们。这不能不对只靠工资过日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北京市民们是一种震撼。所以当和平有发财机会的时候不自觉的说出广东话也是很自然的。
  走穴这个字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在我的印象当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电视剧红楼梦结束后,凤姐邓婕和林黛玉陈晓旭等几个演员走穴的行为,因为那时候的国家体制下演员也只能靠工资过日子,参加私人商业性质的演出,一场几万元的提成还是非常诱人的。当然这必须得要冒着被开除的危险。和平这种国家体制下半死不活的破单位,平时基本上是只是完成上级分派的演出任务,平时还是很闲的,有得是时间下海。
  关于和平那一大段话中的行话,不解释一下,恐怕广大观众也答应不了了。
  
  喘这事儿:说这个事情。商量也可以。
  底包儿:亦称班底。 指旧时京剧戏班的基层人员, 包括龙套,武行,宫女丫鬟,旗锣伞报等群众演员, 以及官中琴师,鼓师等后台工作人员。
  单当数儿:担当个角儿.
  面不到哪儿去:差不到哪里去.
  和平一开始的出厂价是每场100元,估计将近是老傅工资的四分之一,那时候肉价是5元钱,折合成现在的肉价(14元),相当于现在的280元.后来和平出场价涨到200,每个月就相当于如今的12800元了,非常可观的数字的说。
  老傅虽然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但是对于金钱的渴望不必任何人差,
  这从他一边边的念叨和平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志新则是显出一种嫉妒的心态,只可惜牛皮刚一出口就被圆圆的五毛钱戳破了。
  成。
  
  第36集 何不潇洒走一回
  如果上集说得是小人乍富,那么下集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小人得志了。
  本集一开始,就安排了前局长老傅帮和平接电话的戏,来充分体现和平这个不出场人物的不平凡性。
  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两位客串演员,名字我记不住了。顺便说一下,我以前存的所有演员名单的文档丢了 希望谁能发给我。QQ56916022
  这两位演员其貌不扬,演得也一般,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所以不提也罢。
  不过其台词还是非常精彩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看什么小秘小情儿第三者,勒了巴嗦的搁早些多简单呢,俩字儿,破鞋!哈哈,真是TMD农民式的贫嘴。
  这时和平出场了,角就是角,一出场让整个屋子仿佛都亮堂了起来。那一举手,那一抬足,那一不紧不慢的扇扇子的手法,简直就充满了贵族的气质,我们仔细看看贵族后裔胡伯母扇扇子的样子,简直就是一摸一样嘛。记得亮剑里不是有一套歪理么,一个军队的气质是由他首任军事长官所决定的。同样道理,一个贵族的气质同样是由他们家族的第一个贵族所决定的。那么和平家的贵族是谁呢,当然是大奸臣和珅啦,名门之后里说得很清楚,和平是大奸臣和申的第十三代传人(和珅世袭三等轻车都尉”。轻车都尉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职。标准的贵族)所以她的气质是有以遗传学因素的存在的。
  笑话少扯,再讲剧情,当有了FANS,有了找她走穴的穴头,和平的自信心开始盲目的膨胀。其直接产生的结果就是和平自己当穴头。
  和平的出征是从收拾行李开始的,这时的气氛就有点压抑了,西洋参,圆圆志国的照片,还有志国的那句: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呐……无不给这次走穴注入了悲剧色调。
  和平其实也是软弱的,但是当事情走上了不归路时哪能回头呢。
  名词解释:红旗能打多久。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的在井冈山革命年代,面对国民党军大军保卫红色根据地,全国上下的白色恐怖,当时在工农红军中担任连长的林彪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其思想发生过动摇,对革命的前途持悲观态度。他写信给当时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M_Z_D同志,在信中提到了自己“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面对林彪的以为,和党和军队内部存在的这种悲观主义思想苗头,M_Z_D同志为此专门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批评这种思想。
   失败是来得如此之快,和平前脚走,失败的电报后脚就到了。
  人人都说走穴的人挣钱,穴头更是大赚特赚。也许是九十年代初期,演员走穴是常有的事情,而编剧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在有人赚钱的背后,还有一部分人在赔钱……。还是志国的那句话道破了一切:你是光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
  失败的问题以后再分析,剩下的关键是如何砸锅卖铁的把和平救出来。志国和平的存款能有七八千,这是比较可信的,我们看看上集老傅一家的晚饭就可以看出,这些钱就是从他们的牙缝里挤出来的。可是如今,唉!还是三国演义说得好啊,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不怕没柴烧。(好像没有这句?呵呵,人是活的,钱是死的,以后还可以再赚嘛。)
  和平回来后的总结也是非常搞笑的,似乎完全没有赔钱的悲伤,反而言语风趣,给人以黑色幽默的感觉。
  志新:真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如果犯错误的是志新志国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幸好是和平,记得小时候我打破碗的时候,我妈妈要狠狠的骂我一顿,但是她自己打破碗的时候却一声不吭的扫了了事。唉,不公平啊。
  本来剧情应该到此就结束了,但是编剧觉得还不过瘾,又给和平来了个电话,和平顿时像注入了一针吗啡,立马又活了过来。让人不禁啼笑皆非。
  老傅在此也有经典传世:还是M_Z_X说的好啊,机会主义头子改也难
  
  第37集 死去活来 (上)
  本集是我最喜欢看的剧集之一,如果一百分是满分的话,完全可以打95分。在看这集时我始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一时间又想不起来什么。直到有一天看到剧中冯小刚咧着一嘴歪牙评论我爱我家时,我才猛然发觉《大腕》不就是情景喜剧《死去活来》的电影版么?抛去剧情,只说故事模式。两者都是预先设定一个主角死亡,结果又没有死成,从而造成种种不可收拾的喜剧后果。
  我可以完全大胆的推测,是我爱我家创造了后来轰动中国的喜剧电影《大腕》。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爱我家可真算得上是国宝级的情景喜剧了。他的贡献不在于普通的搞笑,他的很多喜剧模式会给以后的喜剧电影编剧们提供很多的故事模板。让我们期待冯小刚的下一部喜剧电影《贵族》吧,我敢打赌,我爱我家中的《名门之后》一定会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的。
  我首先要说的是,我爱我家中的剧情为了迎合故事的需要,有时候会联系以前剧集里的故事,也有时候会把以前的故事完全不提。就是单独的一集。比如说,在上集中和平走穴赔了一万左右。应该说没有什么私房钱了,但是本集在交代后事的时候又说:我平时总不让你看的那个小匣子里有我这些年攒下的私房钱,零零碎碎加一块儿三四千块。如果前后联系不免有些不真实,但是我要说的是,不要太较真,正如郭德刚老师说的: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本片开头情景是和平捧着一本后后的医书在瞎琢磨自己得了什么病。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旧病成医,意思是说一个人经常生病吃药,时间长了,自己都成了医生了。这种情况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在医院就好像老虎口,有了个头疼脑热的病进去,没有个千儿八百的就别想出来,所以一些人就自己学着按照书上说的药方去药房买点药吃来达到省钱的目的。在近代历史上,生病自己琢磨着看,最有名气的人物就是曾任中国人们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那是我在看一本盗版的林彪传时知道的,据说林彪在八路军当师长时因为穿缴获的日本军官大衣,被阎惜山部队的哨兵打了一冷枪,虽然在苏联资治疗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没好利索,回国之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于是就在打仗间隙自己看医书给自己抓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写出来就当给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根据我的观察,编剧跟在我爱我家中经常写道这位四野司令员,虽然没有直接写出他的名字,但是有很多线索都和他有关,比如上集中的:红旗能打多久。还有之前我讲的苏联打进北京的故事。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词,就好像刘心武说红楼梦中秦可卿是谁谁的女儿,那一通考古啊,说得他自己都信以为真了。呵呵。
   当然以上都是复杂的解释,简单的解释就是志国说的:你老这么疑神疑鬼的,我告诉你,你到更年期啦……
   作者今年芳龄二十有四,还远远没有到更年期,之所以罗嗦是为了让大家跟深一步的了解我爱我家。大家可别误会文章是一个到了更年期的中年人写的。
   中国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病不是非典,也不是什么艾滋病。而是狂犬病!本集编剧为了营造氛围,很自然的选择了狂犬病,当然从高尚的角度上讲,也是宣传了城市不养狗的好处。
   和平一出场那幅病歪歪让人担心的样子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大包袱。
  和平:爸,我可不是非要走您前头,我也是身不由己啊!(软绵绵地欲晕倒,众人忙上)哎哟这谁掉一毛钱呐(捡起装兜)每当我看到这里都要忍不住的发笑。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回光返照,通俗的意思是说,人在将要死的时候精神状态会突然变得非常的好。,
   我在想,编剧在写到下面剧情的时候一定想到的是这四个字,所以以下和平对家里人的对白丝毫不比百家讲坛那说话如天女散花般的于丹差不多少。
  对于志国:我替你们家养老的,生小的,缝新的,补旧的,熬稀的,煮干的。我混得还不如小张哪我!小张好歹还挣工资,我一分不挣还往里倒贴呀! 什么两口子?我顶多也就是个通房大丫头,白天里里外外忙了一天,到晚上还得陪主人睡觉!(这话说得真是太经典了,简直无懈可击。男女结婚之后除了爱情之外,难道真的只能用通房大丫头来概括么?名词解释:通房大丫头,古时候大户之家少爷房间里的丫头,平时除了干活之外,还要当少爷的性启蒙老师。在少爷成年之后,有可能当妾,也可能把她嫁掉。还记得红楼梦里的袭人么?她就曾经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我想熟读红楼梦的编剧梁大神一定是从袭人那里找到的灵感。)
  值得一提的是,当和平说道通房大丫头的时候,志新的表情非常的好,非常的符合一个社会好色小青年的心里。这可是剧本上没有的,具体什么表情?自己看电视去。
   对于傅老:说您资格老--我受累打听一句,辛亥革命您参加了吗?五四运动您挨哪儿呢?说您贡献大--我再问一句,没有您我们劳动人民还不能翻身啦?中国革命还胜利不了啦?说您水平高能力强--您退下来以后您那局里的工作不照常运转吗?不是也没瞅着谁特别怀念您啊?(这话说得有点牵强,甚至不值一驳,傅老的资格的确老,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的新中国!关于贡献问题,战争是积小胜为大胜获得的,没有中国人民的五十几万次战斗,日本鬼子会投降么?至少光靠国民党屈指可数的几次大的战役是远远不够的。关于水平问题,我只用两句话来说:我是革命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我是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傅老的确不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他作出的贡献确是实在的。)
   对于小凡:比较空洞。也许小凡这个角色就是可有可无的。
  对于志新:你先把你袜子窟窿补补----功又不成,名又不就,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卖拳,30来岁的人了天天挨家里赖着,不出去干活儿不挣钱,也算个男子汉!也就是看在你爸的面子上,我跟你哥哥心眼儿又软,要不谁管你!(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卖拳。这些职业和唱大鼓的和平他妈当初在天桥可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时间长了,就给了和平他妈文化人的应该测字,会武术的就应该卖拳的第一印象。所以和平能说出这么有老北京风味的话还是符合他的家族背景的。)
  对于小张:每月100块钱工资,再加上吃的用的,你比我挣得都多--我在外头整天奔命似的我给谁奔哪?闹了半天我给你奔哪!我该你的我是欠你的?就这还整天不知足。(这话我们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小张并不是和平夫妇请的,而是国家给老傅发的保姆费,跟和平没有什么关系。根本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说了半天,下面最重要的重头戏总算开始了。什么重头戏?就是给圆圆找后妈,给志国找个后老伴咯。
  志国说燕红比他小十二岁零三个月零三天,那么按照志国的年龄42来算,燕红应该29岁了,这可是一个对女人来说非常危险的年龄。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燕红作为二号女主角都是非常完美的。29岁的燕红已经不是不懂事的小女生了,做过生意,开着咖啡屋,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对于婚姻方面的小心似乎不比当年的和平差多少。她之所以没有能和志新在一起,我想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志新目前的功不成,名不就的状态。俗话说得好,人比人的死,货比货的扔,游手好闲的志新比起当着副处长且事业有成的志国来简直是一塌糊涂。所以当和平猛然一提起这事,对完美爱情有着强烈渴望的燕红(从后来看到事业有成的阿文,就马上闪婚的行动就可以看出来)的心中自然要燃起猛烈的爱情之焰了。
  而对于志国来说,换一个老婆的想法由来而久。之前的《遥远的地方》剧集中给优秀女性方小姐的那N封火辣辣的情书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他的那一句背书似的:(暇想,露出期盼幸福地笑)她是志新的同学,我比她大着十二岁三个月零八天呢……更是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
   好了,剩下的就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了。和平述说后事的时候倒是还平淡。但是当她真的死过去了,不禁会让第一次看得观众大吃一惊 ,难道女主角真的那么早就要死了?
  
  第38集 死去活来(下)
  片子一开头对年轻观众而言,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当亲人在家里死了之后(当然正常死亡,谋杀,他杀直接播打110就是了)。我们所要办的种种手续,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没经验很正常的。
  1 死者遗照 一张 白床单一条(盖尸体) 鲜花翠柏(看各地风俗而定) 黑纱若干(在我们浙东沿海,直系亲属还要披麻)
  2通知家属 亲戚 单位 朋友 (目的:收人情)
  3开死亡证明 吊销户口(去派出所)
  4去医院开证明(是不是要来人验尸?本人没有经验,不晓得,只记得《〈水浒〉中武大在家里死了之后是要午作何九叔来检查的。》
  5定追悼会 和出殡日期 (花钱如流水的日子到啦)
  和平尸骨头未寒,抢班夺权的人马上杀到. 燕红是个聪明人,所以一进屋就来了个喧宾夺主,哭得比老贾家所有人都伤心,一下子就把自己放在贾府成员的位置上.这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东吴吊孝哭晕江东文武群臣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燕红明说照顾圆圆,实际上却是有越俎代庖当贾府大儿媳之意,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
  此刻镜头拉到志新,(脸色都变形了)
  志国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之前因为和平没死,所以不免有所顾忌,说话滴水不漏,可一旦和平归天,当燕红提出来那个事情的时候,不但一口答应, 而且还抱住燕红,真是色胆包天.(前几天看《金婚》,佟志44岁的所散发出的成熟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和燕红差不多年龄的李天骄,由此可见事业有成的中年男性是很有魅力的,也是很不安分的.)
  如果和平真的死了,燕红后来也不会被啊文给骗了,弄得精神不正常……
  但是,可惜的是,和平又活了过来。这就很麻烦的说。
  首先碰到是问题是和平单位的工会主席来送花圈,演员是我非常喜欢的李成儒,此人曾经当过商人,失败后回到影视圈,反而走红,他扮演的几部古玩商人的戏让人记忆深刻。在本集中的表演还是非常老道的。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借死人演戏给活人看。和平活着的时候只是个演员,说演员都抬举她了,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优秀艺术家的称号和国家二级演员的职称对工资的浮动是有影响的。所以人活着的时候轻易不能给,当然咯,人死了就没关系了,只要不和以后的抚恤金挂钩。封她个人民艺术家也没关系,(人民艺术家:郭德刚的相声:哪来那么多的艺术家,建国到今只有梅兰芳周信芳两位艺术家。国家封的,马连良那么大的名气才是个优秀演员。至于剧团内部封的艺术家,就好比太平天国封的那几千个王,除了好听,实际一点意思也没有的)。
  老赵:我跟你说和平,你要是对职称评定工作有意见,可以提嘛!你这么闹……闻所未闻!
  一句话就点出了和平所工作的曲艺说唱团内部的种种斗争。真是寓意深刻,观众们可要好好体会啊。
  还有关于花圈,花圈是工会报销的,钱肯定是老赵垫的,只要拿FP就可以报,但问题是和平没有死,这钱自然是没有抱的可能了。所以老赵不想出冤枉钱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接着来的是送死亡证明的片警小许同志,到底是J_C同志胆子就是大,只是对和平的复活表示惊讶。关于户口吊销了之后能不能补的问题,小许给我们的答案是先申报个临时户口,然后写个材料送户籍管理部门审批。
  医生对待和平的复活更是有经验,而且还说出了这种情况是假死现象。
  。医生:不是,可您也得替姆们着想啊,现在呀,这尸体来源特别困难,今儿早上听说您呐要到我们这儿来,同志们呐是奔走相告啊,我们下属的医学院还临时
  变更了课程,仨班的同学集中到一块儿堆儿,准备今天改上人体解剖课。现
  在这波儿人呢,还等在解剖室里----盼着您呐……您这么一来您让我跟大伙
  儿怎么解释……
  这段话用搞笑的口吻再一次阐述了我国人体解剖所面对的尸体来源不足的严峻形式。号召大家……算了。我自己第一个不捐的,没资格要求别人。
  接下来是和平活了之后各方的放映。
  和平单位:甭管是谁,一见面都跟我打招呼:“哟,你没死啊?”(可见和平平时人缘不是很好)。不然人家一定说:“太好了,你没死啊!”
   傅老:说他们家尽出新鲜事,刚死完人又活了!(可见贾家在小区里是很有名气的。)
  志新:那我呢?现在外边可盛传,咱家有起死回生丹!我们那帮哥们儿都憋着找我要呢。(可见事情闹到谣言满天飞的地步,连起死回生丹都发明出来了。)
  志国的问题就复杂了。
  明月当空,楼前绿地,燕红在葡萄架下徘徊,靓影斜立,楚楚动人,好生可怜。神女有心,情郎有意,只可惜名草有主。
  志国因为和平活了,所以胆子又变得跟芥菜籽那么大了,拉着燕红手的同时说出了自己的的顾虑:可我跟你嫂子,那毕竟是合法夫妻呀……
   编剧这时候用了一招红楼梦的写作绝招,草蛇灰线—--伏笔于几十里之外。
   如果说片警消户口是蛇头,那么蛇尾就是燕红下面的这段话了。
  燕红:什么合法夫妻?她户口都销了,死亡证都开了,你们那婚姻关系早就自动解除了,你就是想跟她结婚也得重新办手续——还不如先跟我办哪!(经典!!!)
  编剧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并不只是用了一次,更长的一条巨蟒还在下面呢。
  其实和平在没死之前对这个是有预感的,
  志国:不怪你不怪你,我们全家都不怪你,知道你那是因为生病,等你病好以后……
  和平:(微笑)再跟我算账。
  帐早晚都是要算的,更何况老傅一家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和平:嘿!那你让我怎么着啊?我不该活过来?我活过来我再一头撞死?
  志国:(嘟囔)这可是你说的——我可没这么说。(志国在〈那遥远的地方〉里还想过离婚,由此可见他对和平的婚姻还是有点怨言的。)
  傅老:我说他?我说他管什么用?谁听我的呀?谁尊敬我呀?谁拿我当回事呀,啊?——辛亥革命我也没赶上,五四运动我又没参加,我现在不就跟个家庭妇女差不多嘛!(这个老头是爱记仇的,虽然是个好党员,但是问题也有一大堆,就好象李云龙?)
  真是众叛亲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从头再来(上)
    本集可以说是我爱我家的分水岭,志新艳红小张远走他乡,还有不久以后出走美国的小凡,后半部的我爱我家人员顿时损失了一半精英。之后的六七十集除了靠编剧的超强发挥,和志新偶尔回来就场的那不超过二十集能让人满意外,其他的都和上部有一定的差距。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开来,后面的80集仍然要高于之后创作的所有情景喜剧。这就好比曹雪芹的红楼梦,后半部续书虽然比不了前面的原著,但是比起其他人写的红楼梦续还是要高很多。
     从观赏性来说,本集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分别在即,有一种大结局的气势。场景也有增加--龙潭山庄。(我怀疑就是居委会改的。)
     片子一开始是以艳红策反老傅家的小保姆小张开始的。能够把那么大一家子伺候得舒舒服服井井有条,足可见小张有着万夫不挡之潜力的(到了海南之后从卖油条做起一直升级到连原子弹都敢买卖的**商,真够牛的,哈哈),
    当然,本集中小张不是主角,他只不过是引起艳红和志新两位开发商战争的导火索而已.。
    艳红给小张的职务是公关小姐,志新给小张许的职务是女秘书。两位说得职务好象挺厉害,实际上不过是芦席滚到炕席上一码事而已。这些都是小事,没必要说,关键是旅游业不过是最近几年有了黄金周以后才大热起来的,而在遥远的94年,人们还远远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呢,哪有闲钱搞什么乡村游,旅游业,从理论上说在那时候还是个赔本的买卖。
    看了本集以后我终于发现了一个比志新还贫的北京混混,宋慈,不,说错了是扮演宋慈的何兵-,顺便说一下曾经的职务----银河公司胡总。
    观察剧情,情况因该是这样的,胡三是个骗子,他骗龙潭山庄的农民合股搞旅游业,估计他自己从中没少贪污,但是到了后来维持不下去的时候,他怕农民联合起来找他算帐,所以就花言巧语骗人来接手。
    虽然志新和燕红都是聪明人,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还是着了装孙子的胡三的道了。
    股东大会开得更像是一场麻将交流会。
    股东甲:自打把山庄交给你,屁嘛没见着,光天会玩儿了……(众人乱)
    股东乙:唉唉唉别争,说件正事儿,咱们这买卖什么时候落听儿啊,还和不和啊!(众人乱)
    股东乙:老换听儿,哪儿能胡牌呀……
    胡三:听宽点儿,好和。
    到底是正统的中国人,三句话不离麻经,以上对话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自从龙潭山庄成立之后,胡三和股东们正事不干天天打麻将消遣。这样的企业不赔才怪呢。
    志新是聪明人,见他们麻经术语不离口,所以也用麻将经来应对。
    
    志新:你怎么老跟着我,盯张儿呐……(向大家)要我说乡亲们,胡先生经营半年,虽然没和牌,可也没放冲啊,咱不让他平安下庄儿吧……
    众人:(激奋)下庄下庄!
    志新:(带比划)咱们龙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果再换上我这么一位手壮的,保证咱是回回自摸把把开扛,要和,咱就和大的!
    由此可见,志新这位宇宙公司贾总,在和银河公司胡总等人平时在做坑人生意之余,打麻将是经常的事。不说厉害吧,至少是个老手。
    志新说的一水儿的大红肚兜兜,还有舞厅等等放在那时候的确危险,但是放在现在却是非常正常的,现在哪个渡假村现在没有KTV?有了KTV 就会有小姐,有了小姐就会有三陪服务,有了三陪服务就有了客源,有了客源就能让渡假村赚大钱,赚了大钱地方Z_F就能收税,收了税当官的日子就好过了,当官的日子好过了,那岂不是皆大欢喜了?与其说志新想法超前,还不如说编剧对未来有非常好的预判性。由此可见,我爱我家还是一部至富宝典。
    但是实现这一切最重要的前期的大量金钱投入,所以燕红很轻易的用一句你有钱么,把志新吹出的大泡泡给挫破了。
    
  小张到底有没有喜欢志新,这其实已经不算个问题了,因为在后来已经有了答案,还有在志新远走海南的时候,能够毅然和他一起远走天涯海角,就是最好的证据之一了。
    那么小张为什么会喜欢上志新?关于小张的爱情,编剧曾经专门写了一集《既然曾经爱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炸油条的刘总因该就是她的初恋,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失败爱情洗礼的小张,在爱情方面因该会变得更加有理性。小张因为工作需要,接触的未婚男人不多,在家里只有志心一个人,之前剧集中不是讲了么,在志新生病的时候,小张没少照料,甚至还推着轮椅带他到过长安街,(小张是老副的保姆,实际上完全可以拒绝的。)至少这可以证明小张不是很讨厌志心。
    小张:哈啰,啊贾总不在……业务?什么业务啊?……催款?……啊放心吧,我们公司是信用第一,两年后一定还你就是啰……我是谁呀?我是他的女秘苏……(这时小张的表现是一脸甜蜜加满足,志新能给她希望,按照小张一个外来年轻打工妹的本钱,如果志新真的是总经理,那么我想小张也不会想什么了。偏偏志新还是个非常廉价的原始股,所以小张就不免有了投资一把的想法)
    小张:二哥哥我没做错啥子嘛!(叫得好生肉麻,怎么让我想起了宝二爷了?)
    小张:志新哥哥,你可是把我给毁了,你让我以后怎么有脸见人呐。(实际上是伤心不能和志新一起创业,不能创业就不能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还要当小保姆。
    和志新还是没戏。)
    小张:我就是饿死也得跟你死在一块儿,我决不变心!(以上证据说明,这句话是真话。)
    但是在志新的心中,艳红还是最重要的,小张那么多话,那么多动作(比画掐燕红),都没有燕红的一句:小贾呀,想开一点,我雇你当我的总经理助理怎么样?
    实际上,志新燕红两个人不能在一起最大的原因就是两个人都爱面子,不愿意先表白,因为两个人都知道对方是刻薄人,万一表白了,对方不答应,就太没面子了。唯一成功的可能就是对方掌握了主动权,把求婚当做一种施舍,这样才不会没有面子。志新之所以后来能表白,也是因为燕红受到了伤害,稳操胜卷的情况下说的。两个聪明人实际上都心知肚明,所以燕红马上登门来收编,志新有了台阶下自然乐得接受招安,所以说志心是是真的被收了房的,但是可惜的是,胡三的登门破坏了一切。
    志新当听到艳红并不一定能够成功的时候,就知道这场爱情要自己来完成。
    但是他并不死心,因为对于他来说收编和被收编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他让胡三发毒誓。
    至于艳红为什么会突然嫁给啊文,那就要留到下集来解释了
  
  第42集 从头再来(下)
   最近一直在看被称为有着《我爱我家》现代豪华版的《奋斗》所以一直没有写影评。现在奋斗完毕,继续开工。
   下集主要讲的说穿了就是两个字---闪婚。
  闪婚这个词,往往都是真对心态浮躁的八零后对爱情的认识,我不能说这是错的,至少我没有办法去狡辩,看过《奋斗》我们就能清楚的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对爱情的认识,如果两个人承认是男女朋友,那么发生关系的可能性是99%。陆涛和米莱,向南和瑶瑶,华子和露露,都有着肌肤之亲,什么?电视里没有说明?唉,哪个老古董问的?站出来!当然,这里唯一一个例外就是70年代后生人的猪头,猪头是如此的痞子,但是对于性和爱情,还是能保持如中国儒家爱情故事中说的那么纯洁。这种现象如果一定要找原因的话,那我只能说是社会开放造成的。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来分析一下中国建国后不同时期年轻人的爱情观,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听了不要发火。这就好像丁伟少将在讲《我国国土的未来防御问题》中,多次强调这并不涉及政治外交一样,这只是我个人结合书本,电影电视的一些看法而已。
  最近还有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金婚》,五十年代的佟志和文丽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能够纯洁到25岁还不知道性为何物。而到了七十年代,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所能做的最出格的事情就是和第一个恋人偷吃禁果,和现代年轻人所不同的是,男的还是从内心要对所做的事情负责的,还有当时的大人们会有一种遮丑的心态,让发生关系的俩人赶紧成为夫妻。而他们另外的女儿多多就夸张得多了,八十年代和小青年乱搞关系,而到了九十年代跟是和人同居。还有他们的儿子跟是以及和《奋斗》接轨,所说的对于爱情的言论已经比《奋斗》还奋斗了。
  《我爱我家》之所以没有太有出轨的事情,主要是因为编剧是五十年代出生的梁左,他的思想虽然能有意识的跳跃到第三者插足等问题,但是总觉得不深刻,没有一种震撼的感觉,而本集就不同了,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本集的编剧是梁欢。梁欢是谁?英达的第二任夫人,第一任是谁?宋丹丹!所以说编剧本来就是第三者,所以写出的东西自然有着主管思想。
  剧情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和梁左有着不少差距,没什么可点评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0:31:35 | 只看该作者
  57集 失落的记忆 (1)
  从今天开始本人采取美国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场上对付日本鬼子的战术来写我爱我家?什么听不懂?就是著名的“蛙跳战术”。跳过 一些不好攻克的大岛,集中精力对付容易的小岛,同样道理,我将先跳过一些不好写的剧集,先写一些比较容易写的剧集。
  怎么形容《失落的记忆》呢?如果说《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奋斗》的话。那么我也可以说《金婚》+《甲方乙方》=《失落的记忆》。为什么这么说呢?金婚用的是编年体和甲方乙方中的好梦一日游模式都在《失落的记忆》中得以体现。
  在本集篇幅虽然短但是却浓缩了,文革,粉碎四人帮,小平南巡,四个历史阶段。
  而老傅一家人花钱布置卧室,让它恢复到文革状态,以及说那时候的话,穿那时候的衣服都和好梦一日游的模式是何等的相似啊。
  好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片子一开头给我们最醒目的一个道具就是九十年代初给外地农民工留下惨痛印像的带红袖箍了。
  片子中强调了一点就是带红袖箍的必须是老头老太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中国虽然J_C很多,但是人口更多,人均J_C分配率还是很低的,所以治安光依靠J_C显然也是不行的:他们警力确实不足、任务重、防区大,有些确实是心有意而力不足。Z_F看到城市里满大街都是闲的没有事的小、中、大老头、老太,于是就打起了他们的主意。
  当然这也不是某些领导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的,据说,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老人打更的传统:到了晚上,就有老人拿个梆子、锣,一边敲着报时,一边吆喝着:关好门户、小心灯火.....。
  以后,日本侵略中国,他们也学会了这个好方法,也找一个老头,站
  在他们挖好的封锁沟上,敲锣打鼓的喊:平安无事啦......。 不过,日本人没有学到真传——那个老头可能就是个八路,其实喊着平安,并不平安......。
  建国后,曾经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一些老人戴着红袖箍,帮助维持治安、交通、秩序;效果很好,而且都取的了不小的成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是俗话说得好,有些老头老太太有了些权利,就开始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罚外地农民随地吐痰这一点。小到2元大到20,都是中国人,还真能下得去手。
   正如志国说的:那一特定时期的老头老太太戴一红箍儿,满大街溜达,举一小旗儿,饶世界站岗,多威风啊。
  当然在国民法律意识淡薄的时期,带红箍的老头老太太对于随地扔垃圾吐痰的人还能罚到款,但是当他们碰到懂法的人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2002年中旬,一群学法律的大学生漫步在街头,一边高声谈笑,一边嚼着甘蔗,顺手将甘蔗皮仍在大街上。一个老太太,当然带着红袖章,往她们身前一站,指着甘蔗皮说:“把皮拣了,每人罚款5元”。大学生将甘蔗皮拣起来,扔进了垃圾箱。但对罚款5元表示坚决不接受。
    大学生对老太太说:“你没有权力罚款。”
    老太太指指红袖箍,“我没有权力,难道你有权力?我每天要罚几十个人,都罚了几年了。交钱吧”
    大学生道:“谁给你的权力?你罚的钱都交到哪里去了?都干什么用了?我们扔甘蔗皮是不对,可我们已经改正了。你再执意罚款,就违法了。”
    老太太一听这话,当时急了眼,当街大声嚷嚷起来:“你们扔甘蔗皮还有理了。我说罚款就罚款,不交?到区里说去”
    于是,大学生和老太太一行人到了区环卫所。原来老太太是区环卫所临时请的人,红袖箍是所里发的,专门用于逮那些随地吐痰、扔果皮的人。
    区环卫所和大学生争执的最后结果是,环卫所接受了大学生们的普法教育,决定从此不允许老太太们戴着红袖箍到处罚款。这是,懂法的大学生们向红袖箍围成的权力王国的一次挑战,是权力和权利的一次较量,也是权利的一次胜利。
    据说,后来这件事儿经过媒体的宣传,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取消了红袖箍罚款的招儿。
    大学生们是对的。罚款5元钱事小,但侵犯权利事大。权利意识的体现和增长,其实就散落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如果自己不去主张权利,那么久而久之,会长红袖箍的脾气,使它自己忘了姓什么,滥用本来就不该有的权力。于是,悲剧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据报载,前些日子,某城市一个民工为躲避几个红袖箍有关身份证的盘问,竟不幸坠楼身亡。
  也许有那么一天,红袖箍只是红袖箍,就那么一圈红布而已,它什么也不代表,它什么也不是,更不象征某种权利……那也许就是中国法律的又一个春天吧!
  关于这个道具,编剧并没有就此结束,还在正反两面都写上了字,反面是迎七运盼奥运,如果我没有记忆错误的话,中国是在93年申请的奥运会。正面是迎接世界妇女大会,那位要说了,世界妇女大会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会,有必要街道还开一个么?那如果北京是九四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东道主呢。对于这件事情,我想,一个红箍代表了中国一个时期的风貌,两面都有字,关于两面有字的红箍这是非常常见的,节约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嘛。
  
  失落的记忆2
  接下来有一个看似和本集内容无关的剧情,那就是志国向和平借钱,被果断拒绝。是没有钱么?那至少也要问借多少钱以后再下判断呀。后面小桂马上揭开了谜底:钱越花越少,越攒越多。由此可见九十年代初的中国人只知道有钱存银行,不懂得,也不会炒股,炒房,炒基金,炒国库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志国已经给出了答案:跟十几年前比比。比什么?那就是改革开发初期和计划经济的比较。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家只不过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因为有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大跃进的惨痛教训,大家哪还敢把钱拿出去乱用,有了闲钱第一个念头就是存银行,当然这也和中国人的性格有关,那就是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中国的用来防范外族入侵的万里长城就是最好的证明。例如老傅一家,如果把每个月的钱都吃光的话,估计每天也能大鱼大肉的,但事实上,老傅一家还是保持着一周六素一荤每周80块钱的伙食标准。剩余的钱都存了死期。
  关于主人公脑子受创失去记忆的桥段,无论是在当年的电影电视,还是现在的的大量网络小说都是经常采用的。并没有什么好讲的。
  倒是宋丹丹用三十多岁在没有化妆的情况下强演十八岁的黄花大姑娘还是非常有看头的。这全凭演员演,编剧是帮忙不上的了。
  志国:送积水潭啊,还是八宝山啊。
  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一家拥有1000余张床位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志国判断和平脑骨摔坏了)
  八宝山:实际是京西郊鲁谷村的一片土丘。它的西部在很早以前就是坟场地葬人;还有个老山骨灰堂。1950年,任弼时同志因病逝世,下葬在东部坡顶上——被称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后来很多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名人都安葬在这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和平做为一个普通演员如果真的死了有没有资格入住八宝山革命公墓的?
  答案是否定的!
  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共供奉有3-4万的骨灰盒,里面大多数为已故国家领导人,县处师长级别的领导干部,烈士,英雄,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劳模等,目前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主要是革命烈士,副部级以上干部或者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在死去活来那集中,和平死后的艺术成就是“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当然这是团里自己定的,国家估计不会认的。
  (所以志国说送去八宝山是纯属搞笑,一般真的出现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说这么不吉利的话的。)
  安定医院:一句话:专医神经病的的医院。
  杨大夫是一个非常有艺术创造力的医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庸医的思维方式,还记得围城里方老先生给怀孕的儿媳开的方子么?翻开自己编写的《验方新编》对方老太太道:“娘,三媳妇既然有喜,我想这张方子她用得着。每天两次,每次豆腐皮一张,不要切碎,酱油麻油冲汤吞服。这东西味道不苦。可以下饭,。这方子很有道理:豆腐皮是滑的,麻油也是滑的,在胎里的孩子胞衣滑了,容易下地,将来不致难产。《围城》中曾经对这类庸医有一段非常好的话:这位庸医在本乡真的是‘三世行医,一方尽知’,总算那一方人抵抗力强,没给他祖父父亲医绝了种,把四方剩了三方。”
  这话放到杨大夫身上就应该这样说:总算他父亲抵抗力强,没给他医死,只落下个终身残废,生活不能自理。
  幸亏这对治疗和平的方法还是比较柔和的,虽然不一定能医好,但是至少也杀不死人。
  场景来到和平志国的卧室,此刻已经大变样了,我想有必要好好的介绍一下房子里的一些重要的老古董。
  卧室左边有一张M_Z_X语录看公务员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那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F_G_M的。
  这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志国是国家公务人员,有必要挂一张这样的东西在卧室里勉励自己。
  正面有3张M_Z_X海报?左边一个青年拿着雨伞是《M_Z_X去安源》什么?
  为什么去安源?喂,样样解释很麻烦的说,算了我麻烦一点就当给年轻人增加知识吧。
  《M_Z_D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1921年)并举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为表现题材。M_Z_X去安源》是“文化大革命”与“八个样板戏”齐名的一幅油画,曾经深入亿万中国民众人心,其价值远远超出了美术品的范畴,中国嘉德’95秋季拍卖会上,竞拍价高达550万元人民币。
  中间一张图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M_Z_D思想》可能有错误的,谁知道能告诉我。
  最右边的图是《人间正道是沧桑,M_Z_X视察大江南北》。
  
  57集 失落的记忆 (3)
  94年版康师傅:康师傅的方便面公司成立于1991年,所以说94年确实是有康师傅方便面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还是要到97年以后了。说到这个版本的碗装牛肉方便面那时候还是个稀罕物,很多人根本都知道这么吃,我就是其中之一,记得小学春游时,有人送给我一碗,就因为吃不来,白白仍掉了。
  志国的66式军服:因为我对军服的研究不是很好,所以只能胡乱的说一下,志国的军帽是标准绿色的,但是衣服确是黄布的,我本来想自己下结论说是仿造的,但是突然想其路遥的《人生》中好像有介绍,看了一下书还真的发现,这样一段话(高加林在家里翻出在新疆当副师政委的叔父送给父亲的黄布军装),这下不禁让我糊涂了,如果有专家的话,还请解释一下。志国的黄布军装只有上面两个口袋的,所以说是战士服装,如果是四个口袋那就是干部服了。关于这个军装给我们印象对深刻的就是志国两次对最上面风纪扣卡脖子的动作。这是因为在七十年代穿军服绝对不能解开风纪扣,记得《亮剑》中对于风纪扣还专门有一段戏,那是原书上也没有的。当楚云飞换上新发的国民党美式小翻领军服时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论。楚云飞:我就是喜欢这美式军服的小翻领 到底是M_Z国家
  军服都给你讲道理 让你的脖子享受自由 不受束缚。
  结合这一点可以看出50--80我们国家还是有些墨守成规 军队也罢 人民也罢 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还记得那时候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穿蓝布的场景么。当然改革开放之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文革经典POSE:葵花向阳,右手肘向前,左手后摆,侧身挺胸。这一招,志国,老傅,圆圆都反复用过。我为此专门调看了文革忠字舞片段,当一群男女红卫兵(都穿贾志国的黄布军装)唱到: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滚他M_D蛋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动作。意思是心向红太阳,跟着伟大领袖舵手M_Z_X走。
  还有贾圆圆的那一身文革套装,绿花格上衣,绿色帆布书包,蓝色工装裤,哎呀呀,放到2007年那简直可以上T形台了。这绝对不是我乱说的,我是有证据的,因为李宁公司今年专门设计了《为民服务》绿色限量套装,现在已经卖到了不菲的价格。
  战斗里小学,反修路小学:想当年,反修路小学和与其并肩作战的战斗里小学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典范,三帮一派里面唯一一个未成年革命群众部门。
  为什么叫反修路小学?难道北京有一条路叫反修路?实际上恐怕是这样的。根据我的调查1966 年 8 月 24 日,红卫兵将苏联驻华大使馆门前 的扬威路改名为「反修路」。
  关于战斗里小学,我没有找到太多的资料,抱歉了。
  西哈努克亲王访华
  志国:坏了,这可不止二十年了,快成圆圆同学了。
  西哈努克亲王曾经6次访华,最后一次是1965年,怪不得志国说快成圆圆同学了。
   傅明: 都是凭证、凭本、凭票供应,每人每月是半斤油半斤糖半两芝麻酱,还厚厚的一层,美死你……。
  计划经济的中国嘛就是这样的,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个跟老傅家情况比较相似的家庭在那个年月的生活资料。文革期间,百业停歇,所以基本几年内的生活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男方:北京某军区技术干部,69年月收入:72.6元
  女方:北京某医院大夫,月收入:56元 (和老傅情况的确比较相似)
  孩子:2个
  家庭主要支出: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托儿费二三十元/月,日常生活费大约四五十元/月,后来孩子上学还要交学费,书本费等等。
  家庭剩余:每年净剩一百元左右,相当于一辆永久自行车,或者红灯牌收音机的价钱。
  
  生活中的配给制:
  自行车,部队每年有几辆的配额,需要凭证和号才能买到,但是一般人买不起; 酒,当年所在技术部配得两瓶茅台酒,5.6元一瓶,没有人买得起;
  粮票:分粗粮票和细粮票,全国和地方。全国粮票可以带油。地方细粮配额是3斤大米,2斤白面/月/人,部队有20多斤细粮/月/人。所以军人家庭生活相比而言很不错,基本能保证细粮供应。
  肉票:每人2-3斤/月。油票:地方是3两/月/人,部队是2斤/月/人;肉票分熟肉票和生肉票,凭熟肉票可以买猪头肉等熟食。当时大家都喜欢买肥肉,因为可以炼油,但是肥肉很少能买到。其他还有,鸡蛋票,布票,衬衣票,棉花票,豆腐票等等。
  吃:虽然细粮比地方家庭分配得多,但是经常吃高粱米,和土豆。蔬菜基本以大白菜为主,尤其是冬季,大白菜(酸菜)成为最主要的蔬菜。平时很少能吃到水果,秋季可以分到两筐国光苹果,偶尔可以吃到冻梨。鸡蛋很少能吃到,女方怀孕期间,男方通过领导特批买了几斤鸡蛋给女方补身子。一个邻居家里有四个孩子,很少能吃到肉,孩子饿极了就抓老鼠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差是很好的机会:当时到北京出差可以买到肉和香肠,拿回来给大家分。到山东出差可以给家里带花生米,到吉林出差可以吃上豆腐脑和油条。
   正是知道过日子的艰难,所以老傅才会对和平抹上厚厚的一层芝麻酱和白糖,显得格外的愤愤不平。
  
  第58集 失落的记忆(下)
   片子一开头,出现的是志国和老缚臂带黑纱,
   志国:我们正回忆到1976年.我爷爷去世了.
  关于志国的爷爷我记得是第一次说起的,所以一时间让我们非常的陌生.根据我爱我家和红楼梦的关系,再结合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的看法,我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说红楼梦中的那位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暗指康熙太子胤仍的话,那么我家里的这位贾府老太爷就是暗指在这一年去世的开国领袖们了.
   中国是有这个历史传统的,古时皇帝去世全国老百姓都要跟着带孝的,不但要带孝,而且在一定时间里还不能搞什么庆祝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打击了国家娱乐业的GDP,造成了众多娱乐界人事被迫改行,侯宝林的相声还专门创作过一个相声<大改行>,
   虽然已经不是封建主义了,国家也并不要求老百姓对最高领导一定要有什么行为,但是很多老百姓自发的表示还是很普遍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的记录片上,就有很多老百姓带者黑纱.这是对伟人从内心的一种崇敬.
   志国:可和平现在还不知道党中央归谁领导呢?
   是啊,领袖去世了,谁来领导我们?连和平这样一个"小姑娘"都感到忧心不已,更何况全国的人民那时的心情呢.
   关于十一界三中全会的意义,编剧很直接的用两首歌曲来表达,哦,不单是歌,还有戏曲.
   随着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揪出四人帮,小平南巡结束,国家国家,国的事情到这里总算是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家的问题了.
   我们可以从下集中大致的回顾一下,当年和平和志国的恋爱经过,
  我的评论就一个字--累.
   梦总有醒来的时候,当和平对着副老一脸痞子样的坏笑时,我却无法笑的出来,因为我在深深的担心,这么好看的喜剧将来我们的导演如何超越呢?
  
  名门之后(1)
    看到名门之后,我不禁想起了冯小刚拍的《贵族》,片子里一个乡下爆发户在马场里被贵族汝南周氏之后羞辱,气得半死,发誓要在三天内找到一个贵族的祖宗。
    什么是贵族?贵族最初指的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於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
    正是这种特权和权利,让他们在平民面前有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优越感。同时也激励了没有成为贵族的平头百姓为之而努力,(也包括造反)。
    前段时间看百家讲坛,里面的老师说,古代人分几等,士,农,工,商。最高的士,一般就是指当官的,也就是上面说的一种贵族之一。而商人虽然有钱,但是地位非常的底下。古时有些商人,发了财之后,就会出钱跟朝廷买了有名无实的官位,然后自己穿着官衣画张相,死了之后供奉在祠堂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自己过了把当达官显贵的瘾,二个是让自己家族的子孙有了贵族之后的名片,有句话叫做,富不过三代,虽然自己的家族有可能家道中落,但是贵族之后的头衔却可以永远的用下去的。就好像这位汝南周氏一样,也不知道他的那位祖宗是哪个春秋战国里的小诸侯,死了少说也有几千年了,但是这张名片拿到现在仍然能够气死这位八代贫农的大款。
    
    还记得围城里点金银行的周经理么,这位爆发户在碰巧碰到一乡之望的大乡绅方老太爷后,毫不犹豫的要与之结亲。
    还有苏小姐,她虽然知道鸿渐与鲍小姐偷情,但是仍然对他非常的喜欢。这和鸿渐的(乡绅的)家世不能说没有关系。关于这一点围城原文是这样写的(她对方鸿渐的家世略有所知,见他人不讨厌,似乎钱也充足,颇有意利用这航行期间,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
    还有那位你我他小姐的父亲杰米张。围城原文: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回家说起,认为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并且现在没真做到女婿已住在挂名丈人家里,将来招赘入门,易如反掌。更妙是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贴贴地养在张府上。
    两次说到家世头衔,足可以说明其重要性了,也足可以解释和平为什么会对自己大贪官祖宗这么敬爱有加了。
  
  名门之后(2)
  片子一开头,从和平给一家人盛粥说起。和平当年之所以追着嫁给志国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志国了的大学生身份和他们家的家庭条件。说实在的和平和志国应该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幸好老傅和夫人都是知识份子,脑子还是比较开明的,再加上老傅那时候刚刚从文革的关牛棚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再也摆不起官僚阶级的臭架子了。所以才使得这桩婚姻比较顺利的完成。
  虽然是嫁给了志国,但是和平做为一个下层没有文化穷苦人民的女儿,在贾家总是有一种底人一等的感觉,这在《死去活来》一集中,和平自己亲口说的:你们家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连圆圆都算上,有一个真正看得起我的没有?嫌我们娘家穷,没文化,小市民,就跟我们图你们家什么似的。
  图的是什么?无非图的是贾家的官宦之家,贾家的经济条件而已。
  虽然和平平时在家里,把老傅一家伺候得还算不错,但是长期的压迫也使得她内心的怒火也越聚越猛。
  虽然在死去活来中毫不留情的把贾府上上下下骂的狗血喷头。但是活过来之后,实质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一次怒骂只不过是治标,却没有治本。
  中国有句民谚,叫狗改不了吃屎,和平虽然因为早饭没有吃到油条而不满,但是一听到中午娘家做被称为穷人乐的平民食品“炒疙瘩”马上就来了精神,把不快顿时抛到了脑后。
  炒疙瘩:炒疙瘩是北京特有的一种面食品。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颜色焦黄,配上绿叶鲜菜,黄绿相间。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
  炒疙瘩的创始人是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附近的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儿。
  民国初年,母女俩开了个饭铺,取名“广福馆。”由于本小利微,饭菜平常,生意很不景气。有一天,只合了十斤饴烙面,卖了一天,临到关门时还剩下了五、六斤。母女俩正发愁,忽然想起了一个主意。她放平案板,把剩余的饴烙面拿过来重新揉过,然后揪成比疙瘩骰子略大一点的小疙瘩,下到开水锅中煮熟,捞出后摊在阴凉处。当晚,母女俩就用这些熟面疙瘩加了些青菜炒着吃,没想到口味特别好。她们边吃边商量,决定在原经营品种的基础上再添上这道新的面食,起名叫“炒疙瘩”。
   第二天,由于“炒疙瘩”味道香鲜,价格便宜,新老主顾都来争相品尝。五、六斤面疙瘩,只一会儿功夫就卖光了。
   炒疙瘩问世以后,最初来吃的大多是劳动人民。后来由于越做越好,越卖越有名,许多社会名流也慕名而来,一尝为快。从此,别开生面的炒疙瘩,以它独特的风格为中国面食增添了新的花样,一直受到人民的欢迎。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是和平才过了半天,从娘家回来的时候,从举手投足间就已经有从普通劳动妇女升级为贵族诰命夫人的意思。
  当然了,贵族之后这东西是需要证据的,不然人家不相信,于是和平就拿出了实物----《新编和氏族谱》。虽然和珅是大贪官,但同时也是大名人,再说了和珅是清朝的一等公,真二八经的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说出去也没有丢人的,反而能给自己贵族之后的帽子,再说了,当初和珅贪污剥削的老百姓早死了,就算活着的苦主也不会找你来算账了,所以这些遗老遗少们又开始钻了出来。
  因为和平是和珅的第十四代后人,所以和平的全名应该叫“钮祜禄*和平”。
7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1:21:01 | 只看该作者
  120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透过90年代北京一个六口之家以及他们的邻里、亲朋各色人等构成的社会横断面,展示了一幅当今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绚丽斑谰的生活画卷。为什么那么多的烦恼与琐碎,却挡不住开怀的笑声,因为我爱我家!

分集剧情:
第1集  发挥余热(上):傅老在单位彻底没事干了,决定在家主持工作,大干一场。

第2集  发挥余热(下):傅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接连指摘家人的“错误”,引得各人不快。

第3集  我们的愚人节:大家都过起了愚人节,互相蒙。

第4集  也算失恋:志新要正式找个女朋友,燕红屡屡捣乱。

第5集  亲家母到俺家(上):和平家装修,和平母亲来住,惹得家人有些不快。

第6集  亲家母到俺家(下):老和一再张罗着给老傅介绍个老伴,老傅忍无可忍。

第7集  骗子:志新在家做“中间人”,一伙人找上他要向他要欠款。

第8集  既然曾经爱过:保姆小张爱上了卖油条的小刘,却发现小刘已有妻有子。

第9集  灭鼠记(上):家中发现老鼠,各人奋力与老鼠做斗争。

第10集  灭鼠记(下):看到家人都治鼠不力,傅老决定亲励亲为。

第11集  无线寻踪(上):志新一个朋友让他倒出一个BP机,不想J_C找上门来。

第12集  无线寻踪(下):志新对身犯重罪的莉达还存有一丝幻想,在莉达去过他家一次后,他做出了选择。

第13集  奖券的诱惑(上):家人为各种形式的奖券忙了起来。

第14集  奖券的诱惑(下):志国和和平为香港七日游积极做准备,到了兑奖处满不是那么回事。

第15集  初次下海:燕红做生意,志国和平也要参与一股,并把傅老争取进来,其它家人后来也纷纷加入。

第16集  毁我爸一道:傅老早上溜弯儿被三个骑车人撞了,志新拉着他去索赔。

第17集  不速之客(上):和平领来一自称发明家的倒卧----纪春生,吃完睡完,他讲起他的发明。

第18集  不速之客(下):纪春生使出混身懈数想在傅家多呆几天,家人对他的无赖行为忍无可忍。

第19集  大气功师:傅老在家练上了气功,走火入魔,志新请来大师给他表演并治病。

第20集  心中的明星:圆圆迷上了张国荣,家人合伙冒名给圆写了封信说如果考出好成绩就来见她。

第21集  女儿要远航:圆圆决心去暑假去航海,家人决定用艰苦地航海知识学习压倒她。

第22集  原则问题:傅老年轻时代的情人找到傅老,要傅老开个批文。

第23集  双鬼拍门(上):小张在包工队时的朋友宝财与其女友的工资被工头儿卷了,两人找上门来,家里没人,他们动起贼心。

第24集  双鬼拍门(下):宝财春花二人绑住傅老和后进来的于大妈,傅老决定用攻心计加思想政治教育。

第25集  爱你得商量:小凡喜欢上了已婚的孟老师,家人决定一块儿批斗孟老师以使小凡死心。

第26集  电视采访:志新钓鱼与人发生争执落水,电视台误以为是志新救落水儿童,来采访志新,全家人都想在电视上露把面儿。

第27集  健康老人(上):街道评选健康老人,老傅和老郑相互竞争斗气准备戒烟戒酒。

第28集  健康老人(下):傅老郑老为戒除烟酒痛苦万分,并互相发动心理攻势。

第29集  202动态:傅老支了个黑板,每天更新家里动态。

第30集  再也不能这样活:志国参加同学聚会,受了刺激,立志要奋发。

第31集  在那遥远的地方(上):志国出外学习归来,一张女人的照片引起轩然大波。

第32集  在那遥远的地方(下):和平不断接到匿名电话,把志国弄的焦头烂额,小凡找来孟朝辉给志国出主意。

第33集  近亲(上):傅老一个远方亲戚小晴来北京,志新见了很喜欢,小晴却说出她可能是志新的近亲。

第34集  近亲(下):志新与小晴忙前忙后为弄清真相,最后也没个结果。

第35集  潇洒走一回(上):和平走穴挣外块,自我感觉抖了起来,傅老有些不满。

第36集  潇洒走一回(下):和平不满待遇,自己当穴头去东北走穴。

第37集  死去活来(上):和平身体不适,总觉得要死了。

第38集  死去活来(下):和平猝死又活了过来,麻烦一大堆。

第39集  都不容易(上):小张腰闪了一下,在小翠的撺掇下,休息连带装病歇了好一阵,家务把家人也累得够戗。

第40集  都不容易(下):小张决意离开,众人用力挽留。

第41集  从头再来(上):胡三有个山庄搞不活,志新与燕红争夺山庄经理。

第42集  从头再来(下):志新找来阿文灭燕红,阿文却与燕红一见钟情,两人要双双回海南,志新咽不下这口气,带着小张去海南开创事业。

第43集  请让你来帮助我(上):小张走后家人搞家务头疼,和平找来小时候带她的李大妈帮忙,李大妈一身旧社会习气让家人受不了。

第44集  请让你来帮助我(下):傅老上劳务市场,找回两个保姆,家人要试用再决定。

第45集  大侦探:傅老迷上推理小说,自以为是侦探,要侦破家里电话费超支的问题。

第46集  生活之友:报纸误登家里为心理诊所,许多人来家里解决心理问题,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第47集  远走高飞(上):小凡要出国,傅老不同意,小凡临时拉孟朝阳当她男朋友。

第48集  远走高飞(下):小凡不可避免地走了,孟朝阳愣要把这儿当自己半个家。

第49集  恩怨(上):老郑搬走了,搬来傅老的死对头老胡,傅老很是不忿。

第50集  恩怨(下):傅老求老胡帮忙,两人细数当年恩怨。

第51集  儿女正当好年华(上):区里举办歌咏比赛,陈大妈找来吴老与他合唱。

第52集  儿女正当好年华(下):获奖后傅老整日觉得孤寂冷清,志国和平鼓动请吴来吃饭,不想吴老师主动上门来报喜。

第53集  爱情导师:孟朝阳与圆圆互相当老师探讨爱情问题。

第54集  但行好事:朝阳在公园里拣了个婴儿,家人忙起来。

第55集  让你欢喜让你忧:志新的女同事借住家里一天,家人为了志新的奖金又说好话又说坏话。

第56集  重塑自我:和平要整容,家人也要跟着美一美。

第57集  失落的记忆(上):和平摔了一跤,失去了记忆,家人帮她恢复。

第58集  失落的记忆(下):家人竭力给和平恢复记忆,进展很快。

第59集  希望在人间(上):和平志国想把圆圆培养成女强人,圆圆处处按经济办事。

第60集  希望在人间(下):圆圆迷上画画,家人也都想起了自己的理想。

第61集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上):贾志国插队时的老乡带个孩子找志国,说是志国的孩子。

第62集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下):和平受不了躲回娘家,志国要做亲子鉴定,小芳最后也说了实话。

第63集  捉鬼记(上):朝阳办了个民俗文化公司,傅老斥之为封建迷信,其它人都想看看朝阳是怎么捉鬼的。

第64集  捉鬼记(下):为了让朝阳来,圆圆与小桂装鬼,吓到和平,傅老也同意让朝阳来捉鬼试试。

第65集  姑妈从大洋彼岸来(上):傅老的远房表姐从美国探亲来,一家人和老胡家为了使傅老的谎话不被揭穿一起表演。

第66集  姑妈从大洋彼岸来(下):戏逐渐露馅,众人渐渐失去耐心。

第67集  罪与罚:周末家人都出去不带圆圆,圆圆很不高兴,写了封匿名恐吓信,众人分别猜想做案者。

第68集  心病:傅老挨家收的电灯钱丢了,着急落下心病。

第69集  独立宣言(上):志国和平回老家,圆圆与傅老都要管对方。

第70集  独立宣言(下):圆圆与傅老关系彻底僵化,小桂从中斡旋。

第71集  一仆二主:老胡妻子出远门,小桂常帮老胡做菜,傅老逐渐有些不高兴。

第72集  合家欢:圆圆作文成绩不理想,下一篇作文是“我的家庭”,众人都想表现自己。

第73集  聚散两依依(上):志国得到分房名额,要搬走,傅老心里很生气。

第74集  聚散两依依(下):志国的房没戏了,家人各自向傅老争取要留下。

第75集  剧组到我家:圆圆小队长被刷下来,朝阳让她做广告的副导演,圆圆自我感觉良好。

第76集  冲冠一怒为红颜:孟朝阳知道小凡和爱尔兰警官格里夫·亨特住在一起,要去美国拼命。

第77集  妈妈只生我一个(上):和平有怀孕的感觉,很想要这个孩子,琢磨着跟孟朝阳假结婚。

第78集  妈妈只生我一个(下):和平朝阳想让圆圆装残疾人,志国傅老坚决反对。

第79集  享受孤独:傅老发表了篇文章,有个热心读者小兰来信,表达爱慕,搞得一家人紧张。

第80集  老有所为:老有所为要拍傅老,发现傅老各方面条件都不符合要求,这时,老胡出现了。

第81集  情暖童心(上):和平到苏苏家教大鼓,原来她长得像这孩子死去的妈妈。

第82集  情暖童心(下):和平迫於压力,很少去陪苏苏;最後,苏苏离开之前,来找和平。

第83集  家庭吉尼斯:家人创办家庭吉尼斯,各自写自己的纪录。

第84集  世态炎凉:志国单位分了空调,傅老反复变化,最後胡伯伯安上了,想要也要不回来了。

第85集  大奖(上):胡三儿把志新叫回来,买他们公司的电脑,准备中奖俩人分。

第86集  大奖(下):总裁来家访,家人说漏,胡三连忙让志新出手电脑。

第87集  卡拉OK:朝阳拿来影碟机要与家人练习唱歌参加比赛,把志新排除在外,志新气不忿。

第88集  饭局:志新带著家人去和客户吃三千块钱的饭,结果客户没去。

第89集  名门之後(上):和平找著自己的家谱,说自己是和申的後代,并开始寻根。

第90集  名门之後(下):和平傅老著手准备联谊,预备会上来人都是想拉赞助要钱的。

第91集  神秘来信:圆圆得到中央电视台的来信,众人猜测并找信,最後,圆圆说请了位名人给她辅导演讲。

第92集  目击者:家人目睹一起凶杀案,志国当场晕倒;J_C来到家里寻找线索,反而是志国提供了重要情况。

第93集  谁比谁傻(上):从农村来了个弱智阿大,搞清楚後,原来是老胡从前在农村的儿子。

第94集  谁比谁傻(下):经过一段时间,老胡妻子终於同意把阿大接回,阿大的女儿又找上家来。

第95集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上):家人想轰走孟朝阳,分别给他介绍对象。

第96集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下):小骆与朝阳整天打打杀杀,搅得家中更不安宁。

第97集  女儿带来男同学(上):圆圆带来同学文良,文良傲漫无礼,家人反感。

第98集  女儿带来男同学(下):圆圆因为家人再轰文良离家出走,家人经过教育,圆圆改正,并交了新朋友。

第99集  94世界杯:94世界杯,傅老跟胡老打赌。

第100集  小饭桌:傅老推脱不办小饭桌,老胡办起来,傅老又眼红了。

第101集  彩云易散(上):小桂受和平的刺激,要刻苦学习,家人对付著教她。

第102集  彩云易散(下):小桂被导演挑去试镜,得意非凡。

第103集  好缺点:圆圆要写自我鉴定,志国要给她写好缺点。

第104集  新的一页:家人为圆圆上中学的事想办法,最後,赵老师访上门来。

第105集  芝麻开门(上):一个金手镯引起傅老的回忆,说家里原有一箱财宝,家人以和平为首拼命找。

第106集  芝麻开门(下):家人为了保护财宝日夜监守,身心疲惫。

第107集  真真假假(上):傅老因为自己得不到家人重视而装病,到医院检查,真有病--癌症晚期。

第108集  真真假假(下):傅老的病把家人折腾得够戗,家人坚持下,傅老同意去医院

第109集  8.18案件:朝阳按菜谱做西餐,吃得每个人都拉肚子,於是开始侦破此案。

第110集  葵花向阳:孟朝阳举行对他去留的投票,结果当然是要他走人;人走後,家人又开始想念他。

第111集  风声(上):楼间传出搬迁的风声,众人猜测,并有所准备。

第112集  风声(下):风声继续流传,各家都找杨大夫,要换房。

第113集  就职演说:志国要升职,准备讲演稿给大家念。

第114集  优化组合:单位要精简机构,优化组合,志国负责与离开的同事谈话,同事都找上门来。

第115集  今天的你我(上):志国负责一个小公司,合作伙伴的老板是一直爱慕他的小学同学。

第116集  今天的你我(下):老和找上门来,坚持要解决志国变心的问题。

第117集  为情所困(上):志新小张燕红从海南回来,此时各人身份已是大不同。

第118集  为情所困(下):小张为挤走燕红四处游说,然而志新毫不变心。

第119集  我爱我家(上):大家看见自己家的故事被搬上电视,到剧组探班。

第120集  我爱我家(下):家人经过讨论去剧组实拍。
8
发表于 2008-8-15 20:38:28 | 只看该作者
彪悍
9
发表于 2008-8-19 11:34:04 | 只看该作者
无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ҷϢ|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湖南农大 wanantan.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大ϵԭģֹδת,緢ֱؽ׷䷨,ϵ 1760816960@qq.com ǻᾡ촦
:վϽκκʽڱ̳л񹲺͹ִۣ
汾֧֣Discuz! X3.1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6-18 21:50 , Processed in 0.264998 second(s), 30 queries .

...